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0675) 作品数:20 被引量:229 H指数:10 相关作者: 曾曙才 储双双 张兵 陈晓阳 林佳慧 更多>> 相关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 云南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污泥堆肥混合基质对香彩雀生长开花的影响及植物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21 2014年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以城市污泥堆肥为主要原料的基质对观花植物香彩雀(Angelonia salicariifolia Humb.)生长和开花特性的影响,并采用熵权系数与TOPSIS集成评价法综合评价了不同基质对香彩雀的生长适应性。结果表明,经过60 d高温好氧堆制的污泥堆肥,以不同体积比与泥炭、河沙混配成的栽培基质容重和EC值比研究区的林地赤红壤低,pH值和养分含量更高。污泥堆肥混合基质栽培的香彩雀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均优于土壤栽培,其中株高比后者增加29%~61%,分枝数增加27%~67%,鲜重增加17%~88%,干重增加4%~50%,开花时间提前2~16 d,花朵数增加49%~220%,花期延长8~22 d,花朵畸形率降低1%~5%,对氮、磷、钾的吸收能力显著提高。试验中各种污泥堆肥混合基质均适合香彩雀生长,熵权系数与TOPSIS集成评价结果显示,在所研究的污泥堆肥基质中,污泥堆肥:泥炭:河沙体积比为5∶3∶2的基质植物适应性最强,纯污泥堆肥植物适应性相对较差,但优于土壤。将污泥堆肥作为基质主要成分用于花卉生产,既可提高花卉质量,降低成本,又能消耗大量污泥,是城市污泥资源化处置和利用的重要方向。 储双双 赖灿 WEI Xiao-hua 郭艳 丁雪腾 肖梦蕊 曾曙才关键词:污泥堆肥 混合基质 泥炭 火力楠林的土壤特性对外源性N和P的响应 被引量:12 2016年 以广东省云勇林场火力楠人工林为试验对象,采取CK(对照)、施N、施P和施N+P 4种处理,研究模拟氮和磷沉降对其土壤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N显著增加了土壤全N、有效N、有效P和有效K含量,加P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N、全P、有效P和速效K含量,加N+P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N、有效N、有效P和有效K含量;施N、施P和施N+P 3种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及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加P处理还增加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 董喜光 张越 薛立 肖玲玲 朱仕明 曾曙才关键词:火力楠 土壤化学性质 土壤酶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黄梁木幼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黄梁木Neolamarckia cadamba幼林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林地现场小区试验法,对黄梁木幼林进行猪粪、鸡粪、过磷酸钙和氯化钾配施正交试验。【结果】有机、无机肥配施能显著促进黄梁木幼林树高和地径生长,造林半年后,与未施肥相比,施肥处理树高和地径分别增加23.53%~109.41%和37.99%~149.06%;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猪粪和过磷酸钙对黄梁木树高和地径生长有显著影响,其不同水平间差异显著,而鸡粪和氯化钾主效应不显著;综合考虑黄梁木生长状况和肥料成本,选择猪粪14 kg·株-1+过磷酸钙1.5 kg·株-1作为黄梁木幼林施肥方案;回归分析得出,猪粪(x1)和过磷酸钙(x2)施用量与黄梁木树高(yH)和地径(yD)之间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H=1.016+0.031x1+0.221x2(R2=0.835,P=0.000),yD=26.193+0.991x1+6.052x2(R2=0.83,P=0.000)。【结论】有机、无机肥配施能显著促进黄梁木幼林树高和地径生长,当黄梁木施用猪粪14 kg·株-1+过磷酸钙1.5 kg·株-1时,促进作用最为明显。 储双双 王婧 童馨 陈晓阳 邓小梅 林家怡 曾曙才关键词:黄梁木 幼林 树高 地径 正交试验 芒属植物重金属耐性及其在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中的应用潜力 被引量:28 2017年 芒属植物重金属耐性强,并且是重要的能源植物,其在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中的应用备受关注.