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B07049)
- 作品数:404 被引量:2,835H指数:27
- 相关作者:康振生黄丽丽王保通李强高小宁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农业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西藏农牧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2004-2011年陕西省小麦条锈菌越夏范围研究初报被引量:2
- 2012年
- 为了明确陕西省小麦条锈菌越夏范围,通过多年调查和试验研究,结合近年来各地小麦播种面积变化情况,对陕西省条锈菌越夏范围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条锈菌在陕西省能够顺利完成越夏。越夏区主要分布于陇县、太白、凤县等高海拔地区;不稳定越夏区主要分布于镇安、旬阳阳山等海拔1 400m以上小麦种植区;留坝、宁强、山阳、周至和宁陕等海拔1 400m以上区域几乎没有小麦种植,已丧失了越夏区作用,成为小麦条锈菌非越夏区。
- 谢飞舟冯小军文耀东王保通支小明康振生
-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
- 条锈菌诱导的小麦EF手钙离子绑定蛋白基因TaCab1的功能初步分析
- 2013年
- 根据小麦EF手钙离子绑定蛋白(TaCab1)基因序列,利用WMD3软件设计特异的人工miRNA(amiRNA),构建VIGS沉默载体。利用amiRNA-VIGS体系,对小麦的TaCab1基因的功能进行了初步分析。利用Northern blot和实时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了amiRNA的积累及TaCab1的沉默效率,并利用显微观察技术统计条锈菌侵染小麦后的组织学差异。结果表明,amiRNA可以得到有效的积累,其靶标基因TaCab1可以得到有效的沉默。从表型上看,小麦叶片上条锈菌夏孢子的产孢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组织学观察发现当TaCab1被沉默后,寄主细胞的坏死面积在侵染后期明显增大,条锈菌的菌丝分枝数也明显增多,但菌丝长度明显变短。
- 冯浩黄雪玲王晓敏李华一康振生
- 关键词:小麦VIGS
- 陕西省猕猴桃溃疡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 猕猴桃是陕西省继苹果之后的第二大果品产业,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由丁香假单胞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Psa)引致的细菌性溃疡病主要危害猕猴桃枝干和叶片,...
- 高小宁赵志博秦虎强黄丽丽
- 关键词:REP-PCR
- 文献传递
- 小麦黄矮病品种抗病性调查及种群多重PCR检测被引量:9
- 2010年
- 为了解当前大面积种植小麦品种及种质资源对小麦黄矮病(BYDV)的抗病性,在利用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的方法对小麦抗病性进行鉴定的基础上,构建了可同时检测病原BYDV三个不同种群的多重PCR体系,并检测了陕西省杨凌地区的种群发生状况以验证体系的稳定性。结果表明,2007年田间BYDV自然发病率高达86.5%,2008年和2009年发病率降低,分别为10.6%和14.0%,不同年份间自然发病率差异大。2009年在自然发病的基础上进行人工接种鉴定,发现品种和资源发病率较自然发病率升高43.7个百分点,而已感病材料的发病率变化不大。小冰麦×小偃22(F_1)、小偃22×小偃6号(F_1)、石5144×小偃22(F_2)等分离群体和小冰麦、豫麦34等小麦品种部分植株感病初期发病级别分别达到3、2、5、5、6级,而后期级别分别降至0、0、1、2、0级,表现出恢复现象。小偃6号、小偃54、小偃597等小偃系列品种发病率高,2009年人工接种后小偃系列品种发病率高达总调查材料数(157种)的13.5%。秦丰148、西农402、陕715、西农979四个品种连续三年表现抗病。利用多重PCR体系检测了杨凌地区的8个田间自然发病样品,发现混合感染现象严重,PAV感染率达到25%,也证明多重PCR体系稳定可靠。
- 于祥泉陈旺吴云锋赵震张昊
- 关键词:抗病性种群多重PCR
- 四川盆地小麦品种(系)抗条锈性鉴定与评价被引量:12
- 2012年
- 为明确四川盆地小麦品种(系)抗条锈性水平和抗病基因分布状况,对该地区23个当前主栽小麦品种和44个品系进行了苗期分小种和成株期混合小种抗锈性鉴定,并结合分子检测、抗谱测定和系谱追踪等方法,综合分析了供试品种抗条锈性相关基因。结果表明,供试小麦品种(系)中,10份具有全生育期抗性,22份具有成株期抗性,35份表现感病,其中超过60%的主栽品种不具抗锈性;19份可能携带Yr26;7份可能携带Yr26+?基因组合("?"表示未知基因)。四川盆地当前小麦品种(系)抗条锈性整体水平下降与条锈菌新致病型小种有关,应引起有关小麦育种单位和生产部门注意。
- 张培禹曾庆东王琪琳康振生韩德俊
- 关键词:小麦四川盆地抗条锈性
- 小麦新抗源Centrum抗条锈性特征及遗传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为了明确小麦种质Centrum的抗条锈性特征及抗性遗传规律,分别在杨凌和天水两地对其进行成株期抗条锈性评价,并以CYR29、CYR31、CYR32、CYR33、Su11-4、Su11-5、Su11-7、CH42等8个条锈菌生理小种对其进行苗期抗谱分析,以CYR29和CYR32对Centrum与感病亲本Avocet S构建的BC1、F2和F3群体进行苗期抗条锈病遗传分析。结果表明,Centrum在杨凌混合小种圃和天水自然诱发圃成株期均为免疫反应,苗期对所有参试小种均表现为免疫或近免疫;抗病遗传分析表明Centrum对CYR29和CYR32的抗性分别由同一对显性基因控制。
- 王宁王琪琳邱亨池曾庆东王晓杰康振生韩德俊
-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抗源抗病遗传
- 小麦条锈菌角质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和功能分析
- 由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引起的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 其大流行年份常常引起小麦的减产甚至绝收。对小麦条锈菌侵染小麦早期事件的研究特别是在分子水平上...
