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1189)
- 作品数:6 被引量:37H指数:3
- 相关作者:朱芸雷国良宋瑞卿李志忠姜修洋更多>>
-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北极地区20世纪温度变化趋势的不确定性被引量:3
- 2012年
- 北极作为地球的冷源之一,对于地球气候系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通过分析和总结北极地区器测数据和模拟集成结果,以及最近2 000 a来的温度记录,得出如下结果:1)格陵兰冰盖表层大气温度记录显示,20世纪存在1923—1965年和1994年—至今2个相对温暖时段,且前者更为温暖,温度变化幅度远大于北半球的平均温度.2)北极地区20世纪温度上升是客观存在的,其夏季温度和年平均温度呈现一致变化,未发现明显的温度异常信号.3)定量重建的古气候记录显示了北极地区20世纪升温的特征,但不同记录揭示的升温幅度存在差异.与器测结果不同,多条重建记录未能揭示自1994年至今的升温阶段,反映了古气候载体对气候响应的复杂性,揭示出北极地区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存在不确定性.在全球变化备受关注的背景下,北极地区对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在做出明确结论之前,需要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
- 雷国良朱芸李志忠刘秀铭姜修洋陈秀玲靳建辉
- 关键词:温度不确定性气候变化
- 湖相沉积物酸溶与酸不溶组分常量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2
- 2013年
- 湖泊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是探讨湖泊沉积环境的有效代用指标之一。通过青藏高原北缘柴达木盆地湖相沉积剖面沉积物中酸溶组分(AS)和酸不溶组分(AI)常量元素(K,Ca,Na,Mg,Ti,Fe,Mn和Al)的测试,分析了不同组分中常量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其元素含量与矿物组成的关系。结果显示:剖面中常量元素的组成与沉积物矿物成分密切相关,酸溶组分与酸不溶组分中元素含量差别较大,揭示出不同组分对湖泊沉积环境的响应模式存在差异。其中,沉积物酸不溶组分中的Al、Fe等元素与石英矿物相对含量变化呈负相关,而与粘土矿物相对含量呈正相关,揭示出酸不溶组分元素变化与湖泊流域物质组成或风化强度等信息有关。沉积物酸溶组分常量元素含量相对较低,Na和Ca等活泼元素在酸溶组分中相对富集,与碳酸盐含量有较好的相关性,主要形成于湖泊自生作用。通过与常规代用指标沉积物粒度和87Sr/86Sr对比分析,贝壳堤剖面酸溶组分Mg/Ca比值部分继承了源区的信号,不能直接响应于湖泊盐度的变化。利用去趋势方法,去趋势后酸溶组分Mg/Ca比值与中值粒径及锶同位素比值呈现较好的正相关性,响应于传统的盐度模式解释,揭示了Mg/Ca比值指示湖泊环境变化的可靠性,综合分析不同组分的地球化学元素信息在提取和解译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的环境代用指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雷国良张虎才朱芸张文翔常凤琴
- 关键词:湖泊沉积物
- 福建仙山泥炭距今1400a以来的α-纤维素δ^(13)C记录及其气候意义被引量:12
- 2014年
- 基于对福建屏南仙山泥炭沉积物中物理化学性质十分稳定的α-纤维素的提取及其碳同位素分析,重建了研究区距今1 400 a以来的气候演化历史。研究结果显示:仙山泥炭钻孔中α-纤维素δ13C值的变化范围为-26.6‰^-11.3‰,其大幅度的波动特征主要与区域降水控制的盆地沉积环境变化有关,当降水偏多时盆地积水形成类似湖泊的水下沉积环境,沉积物中有机质主要来源于δ13C值偏重的沉水植物;反之则以δ13C值偏轻的沼泽植物为主。依据AMS14C测年的结果,距今1 400 a以来研究区经历了气候偏湿(AD 600~910年)-偏干(AD910~1640年)-偏湿(AD 1640年至今)3个变化阶段。在数十年至百年时间尺度上,纤维素δ13C记录中出现的降水减少时期与太阳活动极小期(中世纪极小期、欧特极小期、沃夫极小期、史波勒极小期、蒙德极小期和道尔顿极小期)一一对应,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揭示太阳活动的减弱是控制研究区降水减少的主要因素,为预测区域降水变化趋势提供了依据。