芒属植物对多种重金属耐性强,但不属于重金属超累积植物.目前的研究认为,根系代谢能力强、根际存在多种共生微生物及抗氧化和光合作用能力强是芒属植物重金属耐性强的重要原因,但更为全面的耐性机理需要深入研究.芒属植物在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的应用潜力大,可以清除土壤重金属、改善土壤性质和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本文总结分析了芒属植物生物学特性、重金属耐性特点、机理及其在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中的应用潜力,提出了应用芒属植物进行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的基本思路,并对芒属植物的重金属耐性机理及应用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利用芒属植物开展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提供借鉴. 吴道铭 陈晓阳 曾曙才关键词:芒草 能源植物 植被恢复 污泥堆肥对园林植物合果芋(Syngonium podophyllum)生长及重金属吸收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21 2018年 采用盆栽试验探究污泥堆肥施用量对园林植物合果芋(Syngonium podophyllum)生长及重金属积累的影响,以期为污泥堆肥的园林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污泥堆肥施用比例≥30%时,显著促进合果芋的株高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在纯污泥条件下,合果芋的N、P和K吸收量和重金属Cu、Zn、Pb和Cd的积累量均达到最大值;污泥堆肥施用量对合果芋的重金属富集和转移系数有显著影响,合果芋对Cu、Zn和Pb的富集和转移能力相比Cd较弱;当污泥施用量≤30%时,合果芋地上部、地下部对Cd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有望成为污泥园林利用过程中Cd提取的有效候选植物;总体来看,合果芋对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大小表现为Cd>Zn>Cu>Pb,与重金属污染程度排名一致;合果芋对污泥堆肥有较好的适应性和耐重金属能力,施用30%污泥堆肥既促进合果芋生长又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风险。 王婧 莫其锋 储双双 赖灿 曾曙才关键词:污泥堆肥 重金属 合果芋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空气负离子水平及其主要影响因子 被引量:6 2016年 空气负离子(Negative air ion,NAI)是综合反映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对人类的生活环境具有重大意义。该研究选定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10个典型观测点,在5月份(夏季)和10月份(秋季)进行NAI观测。结果表明:保护区内NAI浓度较高,均高于700个·cm^(-3);各观测点的NAI浓度基本呈现水体>森林>草坪>楼内的规律;秋季10个观测点的NAI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博物馆旁河中央、漂流起点、小瀑布口、小瀑布支柱、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博物馆前草坪、单竹坑、吊桥、办公楼内;观测点漂流起点、小瀑布口、小瀑布支柱、博物馆旁河中央的NAI水平与单竹坑、吊桥、博物馆前草坪、办公楼内、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均有显著差异。夏季各观测点的NAI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小瀑布口、博物馆旁河中央、小瀑布支柱、漂流起点、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单竹坑、博物馆前草坪、吊桥、办公楼内,其中观测点漂流起点、小瀑布口、小瀑布支柱、博物馆旁河中央显著高于其它地点,观测点针阔混交林、针叶林显著高于单竹坑、吊桥、博物馆前草坪、办公楼内,观测点办公楼内显著低于其他点。区内NAI浓度受到季节、水体、植被类型等因子的影响。 张兵 储双双 张立超 张朝明 宋相金 孔德敏 肖梦蕊 曾曙才林分改造对马占相思林水土和养分保持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2014年 研究林分改造实施3年后不同改造模式马占相思林凋落物和土壤的持水性能、降雨集中期内地表径流量、泥沙量及氮、磷径流流失状况。改造实施当年(2008年)马占相思林林龄为16年,改造模式包括均匀疏伐30%原有马占相思后套种乡土阔叶树(模式Ⅰ)、均匀疏伐60%原有马占相思后套种乡土阔叶树(模式Ⅱ)、未改造的原有相思林(对照,CK)。