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24-004-010)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3
相关作者:吴应湘史仕荧马乃庆邓晓辉许晶禹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理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地质
  • 1篇地质建模
  • 1篇叠前
  • 1篇叠前深度
  • 1篇叠前深度偏移
  • 1篇断层
  • 1篇压降
  • 1篇溢流
  • 1篇油水
  • 1篇油水分离
  • 1篇裂缝
  • 1篇分辨率
  • 1篇分流比
  • 1篇高分辨率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力...
  • 2篇中海石油(中...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作者

  • 2篇吴应湘
  • 1篇郑之初
  • 1篇马乃庆
  • 1篇刘海飞
  • 1篇罗东红
  • 1篇史仕荧
  • 1篇许晶禹
  • 1篇邓晓辉

传媒

  • 1篇石油机械
  • 1篇水动力学研究...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 1篇岩性油气藏
  • 1篇中国海上油气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柱型旋流器内单相流场压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对新型油水分离器关键装置柱型旋流器进行了性能实验研究,得到了压降、压降比与进口流量和溢流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柱型旋流器内压降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呈抛物线型增长;压降比与溢流比之间呈线性关系。给出了计算旋流器压降的经验关系式。这些结果对柱型旋流器的设计运行和操作控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已用于南海平台油水分离器的现场实验。
刘海飞邓晓辉罗东红许晶禹吴应湘郑之初
操作参数对柱形旋流器油水分离性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为了判断柱形旋流器的结构设计是否满足实际生产需要,从操作参数的角度研究了油水混合物流速和分流比对柱形旋流器油水分离性能的影响。基于柱形旋流器内部的流动特征,分析了油滴分离的临界条件,得到了油滴从溢流口流出的临界粒径计算公式。分析结果认为,随主管路中油水混合物流速的增加,从溢流口流出的累积油相体积先增大后减小;在溢流口流量一定的前提下,溢流口含油体积分数先增大后减小,理论分析与试验得到的结果一致。
史仕荧邓晓辉吴应湘马乃庆
关键词:油水分离分流比
基于高分辨率随钻电阻率成像的井旁三维构造地质建模被引量:3
2013年
LH油田是生物礁灰岩油藏,发育于中国南海珠江口盆地中央隆起带东沙隆起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礁灰岩油藏内部非均质性强,储层复杂多变,裂缝和次生溶孔发育,油层分布和储层物性较难认识和预测。基于随钻高分辨率电阻率(GVR)成像测井拾取的沉积倾角,利用Petrel平台的eXpandBG软件对井旁构造进行模拟。在构造单元划分和构造倾角计算基础上,分析地层构造类型和构造趋势,进行构造倾角的近井投影,得到近井储层构造顶面分布图。通过三维井周构造模拟分析,可以对局部微构造进行精细刻划,分析物性与构造的关系,为后续开发井钻探、地质导向实时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利用模拟结果对区域构造图进行更新。
李楚吟吴意明张永江李昭伟刘博
双反射偏移技术在南海生物礁灰岩油藏断层和裂缝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针对南海A生物礁灰岩油田储层横向变化大,内部结构复杂,地震资料分辨率低,对断层和裂缝预测难度大的特点,创新应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针对高陡断面、裂缝带等界面产生的双反射波进行偏移成像的双反射偏移技术,对礁灰岩油藏开展了断层与裂缝预测研究,获得了该油田断层和裂缝性质及分布规律,实现了礁灰岩油藏断层和裂缝预测的突破。
罗东红梁卫李彬汪瑞良戴建文王愫
双反射偏移技术实现礁灰岩油藏断层和裂缝的有效预测
2012年
南海A油田地层的内部结构复杂、地震资料分辨率低,对其断层和裂缝的预测较为困难。采用近年发展起来的双反射偏移技术,对该油田开展了断层和裂缝预测。双反射偏移技术以精细处理的三维地震炮集资料及叠前深度偏移的深度域速度模型为基础,通过双反射偏移速度扫描和偏移孔径分析,进一步精细化速度模型,实施双反射偏移处理,获得断层和裂缝成像的三维数据体。通过对双反射偏移数据体及其解释结果,以及深度偏移数据体及其沿层相干、倾角、振幅等属性,常规地震构造解释结果和钻井、测井等信息进行联合解释,可了解并获得该油田断层和裂缝的性质及分布规律。双反射偏移技术不仅可以预测与常规地震认识相一致的断裂系统,还可以有效分析根据常规地震资料难以预测的断层、裂缝及岩性的突变界面。
李彬罗东红梁卫汪瑞良王愫戴建文
关键词:叠前深度偏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