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1253)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2
相关作者:梁音曹龙熹王移袁久芹陈玲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植物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物量
  • 1篇水文
  • 1篇水文分析
  • 1篇碳储量
  • 1篇物量
  • 1篇流域
  • 1篇路网
  • 1篇喀斯特流域
  • 1篇雷竹
  • 1篇公路
  • 1篇公路网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交通部科学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篇曹龙熹
  • 2篇梁音
  • 1篇孔亚平
  • 1篇张科利
  • 1篇陈玲
  • 1篇袁久芹
  • 1篇王移

传媒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土壤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公路网系对喀斯特流域水系结构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为了定量评价公路对地表水文过程的影响,选择典型喀斯特流域,在GIS水文分析功能支持下探讨了公路网系对流域水系结构的改变。研究表明:公路代表的人类强烈扰动集中分布在水系两侧1 km范围内。叠加路网之后流域内三级以下的低级水系数量和总长度显著增加,主河道分枝能力和流域平均分枝比增大,说明路网将增大河道行洪压力,同时减弱喀斯特流域的溶蚀作用而增强流水侵蚀作用。对子流域单元的统计分析表明,路面产流强度与子流域水系长度增加量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在空间上,路网增加的水系在流域出口附近的集中程度较高。公路影响抑制喀斯特地下水系的径流调蓄作用,可能导致洪水期河流洪峰提前并增大洪峰流量,从而加剧洪灾风险。
曹龙熹张科利孔亚平梁音
关键词:水文分析喀斯特流域
雷竹生态系统植物固碳效益及其动态变化被引量:2
2015年
雷竹是我国南方地区近年来大力推广的一种新型竹种,具有较好的固碳增汇潜力。本文选取6种不同林龄的雷竹林地开展样方调查和采样分析,系统地探讨了雷竹林地生态系统中植物固碳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雷竹林地立竹密度和平均胸径在1~6年内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而6年以上林龄的立竹密度则呈下降趋势,平均胸径的增幅也趋缓。雷竹各器官的平均含碳率排序为竹杆(423g/kg)〉竹枝(412g/kg)〉竹叶(385g/kg)〉竹根(363g/kg)。竹林地上部分杆茎和枝叶是主要的植物储碳源,占储碳总量的70%以上,其中杆茎的碳储量最大且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趋势最为显著。竹林植物总固碳量在3~6年时段内的增加速度最快,其余时段增速较缓,10年以上林龄的雷竹植物固碳量趋于稳定。
王移梁音曹龙熹卢慧中袁久芹陈玲
关键词:雷竹碳储量生物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