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SKLURE2008-1-05) 作品数:11 被引量:129 H指数:6 相关作者: 李叙勇 王慧亮 韩玉国 赵洪涛 王小梅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农业科学 文化科学 水利工程 更多>>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森林水源涵养量模型新方法——概念与理论框架 被引量:26 2010年 模型方法是定量评价森林水源涵养的重要途径。根据元胞自动机的基本理论,结合森林水源涵养效应的多尺度特征,提出了一个新的基于元胞自动机的森林水源涵养量计算模型。该模型将森林"水文响应单元"网格化作为元胞空间的基本单元,邻域定义为摩尔(Moore)型,元胞"水库"水量状态变化范围定义在一个连续的实数空间上。将元胞单元对不同降雨事件的响应分为不产生径流和产生径流两种情况,通过对蒸散发、邻域元胞间水量传输、深层渗漏等制定转换规则,模拟森林在不同尺度上的水源涵养动态特征。这种新模型方法将为森林水源涵养由小尺度(水文响应单元)向流域、景观尺度上推提供有效的定量研究途径,从而进一步推动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的深入。 王晓学 李叙勇 莫菲 江燕关键词:元胞自动机 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的比较与选择 被引量:17 2013年 随着点源污染治理的深入,非点源污染的严重性日益凸显。对非点源污染进行定量化和有效控制的方法是通过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对各类非点源的形成、迁移转化以及负荷量进行模拟。然而,非点源污染模型大都由发达国家开发,而且结构和参数各不相同,如何在实际应用中选择适合的模型成为非点源污染模拟的重要问题。文章选择国内常用的SWAT、HSPF、AnnAGNPS和GWLF 4个非点源污染模型,从结构、输入输出以及所应用的流域来对模型进行比较,最后给出非点源污染模型在国内使用时,模型选择的原则和建议。 王慧亮 孙志琢 李叙勇 杜新忠 李文赞关键词:非点源污染模型 多模型方法在非点源污染负荷中的应用展望 被引量:17 2011年 对非点源污染进行定量化和有效控制的方法是通过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对各类非点源的形成、迁移转化以及负荷量进行模拟。然而,流域非点源污染模型的不确定性是单一模型模拟污染负荷面临的重大挑战。借鉴多模型方法在降低水文模型不确定性方面的优越性,通过分析水文模型与非点源污染模型的相通性,提出多模型方法在非点源污染负荷中应用的基本思路并分析了多模型方法在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中面临的挑战,总结了多模型方法在非点源污染负荷应用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王慧亮 李叙勇 解莹关键词:非点源污染模型 多模型方法 不确定性 贝叶斯理论 河流流量对流域下垫面特性的响应 被引量:1 2012年 以美国切斯比克湾地区为例,对该区域150个小流域的下垫面特性(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地面不透水系数和土壤物理属性)进行了提取,根据1984—2004年间逐日流量观测数据计算出了33个水文指标,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在不同地理区分析了9种下垫面特性对其中17个重要水文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草地和林地比例的增加,流量趋于减小、流量变化趋于稳定,随着建设用地和不透水层的增加,流量增加、流量变化剧烈,随着土壤水文组等级的升高,流量减少;在整个切斯比克湾流域,对流域下垫面特性响应最为显著的水文指标是高脉冲个数及历时,在阿巴拉契亚高地地区响应最为显著的水文指标是年极值流量、高脉冲个数及历时,在皮德蒙特山地响应最为显著的水文指标是高脉冲个数及历时,在沿海平原地区响应最为显著的水文指标是高脉冲个数及历时、流量变化的速率与频率。 田迪 李叙勇 Donald E.Weller关键词:土地利用 基于数据库支持的非点源污染模型LSPC及其应用 被引量:3 2011年 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数据库支持的非点源污染模型LSPC(Loading Simulation Program in C++),模型思想源于采集数据分析系统(Mining Data Analysis System),其本质是基于C++语言对HSPF(Hydrologic Simulation Program Fortran)模型的二次开发。该模型集合GIS工具、数据管理模块、后续处理模块、水文水质模拟与一体,可以对透水地面、不透水地面、河流和完全混合型湖泊水库三种不同性质的地表水文水质过程进行模拟,模拟的变量包括径流,沉积物,重金属和常规污染物。该模型拥有强大的数据库支持,方便的用户界面以及一些独特的功能等优点。模型不仅能够对水文水质进行模拟,其模拟结果可以用来指导TMDL和BMP的制定与实施,并且方便与其他模型集成,对复杂水环境问题进行管理。文章最后分析了LSPC模型在中国的应用前景。 王慧亮 李叙勇 解莹关键词:非点源污染 流域模型 数据库 不同管理主体对泸沽湖流域生态系统影响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2012年 行政边界将自然生态系统从主观上切割为可供管理的空间单元,而人类介入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会从根本上影响生态系统的格局和生态学过程,这种影响对流域生态系统更为显著。