结果表明:(1)改造模式Ⅰ的凋落物现存量和最大持水量均显著高于改造模式Ⅱ和CK;(2)改造模式Ⅰ土壤(0-20cm和20-40cm土层)总孔隙度、模式Ⅱ的0-20cm层土壤总孔隙度显著低于CK,模式I、Ⅱ土壤最大持水量显著低于CK;(3)模式I、Ⅱ的累积径流量和累积泥沙流失量均显著高于CK,但模式Ⅰ、Ⅱ间无显著差异;(4)监测期内改造模式Ⅰ、Ⅱ的径流水样总氮、总磷平均浓度与CK无显著差异,但总氮、总磷累积流失量均显著高于CK。所以,改造3年后,林地氮磷流失量相对于未改造林分显著增加,而不同改造模式的水土和养分保持效能无显著差异。 储双双 张兵 莫罗坚 曾曙才 李年生 韩博 王向前 刘颂颂关键词:林分改造 马占相思 水源涵养 径流 广东3种典型种经济林的经营现状及效益分析 被引量:3 2016年 广东是我国经济林的重要产区,对该省典型经济林经营现状及效益进行分析,可为现行模式的优化及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文中选取河源市船塘镇板栗林、梅州市广东新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油茶林、揭阳市曲西街道笋用竹林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上述3种经济林的经营现状及效益情况。结果表明:(1)3种经济林均为调查地区的林业特色产业,种植面积均较大,都成立了相应的协会进行技术交流和推广,且均和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产品加工数量不断递增,初步建立了产、供、销"一条龙"的配套体系;(2)板栗林、油茶林和笋用竹林的产投比分别为5.49、4.11和5.35,其净现值分别达28 403、15 139和22 592元/(hm2·a);(3)3种经济林在生产和产品加工、流通环节上均为当地农民、下岗职工、大中专毕业生提供了就业机会,同时提高了种植户(工人)的生活质量;(4)3种经济林在涵养水源、土壤养分和碳贮存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 张兵 储双双 林佳慧 高婕 曾曙才关键词:经济林 板栗 油茶 笋用竹 冰雪灾害对粤北杉木林树干残体的影响 被引量:4 2016年 2008年1~2月严重的冰雪灾害袭击了广东粤北地区,导致杉木林产生大量的折干残体,增加林地的碳和养分输入。折干残体中的难分解物质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碳和养分循环,然而还不了解冰雪灾害后杉木林折干残体的储量和养分动态规律。分析了粤北冰雪灾害后的杉木林折干残体的储量和养分动态,结果表明:从2008年到2011年,折干残体的质量从6.86t·hm-2减少到6.11t·hm-2,N含量从1.99g·kg-1增加到2.33g·kg-1,P含量从0.19g·kg-1增加0.23g·kg-1,而K含量从0.88g·kg-1。下降到0.75g·kg-1。折干残体N累积量从13.65kg·hm-2增加到14.22k·hm-2,P累积量从1.30k·hm-2增加到1.40kg·hm-2,而K累积量从6.04kg·hm-2减少到4.58kg·hm-2。折干残体缓慢的分解特点对于碳的储存有重要作用。 列志旸 李洁 许建新 侯晓丽 薛立 曾曙才关键词:杉木 冰雪灾害 储量 养分 华南不同林地地表径流量及氮、磷流失特征 被引量:12 2013年 采用径流小区法研究天然降雨条件下18年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人工林地、16年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人工林地及采伐迹地2010年降雨集中期内的径流量,径流中各形态氮、磷浓度,氮、磷流失量及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监测期内尾叶桉人工林累积径流量(211.28m3/hm2)与采伐迹地(204.05m3/hm2)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马占相思林(83.76m3/hm2)(p<0.05);尾叶桉林、马占相思林和采伐迹地径流总氮平均浓度分别为4.01,2.69,2.97mg/L,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0.31,0.18,0.19mg/L,不同林地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3种林地氮素径流流失均以铵态氮为主,磷素流失以颗粒态磷为主;尾叶桉林、马占相思林和采伐迹地的总氮累积流失量分别为620.33,196.14,486.15g/hm2,总磷累积流失量分别为40.66,13.64,33.45g/hm2,3种林地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氮、磷流失量均与径流量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 储双双 刘颂颂 韩博 莫罗坚 王向前 曾曙才关键词:尾叶桉 马占相思 径流量 氮流失 磷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