- 雷国良朱芸姜修洋李志忠靳建辉方克艳宋瑞卿
- 关键词:泥炭碳同位素降水太阳活动
- 青藏高原表土的色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2
- 2016年
- 颜色是沉积物最明显的物理特征之一,与区域气候条件密切相关。以青藏高原表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表土亮度值(L*)、红度值(a*)和黄度值(b*)的测量以及与研究区现代气候资料的对比,探讨了青藏高原地区表土的色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结果显示,不同区域表土的颜色差异较大,L*、a*和b*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9.5-79.5、0.7-12.5和8.7-23.1。对比显示,降水与L*、a*或b*的相关关系较温度更为显著。结合对表土有机质含量、碳酸盐含量和磁化率等指标的测试分析,发现表土中的碳酸盐和有机质是影响L*的主要因素,可以解释区域降水与L*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基于这些分析推断出不同区域降水的差异可以影响表土的颜色变化。由于颜色测量方便、快捷,因此研究成果可为通过颜色快速判定沉积物的物理性质及其环境特征提供重要参考。
- 宋瑞卿朱芸吕镔张江燕郑玉萍何莲
- 关键词:表土色度环境意义青藏高原
- 青藏高原西部昂拉仁错古湖岸钙华沉积的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意义被引量:7
- 2013年
- 通过对青藏高原西部昂拉仁错湖古湖岸阶地钙华常量地球化学元素的分析,探讨了钙华沉积的常量元素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结果显示:钙华中CaO含量达34.75%~58.48%,是其主要组分;此外还含有少量的MgO,K_2O和Na_2O等,其含量低于3%,是湖泊自生作用形成的矿物。与湖泊古水位对比显示,元素Mg的含量及Mg/Ca比值等对湖泊水位的响应没有明显规律性;在古湖面高度约4777±5m之上,K_2O和Na_2O的含量低并且稳定,在古湖面4777±5m之下,K_2O和Na_2O的含量随湖泊水位下降逐渐增加。结合现代湖泊钙华的沉积特征,结果显示K_2O和Na_2O的含量随湖泊盐度增加而增加,表明钙华中K_2O和Na_2O含量与湖泊水位可能呈反相关关系,是潜在的重建湖泊水位或盐度的代用指标。同时发现,在湖泊相对淡化阶段,湖水中的元素K和Na处于富集阶段,钙华中K_2O和Na_2O含量低且稳定;而当湖泊进入咸水阶段,湖水中的K^+和Na^+离子接近饱和,钙华中的元素K和Na逐渐富集,因此钙华中K_2O和Na_2O含量增加是湖泊进入咸水阶段的重要特征。基于这些事实,推断当该湖泊水位降至4777±5m左右时,湖水的性质开始向钠-氯型转化,是昂拉仁错湖泊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 雷国良张虎才李志忠Adam M.Hudson朱芸姜修洋陈秀玲常凤琴李华勇
- 关键词:钙华
- 湖泊沉积碳酸盐氧同位素影响因素的定量评估被引量:11
- 2015年
- 湖泊自生碳酸盐δ18O是重建湖泊演化历史的重要代用指标,然而由于湖泊沉积物质来源的多元性和沉积过程的复杂性,所获沉积物碳酸盐的δ18O往往具有多解性.在嘎顺诺尔古湖相沉积小狐山剖面,其剖面590 ~500cm层段湖泊沉积物碳酸盐矿物中的方解石逐渐被白云石取代,同时碳酸盐δ18O呈现异常偏重趋势,其幅度达6.1‰.本文以此为例,通过对沉积物碳酸盐矿物类型和碳酸盐δ18O的分析,结合沉积物粒度、TOC和有机碳同位素等代用指标,对碳酸盐δ18O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评估.对小狐山剖面而言,结果显示湖水蒸发浓缩效应和碳酸盐矿物相变均会导致碳酸盐δ18O发生变化,其中碳酸盐矿物相变引起的分馏作用是影响δ18O发生非环境效应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小狐山剖面沉积物中白云石较方解石富集δ18O约7.65‰~ 11.02‰,由此估算白云石与方解石之间的分馏作用可以解释δ18O波动约70%.本文研究结果揭示了自然条件下生成的不同碳酸盐矿物相变存在氧同位素分馏,在进行古环境重建的过程中必须对此进行重视和评估.
- 雷国良张虎才朱芸宋瑞卿
- 关键词:湖泊沉积碳酸盐氧同位素同位素分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