以我国西南川滇两省交界处的泸沽湖流域生态系统为例,运用对比分析法,先从不同行政尺度定性比较了流域两侧生态系统管理主体在自然、社会、经济子系统方面的差异性。再采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变化监测技术,定量分析流域省界两侧土地利用类型、林分结构、归一化植被指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关键要素上的差异,形成对流域省界两侧生态系统功能的差异性的全面认识,从而对产生生态系统功能差异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最后,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泸沽湖流域综合管理的对策,以实现泸沽湖流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董仁才 苟亚青 李思远 曹慧明关键词:流域 环境管理 微波炉快速测定城市污泥湿度的探讨 2009年 用额定电压为220 V、振荡频率为2 450 MHz、输出功率为800 W的微波炉对5~30 g城市污泥辐照2~30 min。由不同时间对城市污泥进行微波辐照后的质量损失率、残余湿度以及挥发性固体(VS)含量的变化表明:用微波炉可简便、快速地测定城市污泥的湿度。为提高微波炉测定湿度的准确性,应减少取样量,进行重复辐照,并根据相邻2次辐照导致的质量变化幅度逐次缩短辐照时间;在辐照过程中应避免引起样品突然释放大量VS,辐照至恒重为止。 罗维 陈同斌 岳波 郑国砥 黄启飞 高定关键词:微波炉 城市污泥 辐照 北京地区城乡街尘中铅污染分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6 2011年 城乡环境背景与管理的显著差异,对街尘污染的影响日益突显。通过对北京中心城区、卫星城区、乡镇、村庄以及中心城区中的城中村共162个点位的街尘颗粒物与Pb浓度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城乡之间街尘中颗粒分布及其Pb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中心城区以及卫星城区的街尘中Pb浓度显著高于村庄,而单位面积的Pb质量低于缺乏管理的城中村和村庄;街尘中颗粒物在各粒径段浓度总体存在着城区高于村庄的现象,且研究区域存在街尘中颗粒物随着粒径的减小Pb浓度增加的趋势,但大于150μm的颗粒物浓度波动较大;城市道路的细粒径污染负荷贡献率高于村庄道路,细粒径的污染负荷贡献率存在"溢价现象",而粗粒径则反之。研究结果建议对街尘污染控制应城乡并重,因地适宜,并特别关注街尘的粒径效应所带来的影响。 王小梅 赵洪涛 李叙勇 段文标 何小艳关键词:街尘 粒径 铅污染 城乡差异 水土保持措施对径流泥沙及养分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15 2010年 以北京市门头沟区龙凤岭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为研究对象,对2005—2009年汛期(5—11月)径流小区的径流量、侵蚀产沙量及养分流失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是:同为10 m坡长的径流小区,其径流量和养分流失量从大到小依次为裸地、坡耕地和石坎梯田,产沙量最大的是裸地,其次是石坎梯田,最小的是坡耕地;与裸地小区相比,10 m坡长的水土保持措施小区可减少全氮流失量50.5%~91.4%、减少全磷流失量31.8%~75.8%;20 m坡长裸地径流小区的径流量、泥沙量和养分流失量均明显大于鱼鳞坑,鱼鳞坑小区可减少径流量68.4%~83.0%、减少产沙量71.1%~82.7%、减少全氮流失量64.4%~74.9%、减少全磷流失量40.6%~87.3%。说明水土保持措施具有良好的保持水土和减少养分流失的作用。 韩玉国 李叙勇 段淑怀 袁爱萍 路炳军关键词:水土保持措施 径流量 产沙量 养分流失 北京市地面街尘与径流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15 2010年 街尘作为城市各种污染物的载体和地表径流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对水环境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论文分析了北京市城区街尘与地表径流中重金属浓度和颗粒的粒径分布.结果表明:不同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对街尘和径流中的重金属含量、颗粒粒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在商业区、主要道路、住宅区、城中村4种土地利用类型中,街尘重金属浓度和地面单位面积重金属质量均以主要道路最高;径流重金属浓度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主要道路>城中村>居民区;主要道路和商业区街尘颗粒中细粒径占的比例较高,在全部土地利用类型的径流水样中颗粒物粒径分布差别不大;随着街尘中颗粒物粒径的减小,重金属浓度增加;街尘中小于149μm的颗粒物质量百分比和重金属浓度均较高,且在径流中这个粒径段的颗粒物含量也高,体积比达80%以上.建议在今后的城市街尘面源污染控制中应特别关注土地利用类型和街尘粒径的影响. 王小梅 赵洪涛 李叙勇关键词:街尘 粒径 重金属 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