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64011)

作品数:19 被引量:87H指数:7
相关作者:孙德四曹飞张蔚萍侯梦然陈晔更多>>
相关机构:九江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青年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矿业工程
  • 8篇生物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铝土矿
  • 7篇脱硅
  • 6篇芽孢杆菌
  • 6篇硅酸盐细菌
  • 5篇废水
  • 4篇絮凝
  • 4篇絮凝剂
  • 4篇生物絮凝
  • 4篇生物絮凝剂
  • 4篇微生物絮凝
  • 4篇微生物絮凝剂
  • 3篇微生物
  • 3篇矿物
  • 3篇环状芽孢杆菌
  • 3篇胶质芽孢杆菌
  • 2篇代谢
  • 2篇电镀
  • 2篇电镀废水
  • 2篇钝化
  • 2篇钝化膜

机构

  • 18篇九江学院
  • 6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北京矿冶研究...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12篇孙德四
  • 5篇张蔚萍
  • 5篇曹飞
  • 4篇侯梦然
  • 3篇陈晔
  • 2篇钟婵娟
  • 2篇林海
  • 2篇肖国光
  • 2篇张贤珍
  • 2篇严平
  • 2篇胡庆华
  • 2篇王化军
  • 2篇黄斌
  • 2篇张强
  • 2篇王晓倩
  • 1篇仲伟佳
  • 1篇叶志刚
  • 1篇孙传尧
  • 1篇陈福山
  • 1篇付小兰

传媒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中国有色金属...
  • 2篇九江学院学报...
  • 1篇有色金属(选...
  • 1篇非金属矿
  • 1篇矿物岩石
  • 1篇功能材料
  • 1篇化工进展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广东化工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Agricu...
  • 1篇Meteor...

