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200835) 作品数:5 被引量:67 H指数:5 相关作者: 柴守玺 张凤云 成雪峰 杨德龙 常磊 更多>> 相关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 菏泽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农业部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更多>>
灌水处理对春小麦穗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2010年 选用15个春小麦品种(系),在冬灌1 800 m3/hm2的基础上,生育期设3次灌水处理(T1:拔节期、开花期、乳熟期)2、次灌水处理(T2:拔节期、开花期)和1次灌水处理(T3:拔节期),每次灌水1 050 m3/hm2,研究了水分对春小麦穗部性状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T2条件下3粒小穗比率、穗粒数、穗粒重、产量和WUE都是最高;T3条件下无效小穗比率最高,而1粒小穗比率、2粒小穗比率、穗粒数、产量和WUE则最低。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WUE在三种水分处理条件下都呈极显著正相关,在T3条件下穗粒数与产量和WUE显著负相关,穗粒重与产量和WUE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穗粒重在T1、T2条件下极显著正相关,而在T3条件下不相关。表明适宜灌水提高了3粒小穗比率,进而增加了穗粒数和穗粒重,提高了产量和WUE,而缺水降低1粒和2粒小穗比率,增加了无效小穗比率,减小了籽粒饱满度,进而减小穗粒重,降低产量和WUE。 成雪峰 张凤云 柴守玺关键词:灌水 春小麦 穗部性状 水分利用效率 我国旱地春小麦产量及主要农艺指标的变异分析 被引量:15 2010年 采用4年、13个品种(系)、18个试点组成的全国旱地春小麦区域试验产量资料,通过联合方差分析和基因型及其与环境互作(GGE)双标图分析,研究了基因型、环境、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GEI)对产量变异的影响及品种的产量稳定性.结果表明:环境对产量变异的影响远大于基因型和GEI,环境引起的产量变异占87.5%~92.0%.互作因素中以地点×基因型的互作效应最大,基因型×年份的互作效应最小.我国旱地春小麦基因型多年多点的平均产量水平为2550kg·hm-2.产量三要素中,千粒重受环境的影响最小.影响产量变异的主要环境因子有:≥10℃年积温、生育期降雨量、平均气温、海拔、年降雨量和无霜期.产量与单位面积穗数(0.675**)、穗粒数(0.581**)、千粒重(0.456**)呈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三要素间也呈正相关(0.244~0.480**),处于可同步提高范围. 常磊 柴守玺 杨德龙 鲁清林关键词:基因型 双标图 春小麦 旱地 春小麦对不同灌水处理的气孔反应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30 2010年 选用3个春小麦品种(系),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在冬灌1800m3.hm-2的基础上,在生育期设3次灌水处理(T1)、2次灌水处理(T2)和1次灌水处理(T3),每次灌水1050m3.hm-2,研究土壤水分对春小麦生育期气孔导度的影响及气孔导度与相关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灌水处理对春小麦生育期气孔导度的影响较大,气孔导度随着灌溉次数的减少逐渐降低,同时不同基因型间存在差异.从拔节期到开花期,不同处理春小麦气孔导度变化一致,都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抽穗期达到峰值;开花期之后各处理出现差异,T1各品种气孔导度先下降后上升,T2品种间表现不同,T3一直呈下降趋势.各环境因子中,大气相对湿度对春小麦气孔导度的影响最大,两者的相关系数在T2和T3中分别达显著(0.82*)和极显著水平(0.92**).春小麦适应水分亏缺的气孔调节机理为反馈式调节. 成雪峰 张凤云 柴守玺关键词:春小麦 灌水 气孔导度 环境因子 不同蛋白亚基类型的小麦品种品质性状评价 被引量:8 2010年 在分析57个供试材料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的基础上,测定了这些品种的理化特性和面团流变学特性,并将供试材料按不同的HMW-GS组成分类,对每种类型的品质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按照Glu-D1位点亚基组成类型分析,品质状况为:5+10亚基>10亚基>2+12亚基>2+10亚基>2+11亚基>11亚基;以Glu-D1位点和Glu-A1位点亚基组成相同而仅有Glu-B1亚基组成存在差异的小麦品种分析研究,表明Glu-B1位点等位基因对品质的贡献为:7+8亚基>17+18亚基>22亚基. 马小乐 柴守玺 方永丰 孟亚雄 袁俊秀 尚勋武 王化俊关键词:春小麦 蛋白亚基 品质性状 西北绿洲氮磷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9 2010年 为了解氮磷配施对西北地区冬小麦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甘肃凉州区黄羊镇甘肃农业大学试验农场开展了4个施肥处理(N165P105:165 kg N.hm-2+105 kg P2O5.hm-2;N165P165:165 kg N.hm-2+165kg P2O5.hm-2;N225P105:225 kg N.hm-2+105 kg P2O5.hm-2;N225P165:225 kg N.hm-2+165 kg P2O5.hm-2)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4个施肥处理中,N165P105、N225P165和N165P165三个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N225P105;N165P105是河西绿洲冬小麦高产节肥的最佳施肥处理。少施N肥有利于WUE的提高(7.89%),而氮磷合理配施才能获得较高的WUE。多施N、P肥可增加N(36.72%)和P(58.94%)的消耗量,但明显降低N(44.48%)、P(53.50%)利用效率,不同处理间N、P利用效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但N、P肥在养分利用上彼此影响不大。因此,肥料的合理配施是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实现西北地区高产的主要途径。 李志贤 柴守玺关键词:冬小麦 氮磷配施 水分利用效率 养分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