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07LCD13)
- 作品数:4 被引量:34H指数:3
- 相关作者:李心清袁洪林程红光王兵周会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 发文基金: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泥盆纪海水的碳、氧同位素变化--来自腕足化石的同位素记录被引量:10
- 2009年
- 生物壳体中的碳、氧同位素一直被用来反演地质历史时期海水同位素组成。具有较强抵抗成岩后生作用(低镁方解石)的腕足化石,分布广泛,被认为是反演古生代海水同位素的理想样品之一。本文通过对四川龙门山泥盆纪保存完好的腕足化石碳、氧同位素的提取,建立该时期海水同位素变化曲线,并对其控制因素进行探讨。研究显示:碳同位素组成在~2‰~+2‰(PDB下同)之间变化。其间经历3个旋回,其相对高值分别对应龙门山地区其中3个成礁期。同时因海平面变化不同,碳同位素表现出正偏幅度的不同。表明生物生长以及海平面变化共同控制着海水碳同位素组成,且生物生长对其影响较大。氧同位素组成在4‰~~10‰之间变化。在埃姆斯阶对应的甘溪组、谢家湾组以及二台子组时期,氧同位素从~10‰逐渐升高到~6‰。但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该时期氧同位素偏低~2‰~~4‰。可能原因是早期处于封闭海洋环境的平驿铺群时期,淡水注入造成海水氧同位素严重偏负。埃姆斯阶全球海平面上升,广海海水同化作用,氧同位素不断上升。从养马坝至小岭坡组时段内,氧同位素在~4‰~~6‰之间变化,同世界其他地区相当。其幅度变化表明:温度可能是其控制因素。
- 程红光李心清袁洪林王克卓
- 关键词:龙门山氧同位素腕足海平面变化
- 中国中东部地区地表水环境锶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被引量:8
- 2009年
- 水环境中锶的含量及其变化、地理分布及其控制因素等特征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区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流域盆地岩石风化速率等地球化学行为,因此河流环境中锶的地球化学行为是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对我国中东部地区部分河流水体中溶解态锶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与世界上主要河流溶解态锶含量平均值0.078 mg/L相比,中国中东部地区河水中的锶含量(0.139 mg/L)明显偏高。分析研究表明,中国中东部地区河水中的锶主要源于蒸发盐岩和碳酸盐岩的风化作用,流域锶含量从南向北逐渐增加的现象主要受流域岩石或沉积物类型的控制,化学风化作用越强烈,河流锶含量越高。除了受区域岩性的影响外,气候条件对流域河水中的锶含量水平及地理分布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 王兵李心清袁洪林周会程红光江伟闫慧
- 关键词:黄河长江风化作用水化学
- 龙门山泥盆纪腕足化石锶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2
- 2009年
- 生物成因的海相碳酸盐岩中Sr同位素组成与演化是目前研究古海平面变化、造山运动以及古气候变化的主要工具,在海相地层定年及全球等时对比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四川龙门山泥盆纪剖面腕足化石Sr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保存鉴定结果显示:腕足化石壳体结构保存完整;阴极射线照射下壳体不发光或部分壳体呈微弱橙黄色;大多数壳体微量元素Mn<250μg/g、Sr>400μg/g。表明腕足化石保存完好,后期成岩作用影响微弱。锶同位素结果显示:龙门山泥盆纪Sr同位素演化同全球泥盆纪Sr同位素演化基本一致,表明龙门山泥盆纪Sr同位素演化受全球性变化影响。早泥盆世较高Sr同位素比值(甘溪组0.708437)可能是受加里东造山运动的影响,大量古陆的出露,风化作用的加强所致。其后的缓慢下降可能受海平面上升古陆面积缩小的影响。中泥盆世Sr同位素组成低值平台显示着幔源Sr和陆源Sr(风化作用较弱)输入量之间的平衡。随后的Sr同位素组成的上升可能是受中泥盆世开始温度上升的影响,致使风化作用的加强所致。
- 程红光李心清袁洪林黄思静王克卓
- 关键词:SR同位素腕足泥盆纪龙门山
- 西江干流河水主要离子及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组成特征被引量:16
- 2009年
- 水环境中锶(Sr)含量及其同位素组成特征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区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流域盆地岩石风化速率等地球化学行为,因此河流环境中Sr的地球化学行为是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对中国南方西江干流及其支流河水主要阴阳离子及Sr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发现其水化学组成主要以Ca2+、Mg2+、HCO3-和SO42-离子为主,分别占阴阳离子组成的80%以上。郁江河水具有较高的Sr同位素比值(87Sr/86Sr=0.71049)和较低的Sr含量(0.0263mg/L),而西江河水具有较低的Sr同位素比值以及较高的Sr含量,其Sr含量变化范围在0.0667~0.187mg/L之间,平均含量为0.136mg/L;Sr同位素比值变化范围在0.70856~0.70936之间,平均比值为0.70894。与世界主要河流水体中Sr含量平均值(0.078mg/L)及Sr同位素比值(87Sr/86Sr=0.7119)相比,西江干流水体具有较高的Sr含量及较低的Sr同位素比值。两条河流河水中主要离子及Sr的来源存在显著差异,西江干流河水中的主要溶解离子及Sr同位素主要源于碳酸盐岩(石灰岩和白云岩)的风化作用,主要受黔江及其上游红水河等化学组成所控制,而郁江则主要受碎屑岩风化作用的影响;同时,中上游地区的酸沉降及人类活动的输入可能导致西江干流水体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而郁江受污染程度则相对较小。
- 王兵李心清袁洪林周会赵彦龙
- 关键词:风化作用水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