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26B0202-1)
- 作品数:3 被引量:81H指数:3
- 相关作者:曾凡江刘波张晓蕾曾杰郭海峰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 疏叶骆驼刺幼苗根系生态学特性对水分处理的响应被引量:26
- 2009年
- 通过人工壕沟挖掘法,对疏叶骆驼刺幼苗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根系生态学特性的季节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土壤水分较好的环境中,疏叶骆驼刺幼苗大量拓展水平根,并产生分蘖植株竞争光照资源;而在土壤水分相对缺乏时垂直根系发达,向深层土壤拓展资源空间。根系形态的可塑性是疏叶骆驼刺幼苗获取水分适应干旱环境的重要策略之一。②根冠比随土壤水分的减少而增加,且在生长季后期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增加根冠比是疏叶骆驼刺幼苗适应干旱的策略之一。③幼苗根系的扎根深度和垂直生长速度随着土壤水分的减少而增加。④根系生物量、根系表面积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并在垂直剖面上呈倒金字塔状分布。根系生物量形成过程符合Logistic"慢-快-慢"的S型生长曲线,总生物量随着土壤干旱程度的增加而降低。
- 曾凡江郭海峰刘波曾杰张晓蕾
- 关键词:幼苗根系根系形态根冠比
- 多枝柽柳和疏叶骆驼刺幼苗生物量分配及根系分布特征被引量:45
- 2010年
-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荒漠-绿洲过渡带上两种主要建群种植物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和疏叶骆驼刺(Alhagi.sparsifolia SHAP.)的一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壕沟全根挖掘法,研究同一生境条件下两种植物幼苗在生物量分配、根冠比、根系分布特征对极端干旱环境的适应特征。结果表明:(1)两种植物幼苗生物量分配策略明显不同。多枝柽柳幼苗把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地上,其根冠比为0.75;而疏叶骆驼刺幼苗把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地下,其根冠比为1.73。(2)两种植物幼苗地上/地下生物量属于典型的幂函数异速生长关系,异速生长模型的相关系数都在0.83以上。(3)两种植物幼苗根系分布各异。多枝柽柳幼苗根系多由垂直的主根和水平扩展的侧根组成,根长在垂直剖面上近似"丰"字形分布;骆驼刺幼苗根系在土壤中呈网状分布,根长在垂直剖面上近"古"字形分布。
- 曾凡江郭海峰刘波曾杰邢文娟张晓蕾
- 关键词:多枝柽柳疏叶骆驼刺生物量分配根冠比异速生长
- 极端干旱条件下多年生植物水分关系参数变化特性被引量:14
- 2010年
- 通过对生长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极端干旱区野外生境条件下的4种多年生植物胡杨、柽柳、沙拐枣和骆驼刺的主要水分关系参数(P100为膨压最大时的渗透势;P0为膨压为零时的渗透势;emax为最大细胞弹性模量;RWCa为细胞在质壁分离点时的相对含水量)在植物生长周期内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对植物清晨水势和土壤含水率变化的系统进行测定。结果表明:4种植物在低水势下保持膨压能力大小的排序为柽柳>胡杨>骆驼刺>沙拐枣。4种植物应对水分胁迫的共同反应是在细胞出现质壁分离时,保持高的体内含水量;在耐旱机理上,沙拐枣和骆驼刺属于高水势延迟脱水类型,胡杨和柽柳属于低水势忍耐脱水类型;在植物生长期内,4种植物清晨水势的变化特征是,骆驼刺的清晨水势值最高,沙拐枣和胡杨的清晨水势值的季节变化较为稳定,柽柳的清晨水势值最低;植物清晨水势的变化趋势同其水分关系参数的变化特性基本一致;4种植物没有受到严重的水分胁迫,灌溉对植物水分关系参数变化的影响不显著;植物处并利用地下水来满足其生存和生长需求,维持地下水位的基本稳定,是保证多年生植物恢复重建的重要前提。
- 曾凡江李向义张希明A.FOETZKIS.K.ARNDTM.RUNGE
- 关键词:极端干旱区多年生植物P-V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