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1051)

作品数:5 被引量:52H指数:4
相关作者:卫中山王珉李亮丁文江左敦稳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5篇合金
  • 4篇微动
  • 3篇钛合金
  • 3篇微动疲劳
  • 3篇TC4合金
  • 2篇MO
  • 1篇镀膜
  • 1篇微动磨损
  • 1篇离子注入
  • 1篇面粗糙度
  • 1篇磨损
  • 1篇磨屑
  • 1篇TC4钛合金
  • 1篇LA
  • 1篇表面处理
  • 1篇表面粗糙度
  • 1篇粗糙度

机构

  • 5篇南京航空航天...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王珉
  • 5篇卫中山
  • 3篇丁文江
  • 3篇左敦稳
  • 3篇李亮
  • 2篇刘六法
  • 1篇张明

传媒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特种铸造及有...
  • 1篇机械工程材料
  • 1篇机械科学与技...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年份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La^+,Mo^+注入TC4合金表面粗糙度变化研究被引量:5
2003年
利用MEVVA离子注入技术对TC4合金进行了表面处理 ,测量了TC4合金经不同剂量的La+和Mo+注入后表面粗糙度的变化。结果表明 ,离子注入使表面粗糙度的高度特性参数值普遍下降 ,随着注入剂量增加 ,各参数值下降更明显 ,Mo+注入效果要略优于La+的效果。表面形貌得到优化。分析了离子注入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 。
卫中山王珉左敦稳李亮
关键词:钛合金表面粗糙度
TC4合金微动疲劳损伤研究被引量:10
2006年
研究了TC4合金在柱面-平面接触条件下的微动疲劳行为,分析了其微动疲劳损伤机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微动区边缘的损伤特征以粘着磨损为主,而微动区中部则以磨粒磨损和接触疲劳为主。疲劳裂纹易于在微动区,特别是在蚀坑处萌生和扩展。促使微动疲劳裂纹萌生的因素:一是法向应力和切向摩擦力引起的材料表层塑性变形,二是微动磨损破坏了材料的表面完整性,造成了缺口应力集中效应。
卫中山王珉李亮刘六法丁文江
关键词:微动疲劳TC4合金
钛合金的微动疲劳及其防护被引量:18
2003年
对近年来国内外采用表面技术提高钛合金微动疲劳抗力的研究和进展做了简要的综述 ,分析了微动疲劳的影响因素以及各种表面技术的应用和作用机制。指出采用多种表面技术 ,如表面机械强化、表面涂层和镀膜、高能束处理以及复合表面技术等均可不同程度地改善钛合金的抗微动疲劳性能 。
卫中山王珉左敦稳李亮
关键词:钛合金表面处理镀膜
Mo离子注入提高TC4合金微动磨损抗力的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对TC4合金进行了Mo离子注入表面改性处理,利用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了点接触微动磨损试验,借助读数显微镜和表面粗糙度仪测量出有关参数,计算出试样的微动磨损体积。结果表明,Mo离子注入使试样表面硬度提高,微动磨损体积明显降低。在微动磨损初期,Mo离子注入具有较好的减摩效果。Mo离子注入带来的表面强化效应是基体合金的微动磨损抗力得以提高的主要原因。
卫中山王珉左敦稳刘六法丁文江
关键词:离子注入TC4合金微动磨损
TC4钛合金的微动疲劳行为研究被引量:16
2006年
研究了TC4钛合金在柱面-平面接触条件下的微动疲劳行为。通过观察微动区的磨损特征和截面形貌,分析了微动疲劳损伤机制,探讨了磨屑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及其对微动疲劳行为的影响,考察了摩擦系数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TC4钛合金微动区的损伤机制以粘着磨损、磨粒磨损和接触疲劳为主,并伴有氧化磨损。磨屑是基体材料脱落、破碎、氧化形成的,磨屑中的硬质氧化物颗粒促进了合金表面的磨粒磨损,加速了疲劳失效。
卫中山王珉张明丁文江
关键词:TC4钛合金微动疲劳磨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