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0556)
-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 相关作者:孙皎薛旸吴婕丁婷婷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聚氨酯和聚四氟乙烯诱导内皮细胞炎性活化的免疫学机制被引量:1
- 2010年
- 聚氨酯(PU)和聚四氟乙烯(PTFE)是两种常用的血液接触生物材料。该研究通过建立一个非接触的细胞共培养模型从而针对材料刺激血液单核细胞活化后诱导血栓的潜能进行评估。运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人单核细胞系THP-1进行实验,首先将PU和PTFE与THP-1细胞直接接触,然后收集细胞上清液,用上清液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结果发现内皮细胞上调炎症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的表达。为进一步探讨THP-1细胞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用MTS试验研究细胞的增殖程度,用ELISA试验研究细胞所分泌的可溶性分子,结果发现这些材料能不同程度地刺激THP-1细胞增殖及活化,使其分泌细胞因子TNF-α及/或IL-1β。研究表明,与血液接触的生物材料可能通过作用于单核细胞,使其增殖及活化,分泌促炎症因子,使得内皮细胞发生炎性激活,最终导致血栓形成。
- 薛旸吴婕孙皎
- 关键词:生物材料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单核细胞
- 五种生物材料对大鼠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 2008年
- 背景:生物材料的免疫学研究主要包括免疫球蛋白、血清总补体及补体降解产物的血生化定量测定等方面,主要通过细胞学和组织学的检测手段,其评价指标比较单一,无特异性。目的:以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为研究对象,从mRNA水平上对5种生物材料介导的炎症反应进行相关免疫学评价。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4-01/2005-03在上海生物材料研究测试中心完成。材料:清洁级SD大鼠3只用于原代培养大鼠巨噬细胞。阳性材料:含8%有机锡的聚氟乙烯。阴性材料:聚苯乙烯。实验材料:美国NPG黄合金块、β-磷酸三钙、固化的磷酸钙骨水泥、聚丙交酯乙交酯及聚四氟乙烯。方法:参照ISO10993-12标准,用RPMI-1640按1g/5mL比例,37℃72h制备材料的浸提液。将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分别给予脂多糖刺激和无脂多糖刺激,脂多糖的终浓度为1.0mg/L,再用不同生物材料的浸提液予以刺激,作用2h后收集细胞,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主要观察指标:大鼠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强度。结果:未经脂多糖诱导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与阳性材料及聚四氟乙烯、NPG接触后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均高于阴性材料,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聚丙交酯乙交酯中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与阴性材料相比无明显升高(P>0.05),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高于阴性材料,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β-磷酸三钙和固化的磷酸钙骨水泥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与阴性材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脂多糖诱导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与阳性材料及聚四氟乙烯、NPG、聚丙交酯乙交酯、β-磷酸三钙及固化的磷酸钙骨水泥接触后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均高于阴性材料,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
- 丁婷婷孙皎
- 关键词:免疫反应细胞因子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生物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