年份

  • 1篇2014
  • 8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矿物结构对胶质芽孢杆菌生长代谢及溶硅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选用一株胶质芽孢杆菌,通过检测发酵培养液中代谢产物种类与含量、SiO2浓度、pH值、细菌数量以及分析胶质芽孢杆菌-矿物相互作用后矿物表面微观形态与结构的变化,研究该菌种在高岭土、石英与铝土矿环境中生长代谢规律及对不同矿物的分解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该菌种在不同矿物环境中生长规律基本一致,生长周期有一定差异;铝硅酸盐矿物能显著促进与刺激该菌种生长代谢能力,其中高岭土对菌种作用最为明显;该菌种对高岭土分解效果最好,发酵15d后,浸出液中SiO2质量浓度达到41mg/L左右;高岭土与铝土矿表面微观形态与石英相比变化明显,表明矿物结构是影响硅酸盐矿物微生物分解的重要因素。
李漪王海林孙德四
关键词:胶质芽孢杆菌高岭石铝土矿生长代谢
直接/间接接触模式下1株硅酸盐细菌铝土矿脱硅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为考察铝土矿生物浸出脱硅的机制,比较了硅酸盐细菌JY03在细菌-矿物接触/非接触模式下与铝土矿的作用,分析浸出过程中铝土矿表面形成的生物膜与钝化膜对溶硅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细菌浸出的前期(0~6d),铝土矿表面生物膜与钝化膜还未形成,Al与Si的溶出主要受间接接触模式的影响;在6~12d内,铝土矿表面的生物膜逐渐显现,Si的溶出速率明显较非接触模式快,Si的溶出主要受接触模式的影响,12d后,浸出液中SiO2的浓度高于非接触模式17mg/L左右;在8~12d,Al2O3沉淀产生,接触模式下Al的溶出速率明显变缓,非接触模式下明显下降;浸矿12d后,Al2O3絮凝沉淀在铝土矿表面形成钝化膜,浸出液中Al2O3浓度显著下降,SiO2的浓度达到最大值并趋于稳定。因此可以认为,生物膜的形成有利于细菌浸矿溶硅,钝化膜则抑制Al与Si的溶出。
张贤珍林海孙德四
关键词:铝土矿硅酸盐细菌生物膜钝化膜脱硅
组成复杂铝土矿微生物风化作用模拟试验被引量:7
2012年
选用一株从铝土矿样表面分离的硅酸盐细菌,研究了该菌株对矿物种类与组成复杂的铝土矿的风化作用。通过摇瓶培养,使硅酸盐细菌在培养液中与矿物颗粒发生相互作用,再测定不同发酵时间上清液中主要杂质元素的含量,并对细菌作用不同时间后的铝土矿进行电镜观察和电子能谱扫描及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发酵液中形成了明显的菌体-矿物复合体,细菌对矿物表面产生了溶蚀作用;细菌对不同晶体结构的矿物具有选择性破坏作用,层状结构的高岭石、伊利石比架状结构的石英等矿物更容易风化风化;该菌株可以释放铝土矿中的铝、硅、铁、钙、钾等元素到培养液中,矿物表面的钙元素百分含量从19.44降低至1.91,铁、钾从1.70、1.28降低至微量。结合矿物学与微生物相关知识,初步探讨了细菌与矿物界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矿物的微生物风化机制。
孙德四陈晔曹飞
关键词:铝土矿硅酸盐矿物硅酸盐细菌
Decolorization on Indigo Dyeing Wastewater by Laccase from Coriolus versicolor被引量:10
2013年
[ Object] The study aimed to discuss the decolorization on indigo dyeing wastewater by laccase from Coriolus versicolor. [ Method ] Firstly,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pH, indigo concentration, HBT concentration, laccase dosage on the decolorization of indigo dyeing wastewater by laccase/HBT, and then the synergism of laccase and acid cellulase was analyzed. [Result] Using ABTS as the substrate, the kinetic parame- ters, K,, and Vmax, were 0.318 mmol/L and 0.035 5 mmol/( L . min) respectively. The decolorization rate of indigo reached 96.5% when the lacca- se acted on indigo for 40 min with HBT as an introducer at temperature 50 ℃, pH =4.5, indigo concentration 100 mg/L, HBT concentration 0.1% and laccase dosage 100 lU/L. Due to the synergism of laccase and acid cellulase during the bio-finishing of blue jeans, the backstaining degree of blue jeans reduced by 85% when the amount of laccase added was 15 000 IU/kg. Menawhile, the synergism of the laccase and acid cellulase de- creased indigo concentration in wastewater by 83.8%. [ Conclusion ] The laccase from Coriolus versicolor had a good prospect in the bio-finishing of blue jeans and the decolorization of indigo dyeing wastewater.
Enli GaoWeijia ZhongXiaolan FuFushan ChenZhigang Ye
关键词:LACCASEINDIGODECOLORIZATION
环状芽孢杆菌对铝土矿浸出分解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1
2013年
微生物对铝硅酸盐矿物的风化分解包含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两种方式。采用微孔滤膜将细菌与矿物隔离,在细菌一矿物直接接触与间接接触两种模式下,研究环状芽孢杆菌对铝土矿风化分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细菌生长的0~216h内,细菌及代谢产物能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共同促进铝土矿的分解,但直接作用的强度明显大于间接作用的;Al的溶出主要受直接作用的影响,而铝土矿中K、Fe和si的溶出率主要受φ接作用的影响;细菌代谢产物对溶出的A1具有明显的絮凝抑制作用,对Si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能;细菌对铝土矿中不同晶体结构的硅酸盐矿物具有“选择性”的分解作用,具层状结构的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较架状结构的石英更易被细菌风化分解;在直接作用模式下,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胞外多聚物,细菌和矿粉之间会形成菌体一矿物聚集体,促进铝土矿的分解。分析认为,细菌对铝土矿的分解过程包括机械破坏、代谢产物溶蚀、络合作用及这3种作用的协同效应。
