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A880176)

作品数:8 被引量:52H指数:5
相关作者:周兴国辛治洋吴佩佩吴成龙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农村
  • 3篇教育
  • 3篇教师
  • 2篇文化
  • 2篇教学
  • 1篇德育
  • 1篇德育价值
  • 1篇新教
  • 1篇新教师
  • 1篇新任教师
  • 1篇学校德育
  • 1篇义务
  • 1篇义务教育
  • 1篇义务教育均衡
  • 1篇义务教育均衡...
  • 1篇知识
  • 1篇任教
  • 1篇生源
  • 1篇生源流失
  • 1篇师能

机构

  • 8篇安徽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周兴国
  • 1篇吴佩佩
  • 1篇辛治洋
  • 1篇吴成龙

传媒

  • 1篇教育发展研究
  • 1篇中国教育学刊
  • 1篇现代中小学教...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宁波大学学报...
  • 1篇教育科学研究
  • 1篇中国教师
  • 1篇当代教师教育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由“生源流失”引发的关于农村公办学校改进的思考——基于浙江省衢州市×初中的考察被引量:3
2012年
生源流失已成为许多农村公办学校面临的共同问题。造成生源流失的原因很多,究其最关键因素在于学校教学质量偏低的事实。为缓解这一现状,政府和许多农村公办学校也做了诸多尝试,诸如加大投入、加强管理等。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从制度改进层面出发,创设多中心的学校管理体制;赋予学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为农村公办学校找寻一条提高教学质量的路径。
吴成龙
关键词:生源流失教学质量
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概念重构与困境突破被引量:1
2012年
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指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内部均衡发展,而且也包含着农村义务教育对县域社会经济结构转型与适应的外部均衡发展。从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事实来看,义务教育发展的外部失衡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加剧了义务教育的内部不均衡。关注内部均衡而忽略外部均衡问题,则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就会丧失其社会基础,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目标就难以实现。因此,突破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困境,需要将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有机地结合起来,重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概念。
周兴国
关键词:县域义务教育结构性失衡
乡土文化在农村学校德育改进中的重要价值被引量:11
2012年
审视当前的农村学校德育实际,其对乡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德育价值的隔离、轻视和忽视,是亟需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问题。乡土文化是老百姓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所反映出来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诉求,与农村学校德育具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其常识性存在方式和故事性传递方式使得学习者总是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益。农村学校发挥乡土文化德育价值,需要站在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和学校特色发展的深度上加以认识,以精神崇高和群体凝聚为基本的取舍标准,实现乡土文化的教育转换。
辛治洋
关键词:乡土文化德育价值
“师徒结对”模式下的青年教师培养:问题与反思被引量:7
2012年
"师徒结对"是学校培养青年教师的重要形式和途径。实践表明,在一些学校,从学校管理者到青年教师再到老教师,对"师徒结对"培养青年教师的效果并没有给予较高的评价。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根本的原因在于,"师徒结对"作为一种教育形式,一方面所学乃缄默性知识,这种知识通常在短时间内难以显现其效果;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模仿学习,它需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应有的敬畏之心、绝对的服从态度。有效"师徒结对"的实践展开,需要进行问题分析、需求分析、"师傅"特征分析。
周兴国
关键词:青年教师培养缄默知识
农村学校改进问题与出路被引量:17
2014年
学校自我改进是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证。学校改进不能完全依赖外在行政力量及教育资源的投入,而是需要通过学校内部的资源调动和潜能激发,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获得可持续的运行和使用。目前农村学校在改进中存在启动难、不具有可持续性以及"改而不进"等问题。为此,促进农村学校改进需要放弃传统的思维模式,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为农村学校配备强力校长,在强力校长的领导下通过制度设计改变学校内部的结构关系,盘活农村学校的存量教育资源,促进农村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
周兴国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兼论学校多样化发展的价值追求与实践路径被引量:8
2012年
近代以来,实现"教育适合学生"理念的路径主要有两种,即基于教学艺术的选择和基于课程变革的选择。两种选择因受现代教育组织形式的制约都难以产生良好的效果。为此,需要更换视野,将着眼点放在学校教育层面,通过学校的多样化发展,并辅之以教学与课程的改革,实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教育适合全体学生的现代教育价值追求。实现学校多样化发展需要摒弃机械一元论观念,认识和把握教育的多阶段性和个体发展目标的多方面性,走向多元综合的学校发展理念。
周兴国
新任教师的文化适应:问题与思考
2012年
新教师走上教师岗位,会面临诸多的问题。文化适应就是其中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够很好地得到解决,将直接影响到新教师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因此,从理论上探讨新教师的文化适应问题,将有助于学校对新教师的岗位培训,从而更好地使新教师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文化之中。
周兴国
关键词:文化适应新任教师新教师教师岗位教育文化师能
论教学反思的实践意义及其限度被引量:5
2013年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反思”渐成流行概念,以至于一般的教育工作者,或者以其自身的经历表明反思的必要性,或者以其实践困惑表明反思的不可或缺,对这一概念所涉及的内容进行阐发。人们对教学反思如此看重——据说它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以至于一些学校、教育行政和管理部门甚至将教学反思制度化。然而,教学反思的实践效果似乎又不尽然。经验表明,“相当数量的一线教师并没有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此现象又进一步引发人们的思考。人们倾向于认为,教师的教学反思之所以不见成效,根本的原因在于,教师缺乏自觉的反思意识、有效的反思形式、理论支持和集体反思的氛围;或者认为教师对反思的认识错位、有功利化思想和教育理论素养欠缺;幽或者认为教师“没有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合理性进行质疑,教学反思缺乏系统深入和有证据的思考以及缺乏同伴和专家引领”。
周兴国吴佩佩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师专业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理论素养教育工作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