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2010NZ0001-4)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3
相关作者:黄建忠张明亮王灿卢英华凌雪萍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裂殖壶菌
  • 4篇壶菌
  • 2篇烯酸
  • 2篇花生四烯酸
  • 2篇高山被孢霉
  • 2篇被孢霉
  • 2篇DHA
  • 1篇氮源
  • 1篇驯化
  • 1篇驯化研究
  • 1篇油脂
  • 1篇油脂提取
  • 1篇原生质体转化
  • 1篇正交
  • 1篇正交实验
  • 1篇脂提取
  • 1篇碳氮源
  • 1篇同源
  • 1篇温度
  • 1篇细胞

机构

  • 4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 1篇福建生物工程...

作者

  • 3篇黄建忠
  • 2篇张明亮
  • 2篇曾思钰
  • 2篇张长杰
  • 2篇王灿
  • 2篇凌雪萍
  • 2篇卢英华
  • 1篇刘小琳
  • 1篇张伟
  • 1篇江贤章
  • 1篇刘静
  • 1篇杨诗颖
  • 1篇余清梅
  • 1篇高媛媛
  • 1篇何文胜

传媒

  • 2篇药物生物技术
  • 2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裂殖壶菌菌株FJU-512油脂提取的细胞破壁工艺被引量:3
2016年
裂殖壶菌(Schizochytrium)是目前用于商业化生产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高产菌种之一,由于DHA属于胞内油脂,因此对其进行充分破壁是工业化提取DHA的关键工序.研究了酸热法、碱热法、超声波法以及酶法对裂殖壶菌细胞破壁的影响,考察了不同破壁方法提取得到的总油脂及DHA产量,结果表明酶法是最优破壁方法.继而探讨不同单一酶破壁的总油脂产量,并将破壁效果最好的碱性蛋白酶和其他酶进行比较,确定最佳用酶为碱性蛋白酶.为进一步完善酶法破碎裂殖壶菌细胞的效果以提高总油脂产量,对碱性蛋白酶酶解的温度、pH、时间以及酶用量等条件进行优化.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最佳酶解条件为酶用量2.0%,温度55℃,pH 10.0,酶解时间2.0h.在此优化条件下,裂殖壶菌菌株FJU-512的每克菌体细胞总油脂产量达到0.458 6g.
何文胜王灿杨诗颖
关键词:裂殖壶菌油脂
花生四烯酸产生菌高山被孢霉的高糖驯化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提高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RA)产量,克服ARA产生菌高山被孢霉(Mortierella alpina)在长期的保存及使用过程中易受到外界条件影响发生退化,从而导致菌种耗糖量降低、影响菌种摄入营养的能力和不利于工业化生产的缺点。【方法】首先采用固体培养基驯化,将菌种逐级涂布于梯度高糖PDA平板(含糖量分别为2%、5%、7%、10%和15%)培养,挑选经固体驯化后能耐受10%高糖浓度平板的菌种,转接到两种含不同氮源的梯度高糖(含糖量分别为3%、4%、5%和6%)液体培养基中进行驯化,最后对驯化后的菌种进行2 L发酵罐放大实验。【结果】当培养基中以酵母粉为氮源时,驯化后菌体的最高耗糖量由3 g/(L.d)提高到12 g/(L.d);当培养基中以玉米浆为氮源时,驯化后菌体的最高耗糖量由7 g/(L.d)提高到12 g/(L.d)。摇瓶驯化实验结果表明以玉米浆为氮源驯化的菌种发酵效果较好,发酵罐实验结果显示菌体生物量为50 g/L,总油脂为18 g/L,目的产物ARA产量为8 g/L。相比未驯化之前的发酵结果,生物量和总油脂含量提高了近3倍,ARA产量提高了近4倍。【结论】经过高糖驯化,菌种的耗糖能力得到提高,生物量、总油脂及ARA的产量也都有所增加,从而可以使菌种在保存和使用过程中不易退化,保持稳定。
曾思钰凌雪萍张长杰卢英华
关键词:花生四烯酸高山被孢霉
裂殖壶菌产DHA发酵培养基的优化被引量:7
2015年
从成本控制和发酵罐扩大培养监测控制方面考虑,优化了裂殖壶菌(Schizochytrium sp.FJU-512)产DHA发酵培养基。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了发酵培养基碳氮源组分,均匀设计实验优化了无机盐组分。最佳产DHA发酵配方为葡萄糖120g/L,酵母浸膏5g/L,谷氨酸钠20g/L,硫酸铵0.25g/L,海水晶25g/L,KH2PO44.0g/L,Mg SO4·7H2O0.5g/L,Ca CO35.0g/L,Na2SO43.0g/L,Fe SO4·7H2O 20mg/L,维生素B10.005g/L,维生素B120.005g/L。优化后,裂殖壶菌DHA产量到达13.83g/L,提高了22%,且培养基成本降低40%左右。
王灿张伟张明亮黄建忠
关键词:裂殖壶菌碳氮源正交实验发酵培养基DHA
裂殖壶菌可溶性蛋白的提取及双向电泳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
2012年
裂殖壶菌Schizochytrium是目前用于商业化生产DHA的高产菌株之一。研究比对了多种裂殖壶菌可溶性蛋白的提取方法及纯化方式,并对IPG胶条的pH范围、胶条长度等双向电泳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裂殖壶菌可溶性蛋白的制备采用玻璃珠破碎结合TCA/丙酮沉淀的方法,并采用长度为24 cm,pH 3~10的IPG胶条进行等电聚焦效果最佳。并利用此电泳体系初步分析了37℃高温培养对裂殖壶菌可溶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高媛媛刘静黄建忠
关键词:裂殖壶菌可溶性蛋白温度
高山被孢霉原生质体转化及延长酶基因同源表达的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为了有效提高高山被孢霉(Mortierella alpina)产花生四烯酸的能力,采用聚乙二醇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将重组pD4质粒(含高山被孢霉合成花生四烯酸的延长酶基因GLELO)转入高山被孢霉中,对其转化条件和同源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生质体最佳转化条件为:以山梨醇作为稳定剂,50mmol/L的Ca2+和聚乙二醇4000作为转化介质,于25℃转化15min后温育,原生质体转化率最高为1.8μg-1.该转化子的摇瓶实验结果显示重组菌中花生四烯酸的产量比原始菌株的产量最高提高了近30%.该研究结果为高山被孢霉的性状改进及其他真菌的的遗传转化提供参考.
张长杰凌雪萍曾思钰卢英华
关键词:高山被孢霉花生四烯酸原生质体转化聚乙二醇
高密度流加放大培养Schizochytrium sp. FJU-512生产DHA被引量:5
2013年
以提高裂殖壶菌生物量,油脂产量和DHA产量为目的,研究从15 L发酵罐到100 L发酵罐流加补料放大培养条件。根据单位体积液体中搅拌功率相同的准则,进行主要控制参数———搅拌转速的理论放大计算。由裂殖壶菌15 L发酵搅拌转速为220~465 r/min,通气量为1.0~2.0 L/L.min(vvm),确定了100 L发酵罐放大的理论转速为150~310 r/min,通气量为1.0~2.0 vvm。通过实验研究,成功实现了由15 L发酵罐至100 L发酵罐的裂殖壶菌放大培养,裂殖壶菌的生物量、油脂产量和DHA产量分别由原来的103.26,51.50 g/L和19.44 g/L增加到110.75、50.77和22.32 g/L。
张明亮江贤章余清梅刘小琳黄建忠
关键词:裂殖壶菌二十二碳六烯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