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BYY023)
- 作品数:17 被引量:84H指数:6
- 相关作者:李计伟鲁六缑瑞隆吕兆格田明秋更多>>
- 相关机构:郑州大学北京大学暨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 量词“派”的语义认知基础考察被引量:1
- 2014年
- "派"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比较常用的量词,用法比较复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一个难点。本文从现代汉语的实际用例出发,将"派"分为派1、派2、派3、派4、派5,然后从历时的角度对每个"派"做了详细考察,从而揭示了量词"派"与其所称量对象之间的规律。
- 鲁六
- 关键词:语义基础对外汉语教学
- 量词“桩”的形成及其句法组配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量词是名词的范畴化装置。"桩"具有"稳固"、"不易动"的内涵意义,此内涵意义与名词"义"、"事"的特征是吻合的。基于这一相似性,在一定的语境中,人们可以把二者划入同一范畴,并把"桩"用作对"义"、"事"等名词进行范畴化的装置。近代汉语中,能与"桩"组配的名词非常之多,从"桩"的内涵意义出发,均可得到合理的解释。
- 李计伟
- 关键词:组配
- 量词“盘”和“局”用法的认知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盘”和“局”在现代汉语中是常见的两个量词,在体育比赛中经常可以听到这两个词语,很多国人都认为二者可以互相替换,外国留学生更是如此,他们甚至会造出“一局花生米”这样的短语。那么二者是不是在什么情况下都可以替换,或者说是不是在体育比赛中完全可以替换?如果不能替换,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想从两个词的发展过程中寻找端倪。
- 鲁六
- 关键词:量词用法外国留学生现代汉语赛中词语
- 对外汉语教学中“中药”的量词教学被引量:1
- 2009年
- 量词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学习中医的留学生必然要接触到很多中药的量词,而汉语量词的类别和数目的设立,反映着汉民族的范畴化特征,有着深刻的认知基础。根据认知理论,引导学生认知隐藏在“习惯”背后的一些搭配规律或者“倾向”,并把它运用到教学中去,这对对外汉语教学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 吕兆格
- 关键词:量词教学
- 量词“窠”的产生、发展与量词“棵”的出现被引量:13
- 2009年
- "窠"的本义是鸟兽穴居的地方。通过隐喻和转喻,名词"窠"具有多种意义,并逐渐发展出两个量词用法:用于计量印章和印章所印的痕迹的"窠1"和用于计量植物的"窠2"。"窠2"后来又发生了逆语法化,具有"植株"的意义。由于受汉字形声字形符标记汉字所指事物意义类属之功能的影响,人们创造了一个新的形声字"棵"来代替"窠2"。
- 李计伟
- 关键词:量词隐喻转喻
- 量词“颗”与“粒”的认知语义分析被引量:9
- 2009年
- “颗”和“粒”是现代汉语中两个语义相近的个体量词,一般的语义学知识很难解释清楚两者的异同。本文将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它们进行分析,以找出二者的差别及这些差别所包含的认知因素。
- 刘芳
- 关键词:量词意象
- 量词“门”的认知基础与对外汉语教学被引量:2
- 2009年
-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证明:汉语量词的类别和数目的设立,不是随意的,而是反映着汉民族的范畴化特征,有着深刻的认知基础。量词"门"是从名词"门"演变来的,其原型是容器图式,它可以计量"语言、技艺、本事"等概念,因为其词义范畴扩大的内在机制是隐喻和转喻思维,所以可以从认知的角度对其计量动因进行解释。
- 吕兆格
- 关键词:量词对外汉语教学
- 理据法在“药”的量词教学中的运用
- 2009年
- 汉语中“药”的量词有很多,可一直以来,人们把量词的搭配关系看成一种语用习惯,而留学生学习量词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只能靠死记硬背。其实在“习惯”的背后也有一些规律或者“倾向”,如果我们研究这种名量搭配现象背后的认知和现实理据,寻找到这种现象背后的规律,并把它运用到教学中去,将对对外汉语教学产生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药”的量词的特点,总结出用理据法进行教学,效果不错。
- 吕兆格
- 关键词:量词对外汉语教学
- 量词“项”的来源及语义特征与对外汉语教学被引量:2
- 2007年
- 量词“项”是由双音词“头项”简缩而来的。在“头项”中,“头”是核心,“项”的意义很弱。由于“头”义项过多,语言系统没有选择“头”而是选择“项”作为“头项”的简缩式。“头项”有“头绪”、“种”、“类”、“伙”、“路”和“方面”等意思,量词“项”继承和发展了“头项”的意义,其意义应该是“种”、“类”、“伙”、“路”、“方面”等。量词“项”的句法组配从近代汉语到现代汉语有所变化,其语义特征可以概括为“用于事物或系统不同层次的下位分类或组成部分的一个方面。”
- 李计伟
- 关键词:语法化语义特征对外汉语教学
- 量词“团”的认知语义基础考察
- 2009年
- 采用古今结合的方法,依据"团"的古今实际用例对量词"团"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详细考察,指出"圆球状"是"团"的典型特征,有厚重感、安全感、看不清楚则是其隐含的语义特征,量词"团"正是依据其典型特征及相关的隐含特征与其所量对象建立起了语义关联。这说明量词和所量对象之间是有规律可循的,而挖掘出这种规律对留学生汉语教学工作无疑是有益的。
- 鲁六
- 关键词:语义特征对外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