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0803RJZA107) 作品数:4 被引量:21 H指数:3 相关作者: 郝艳玲 范福海 刘再满 魏亚玲 更多>> 相关机构: 兰州交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化学工程 天文地球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坡缕石粘土对Cu^(2+)的吸附热力学 被引量:6 2011年 将坡缕石粘土分离提纯后作为吸附剂,通过对水中Cu2+的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时间及介质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对吸附平衡和吸附热力学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坡缕石粘土对水中的Cu2+离子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吸附平衡时间约为60 min,pH值对吸附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吸附量随pH值的升高而增加,当平衡溶液pH>7时吸附率超过99%;吸附平衡与Langmuir方程的符合程度优于D-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由Langmuir方程拟合饱和吸附量为33.0~34.0 mg/g,由D-R方程得平均吸附能Es为13 kJ/mol,吸附过程为离子交换反应;吸附过程吸热,吸附焓为16.97 kJ/mol,吸附Gibbs函数在-27~-24 kJ/mol之间,吸附熵大于零,吸附过程可自发进行。 郝艳玲 范福海 刘再满关键词:坡缕石粘土 提纯 铜离子 热力学 坡缕石黏土吸附Cu^(2+)的动力学 被引量:13 2010年 通过提纯的坡缕石黏土对水溶液中Cu^(2+)的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吸附过程的动力学特征,研究了吸附过程的动力学模型、表观活化能和活化热力学参数,并对吸附速率的控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坡缕石黏土对水中的Cu^(2+)具有较快的吸附速率,60min可基本达到平衡;吸附过程能较好地符合Lagergren pseudo-second-order吸附动力学方程,速率常数k_2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Cu^(2+)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吸附过程的表观活化能为18.82kJ/mol,是活化的化学吸附,活化焓为16.26kJ/mol,活化Gibbs自由能为75.40~79.38kJ/mol,活化熵为-198.50 J/(mol·K),活化为吸热过程,是缔合反应机制:吸附速率由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共同控制,低浓度时主要受液膜扩散控制,高浓度时颗粒内扩散的影响更为明显。 郝艳玲 范福海关键词:铜离子 吸附动力学 坡缕石/氧化铝复合材料对水溶液中Cr(Ⅵ)的吸附效应 2012年 为了去除工业废水中的Cr(Ⅵ),采用氧化铝对坡缕石进行改性,以制备的坡缕石/氧化铝复合材料为吸附剂吸附水中的Cr(Ⅵ),研究了影响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吸附剂用量、溶液初始pH值、吸附时间)及吸附过程的动力学特征,并探讨了吸附平衡。结果表明:氧化铝包覆在坡缕石黏土表面形成了结构蓬松的复合物,当其用量为2.0 g/L时,吸附pH值小于6.0的溶液中Cr(Ⅵ)的效果较好,吸附平衡时间为90 min,吸附过程能较好地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平衡可由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描述,饱和吸附量为44.64 mg/g。 范福海 郝艳玲关键词:氧化铝 动力学模型 双水相聚合法合成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及其絮凝性能 被引量:3 2011年 以聚乙二醇(PEG)水溶液为分散剂,过硫酸铵(KPS)为引发剂,采用双水相聚合法,用新型阳离子单体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与丙烯酰胺(AM)共聚,制备了一系列新型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类絮凝剂,讨论了单体含量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转化率和阳离子度的影响。并对黄河水做了絮凝实验,讨论了CPAM投加量、pH值、搅拌速率、搅拌时间及静置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所得CPAM的阳离子度随DAC含量增加而增大,CPAM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和转化率随DAC含量增加略有下降。当CPAM投加量为0.3 mg/L,pH=6,以100 r/m in搅拌15 m in后,再静置10 m in,絮凝效果最好,去除率达到92%。 刘再满 魏亚玲关键词:丙烯酰胺 阳离子单体 絮凝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