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A850037)
-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3
- 相关作者:田红伍磊吴合显彭书佳杜成材更多>>
- 相关机构:吉首大学安顺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民族学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论民族文化在“生态移民”中的定位与价值——以凉山州生态恢复为例被引量:4
- 2013年
- "生态移民"是一项牵涉到人的迁徙和生态系统的恢复两方面的政策,其中如何正确对待生态移民区的民族文化显得尤为突出。本文立足于斯图尔德及其后继者提出"文化生态观"和近年来生态学倡导的"适度干扰"理论相互借鉴与共同创新,对"生态移民"政策的实质进行再认识,以审视"生态移民"过程中的诸多问题。这里仅以凉山州的生态恢复为例,意在说明尊重和发掘利用相关的民族文化,能够收到更好的生态恢复成效,对施政过程中的特殊问题的处置也可以做到更为得体。
- 田红
- 关键词:生态移民适度干预文化适应
- 本土生态知识的推广与共享——以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砂田的扩大利用为例被引量:3
- 2011年
- 在华北平原频繁遭受水资源匮乏威胁的今天,在黄土高原西部普遍推行节水农业,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首选手段。当地回族、汉族、撒拉族、保安族拥有一整套砂田种植农耕体制,能在年降雨量低于300毫米的干旱背景下实现农作物的高产,还兼具生态维护的成效。但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变迁,砂田农耕体制面临严重的推广和共享难题。对此,笔者认为应改善社会背景条件,支持砂田农耕这种多民族共享的本土生态知识推广,以便为缓解黄河下游水荒做出积极的贡献。
- 田红
- 关键词:砂田本土生态知识共享
- 漂浮农业在当今中国的实用价值初探被引量:7
- 2012年
- 以中美洲前西班牙时代墨西哥盆地漂浮农业为线索展开论述,并与中国古代"架田"展开对比研究,探讨两者之间核心技术的相似性和传统漂浮农业在当今中国新生的可行性和实用价值。
- 伍磊吴合显
- 本土生态知识在水资源储养与维护中的价值被引量:3
- 2011年
- 本土生态知识的利用实质是指服务于生态建设的文化对策,不同民族的本土生态知识在缓解水资源的短缺方面有各自的对策,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水资源生态功能,将我国西部地区划分为六大片区,分别收集了相关民族的本土生态知识,以期为我国水资源的稳定、储养、维护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
- 田红伍磊
- 关键词:本土生态知识水资源
- 酒与毕节彝族的社会生活
- 2014年
- 彝族酒文化以酒为物质载体,以酒歌、酒舞为表现形式,反映出彝族人民生产生活的文化形态。毕节彝族家酿的酒的种类各异,酒具造型古朴典雅。彝族的宗教信仰、人生礼仪、历史心性通过酒在社会生活的仪式中得以体现,酒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及社会功能。
- 杜成材
- 关键词:彝族酒文化仪式礼物
- 西南喀斯特石漠化灾变区生态恢复与水资源维护——以麻山苗族地区为例被引量:3
- 2013年
- 喀斯特石漠化山区的生态恢复,必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捆绑起来,制定一套完整的对策付诸实践。通过传统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接轨,稳妥地推广相关地区各民族的传统知识、技术和技能,辅以适用的技术手段,稳步提升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山区对水资源的截留、储养、再生与净化功能,确保我国的珠江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供给。
- 田红彭书佳
- 关键词:石漠化生态恢复水资源本土生态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