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A2007QJ02)

作品数:2 被引量:19H指数:2
相关作者:苏海兰黄玉吉黄颖桢陈菁瑛万学锋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麦冬
  • 1篇山麦冬
  • 1篇子指
  • 1篇聚类分析
  • 1篇分子指纹
  • 1篇RAPD
  • 1篇RAPD分析
  • 1篇RDNA-I...
  • 1篇ITS
  • 1篇不同产区
  • 1篇RDNA

机构

  • 2篇福建农林大学
  • 2篇福建省农业科...

作者

  • 2篇万学锋
  • 2篇陈菁瑛
  • 2篇黄颖桢
  • 2篇黄玉吉
  • 2篇苏海兰

传媒

  • 1篇福建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2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不同产区麦冬、山麦冬rDNA-ITS序列分析被引量:14
2009年
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和克隆、测定不同产区麦冬和山麦冬原植物的18S^26S r DNA-ITS区碱基序列,结果得到供试的7个不同产区麦冬和山麦冬植株样品rDNA的ITS及5.8SrDNA全序列、18S和26SrDNA部分序列,序列长度在696~711 bp。通过分析比较各ITS序列,表明不同产区麦冬和山麦冬rDNA-ITS区存在差异,可为其分子鉴别提供了依据。
黄玉吉陈菁瑛苏海兰黄颖桢万学锋
关键词:麦冬山麦冬
麦冬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及分子指纹图谱构建被引量:6
2009年
为研究百合科植物麦冬及山麦冬不同自然居群间的遗传多样性,试验以福建莆田、泉州、福安等地及浙江崇寿、湖北襄樊、四川三台等地34个自然居群的麦冬类植物为试材,采用80条10碱基随机引物进行RAPD分析。试验筛选出15条有效引物,共扩增获得1566条DNA多态性带,多态性程度达82.07%通过聚类分析,构建DNA分子系统树图,确定了其居群及种间亲缘关系。表明不同自然种群间麦冬类植物遗传差异明显,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野生资源比栽培类型遗传多样性更大;不同自然居群间遗传差异与地理分布联系并不紧密,而与形态差异联系较密切。
黄玉吉陈菁瑛苏海兰黄颖桢万学锋
关键词:麦冬RAPD聚类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