- 李国田薛晓丹刘博张永红黄丽丽康振生
- 文献传递
- 西北地区苹果褐斑病数学预测模型建立与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依据2001~2010年我国西北苹果主产区的气象数据与苹果褐斑病(Marssonina coronaria)病害发生流行数据,构建了平均气温(T)、相对湿度(Hm)、风速(Ws)及地表温度(St)影响下苹果褐斑病的流行趋势预测模型,并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苹果褐斑病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环境因素严重影响苹果褐斑病的发生和流行,苹果褐斑病预测模型为:f(T,Hm,Ws,St)=1.317T+0.002Hm+0.047Ws+0.001St-11.885[f(T,Hm,Ws,St)为病情指数].苹果褐斑病发生的T为14℃~15℃,Hm为45%,Ws为13m/s,St为10℃.大发生条件为T为20℃~23℃,Hm在70%~90%之间,Ws为0m/s~2m/s及St为22°.
- 成萍旎单宏英胡小敏马志远冯志珍安德荣
- 关键词:苹果褐斑病气象因素
- 黄瓜内生放线菌的分离、筛选及其活性菌株鉴定被引量:37
- 2008年
- 从植物内生放线菌中筛选拮抗活性菌株和寻找新的农用活性代谢产物,可为植物病害防治提供新的资源。本研究结果发现黄瓜幼苗的根、茎、叶中均有内生放线菌的存在,根组织中的数量、种类明显多于叶片和茎,占总分离株的72.7%,以链霉菌的淡紫灰类群、灰褐类群为主。活性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黄瓜内生放线菌中对12种靶标真菌和6种细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分别占46.8%和39.0%,主要为分离自根组织的链霉菌淡紫灰类群。分离自黄瓜叶片的gCLA4菌株抑菌谱较广,其发酵滤液对供试12种靶标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但对靶标细菌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形态学、细胞化学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淡紫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lavendularectus)。
- 涂璇黄丽丽高小宁姚敏刘巍阿里马斯王美英康振生
- 关键词:内生放线菌黄瓜RDNA链霉菌
- 小麦成株期高温抗条锈基因Yrxy54-1的RGAP分子标记定位被引量:1
- 2010年
- 采用我国当前流行的7个小麦条锈菌(菌系),在高温条件下对其进行成株期抗条锈性鉴定,并用条锈菌CYR32对小麦品种小偃54与铭贤169的杂交后代及其双亲进行高温成株期抗条锈性遗传分析,以揭示小偃54成株期抗条锈性遗传机制。结果显示,小偃54成株期对多个条锈菌小种具有良好的抗病性,对CYR32的抗病性由2对隐性核基因独立控制,分别暂命名为Yrxy54-1和Yrxy54-2,并对Yrxy54-1进行分子标记定位。从528个RGAP引物组合中筛选到4个与抗病基因Yrxy54-1紧密连锁的多态性标记M1、M2、M3和M4,分布于Yrxy54-1的两侧,遗传距离分别为15.8、16.6、7.3和9.97cM。遗传分析结合分子标记结果表明,Yrxy54-1是一个与已知抗条锈基因不同的新基因。
- 侯冬媛周新力王岭岭王文立马东方井金学
- 关键词:小偃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