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基金(BE2011647)

作品数:5 被引量:41H指数:4
相关作者:王慧黄水平李海朋何帅李苹更多>>
相关机构:徐州医学院徐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幽门螺
  • 1篇幽门螺杆菌
  • 1篇幽门螺杆菌感...
  • 1篇农村
  • 1篇农村居民
  • 1篇胃癌
  • 1篇胃癌高危人群
  • 1篇胃镜
  • 1篇卫生经济学评...
  • 1篇螺杆菌
  • 1篇螺杆菌感染
  • 1篇杆菌感染
  • 1篇高危
  • 1篇高危人群
  • 1篇HP
  • 1篇村居

机构

  • 1篇徐州医学院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篇黄水平
  • 1篇李海朋
  • 1篇王慧

传媒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胃癌高危人群胃镜监测策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基于年龄和性别,评价胃癌高危人群胃镜监测的卫生经济学效果,确定目前经济水平下对胃癌高危人群进行长期胃镜监测的最优策略。方法构建基于胃癌自然史的Markov模型,模拟评估两种筛查方案:每年筛查一次和每两年筛查一次,并将没有胃镜筛查作为对照方案,计算质量调整寿命年、增量成本效果比等经济学指标。结果筛查起始年龄为40岁、45岁、50岁时,每年筛查一次的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元/QALYs)分别为23604.7、31287.4、44439.2,均小于支付意愿52000,且每年筛查一次的质量调整寿命年(QALYs)均大于每两年筛查一次和不筛查策略,故胃镜监测的最优策略为每年筛查一次。筛查年龄55岁时,每年筛查一次和每两年筛查一次的ICER(元/QALYs)分别为71382.3、60537.6,不具有成本效果,故55岁后筛查效果较差。不同性别分组不改变最优策略的选择。结论随着筛查年龄的不断增大,三种策略的成本和效果均不断降低,55岁前每年筛查一次为胃镜监测的最优策略。
朱玫烨薛佳殷李萍黄水平
关键词:胃癌高危人群胃镜卫生经济学评价
苏北农村居民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了解苏北地区农村居民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现状,分析Hp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与控制Hp的传播和流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2年1—5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苏北地区的6个村,现场对该地区35~70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进行ABO血型鉴定,通过14C呼气试验(14C-UBT)的方法诊断Hp现症感染情况。结果共调查2 570人,Hp粗感染率为56.15%,其中男性为53.15%,女性为57.96%;标化感染率为56.15%,其中男性为52.84%,女性为58.1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经常食用干硬食物、不常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者Hp感染率较高,有胃炎病史者Hp感染率较低,AB型血者较A型血者不易感染Hp。结论苏北地区农村居民Hp感染率高于中国自然人群,性别、血型、干硬食物、NSAIDs、胃炎病史是影响Hp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
王慧李海朋黄水平
关键词:农村居民影响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