孙德四王化军张强
关键词:铝土矿环状芽孢杆菌
硫化矿浮选机理的量子化学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2年
以硫化矿浮选机理的量子化学研究历程为主线,从浮选剂与硫化矿作用机理研究、矿物表面特性研究以及采用的量子化学研究方法的变革等三个方面,简要评述了我国硫化矿浮选机理的量子化学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曹飞孙传尧
关键词:硫化矿浮选机理量子化学
一株可处理甲基橙废水的微生物絮凝剂的筛选及其脱色效果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筛选出对甲基橙废水具有较好脱色效果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及不同培养条件对其脱色效果的影响。[方法]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脱色前后甲基橙溶液的吸光度,计算脱色率大小,对比不同培养条件对甲基橙去除率影响。[结果]筛选出了一株放线菌F-1-2,以蔗糖为碳源,NaNO3为氮源,在150 r/min的恒温震荡器中于30℃培养72 h后,发酵液对甲基橙去除率可达68.4%。[结论]不同培养条件对菌株的脱色效果影响显著。
张蔚萍严平孙德四王晓倩侯梦然
关键词:微生物絮凝剂脱色
Screening of One Microbial Flocculant for Treatment of Methyl Orange Wastewater and its Decolorization Effect被引量:6
2011年
[Objective] To screen out a microbial flocculant with good decolorization effect on methyl orange wastewater,and study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cultural conditions on decolorization effect of methyl orange.[Method] Absorbance of methyl orange solution before and after decolorization was determined by spectrophotometer,and the decolorization rate was calculated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ultural conditions on removal rate of methyl orange.[Result]An optimal actinomycete stain(F-1-2) was screened out,and the best cultural condition was as follows:with sucrose as carbon source and NaNO3 as nitrogen source,cultured in constant temperature oscillator at 150 r/min,30℃ for 72 h.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the removal rate against methyl orange could reach 68.4%.[Conclusion]Different culture conditions have great impact on decolorization effect of strain.
张蔚萍严平孙德四王晓倩侯梦然
关键词:DECOLORIZATION
微生物絮凝剂对印染废水的处理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印染废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加,对水环境污染威胁日益加剧。微生物絮凝剂作为当前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型环保型絮凝剂,在印染废水的处理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实验从校外濂溪河的污泥中分离出28种微生物,然后对印染废水进行处理,筛选出了3种处理效果比较好的微生物X4、X5、X6,接着对X4、X5、X6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X4、X5、X6的最佳碳源分别是蔗糖、葡萄糖、蔗糖;最佳氮源分别是硫酸胺、蛋白胨、硫酸胺;最佳无机盐都是KCl;最佳培养温度分别是37℃、34℃、37℃;最佳培养pH分别是7、自然、自然;最佳培养天数都是5d。在最佳培养条件下,X4、X5、X6能达到的脱色率分别是52.2%、51.4%、57.1%。
张蔚萍黄斌胡庆华
关键词:印染废水微生物絮凝剂絮凝率
细菌亚硝酸钠诱变育种及铝土矿浸矿脱硅被引量:4
2013年
以胶质芽孢杆菌CGMCC11和环状芽孢杆菌CGMCC12为出发菌株,采用亚硝酸钠对其进行诱变育种与浸矿研究。结果表明:菌株CGMCC11和CGMCC12的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28和30℃,最适pH值分别为7.2和8.3。采用40和60 mg/L亚硝酸钠分别处理出发菌株CGMCC11和CGMCC12,致死率分别为87%和85%,正突变率分别为18%和20%;筛选获得两株突变菌CGMCC11KP和CGMCC12KP,其达到生长稳定期的时间分别比对应的出发菌株达到生长稳定期的时间缩短了48和24 h,且具有更大的菌体密度、产酸和产大分子胞外聚合物的能力。浸矿15 d,与对应的出发菌株相比,突变菌株CGMCC11KP和CGMCC12KP溶出的SiO2量分别提高了30.47%和29.57%,且达到浸出终点的时间分别提前了5和3 d;混合诱变菌株浸出液中SiO2的量分别比对应的诱变菌株浸出液中SiO2的量提高了20.0%和37.5%,且达到浸出终点的时间比出发菌株达到浸出终点的时间提前了6 d。SEM和XRD结果表明:混合诱变菌株对铝土矿的溶蚀分解最为明显,混合浸出15 d后,诱变前后胶质芽孢杆菌CGMCC11和环状芽孢杆菌CGMCC12的菌落个数比由1:1变为10:1。
钟婵娟孙德四王化军张强
关键词:环状芽孢杆菌亚硝酸钠细菌浸出脱硅铝土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