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90253)

作品数:14 被引量:60H指数:5
相关作者:李永项敖红张云翔李文厚谢坤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7篇生物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兰州盆地
  • 3篇OLIGOC...
  • 2篇遗址
  • 2篇石器
  • 2篇巨犀
  • 2篇化石
  • 2篇黄土
  • 2篇古近系
  • 2篇古土壤
  • 2篇FAUNA
  • 2篇FOSSIL
  • 2篇朝那
  • 1篇单颗粒
  • 1篇单颗粒锆石
  • 1篇第三纪
  • 1篇第四纪
  • 1篇定年
  • 1篇动物群
  • 1篇新近系
  • 1篇盐度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5篇西北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兰州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天津自然博物...

作者

  • 5篇李永项
  • 4篇张云翔
  • 4篇敖红
  • 3篇宋友桂
  • 3篇李智超
  • 3篇李文厚
  • 3篇谢坤
  • 2篇安芷生
  • 2篇李云
  • 2篇张鹏
  • 2篇王千锁
  • 2篇李兴文
  • 2篇林杉
  • 1篇孙博阳
  • 1篇程鹏
  • 1篇卫奇
  • 1篇孙博亚
  • 1篇杨博
  • 1篇赵志军
  • 1篇薛祥煦

传媒

  • 2篇地质科学
  • 2篇Acta G...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古脊椎动物学...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地理科学
  • 1篇Scienc...
  • 1篇Geosci...
  • 1篇地球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末次冰期-间冰期旋回朝那黄土颜色特征及古气候意义被引量:18
2015年
对黄土高原中部朝那剖面末次冰期-间冰期旋回黄土-古土壤序列色度指标与磁化率对比研究后发现,亮度L*值与Hm(赤铁矿)和Gt(针铁矿)的比值相关性较好,在S0和L1阶段其与Hm和Gt的比值呈正相关,在S1阶段为负相关。红度a*与Hm和Gt的比值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反映土壤发育时期的水热条件。而黄度b*与针铁矿的相关性较好,与低频磁化率χlf使用可以更好地反映土壤的发育程度。色度指标在变化频率和幅度上较磁化率大,能很好地识别S1阶段弱黄土-古土壤层。
王千锁宋友桂李吉均赵志军荣培
关键词:黄土-古土壤色度
Magnetochronology of Mid-Miocene mammalian fauna in the Lanzhou Basin,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Implications for Asian mammal migration
2020年
The Quantougou(QTG) Fauna in central Lanzhou Basin is an important late Mid-Miocene fauna on the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margin,but its numerical age remains a matter of debate.Here,we present a new magnetostratigraphic record for a fluvio-lacustrine section to further constrain the age of the QTG Fauna.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tudied section spans from polarity chrons C5Cn.2n to C5 n.2n or C5 An.1n,with ages of ca.16.5 Ma to 10 Ma or 16.5 Ma to 12 Ma.The QTG Fauna is located at the top of polarity chron C5r.3 r or C5 Ar.2 r,which corresponds to an age of 11.7 Ma or 12.8 Ma for the fauna.Accordingly,the associated Myocricetodontinae(a subfamily of Gerbillidae,Rodentia) is suggested to have appeared in the Lanzhou Basin at 11.7 Ma or 12.8 Ma,which is the oldest Myocricetodontinae in East Asia but is still much younger than the ~20 Ma appearance of this subfamily in West and South Asia.Our age data support the interpretation that East Asian Myocricetodontinae originated from South Asia.The QTG fauna further suggest a dry and open grassland environment,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global cooling after the Mid-Miocene Climatic Optimum.
Peng ZhangHong AoAndrew P.RobertsYongxiang LiQiang SunJianhui ZhangPengfei SunXiaoke Qiang
关键词:MAGNETOSTRATIGRAPHYMIOCENE
河南三门峡水沟—会兴沟旧石器遗址的黄土地层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水沟—会兴沟遗址是黄土高原东南部三门峡盆地的一个代表性旧石器遗址,传统上将遗址文化层上覆较厚的黄土层看作是"红色土",而认为文化层属于中更新世早期。在对遗址的会兴沟剖面进行野外考察和地层划分基础上,通过对剖面磁化率曲线的测量及与不同黄土剖面土壤地层和磁化率曲线的对比,证实遗址剖面上部的黄土地层包括了S_0~S_8的黄土-古土壤序列。遗址文化层位于S8以下约10m处的河流相地层中,因此其年代必定早于S_8顶部的轨道调谐年龄,即0.8Ma。因为遗址文化层出现在黄河第四级阶地的河流相地层中,而河流相地层是在L9形成时的冰期环境下河流沉积作用的产物,其轨道调谐年龄为0.86~0.95Ma。据此推断该年龄即是遗址文化层的形成年代。
李兴文林杉敖红黄慰文侯亚梅安芷生
关键词:黄土-古土壤序列磁化率黄土高原第四纪
泥河湾新发现的早更新世真马化石被引量:2
2015年
记述了最近采自泥河湾早更新世地层中的真马化石,新发现完全证实了中国学者对黄河马Equus huanghoensis的合理推断.主要材料包括:一件包括完整的上下齿列的比较完整的雄性个体头骨及其下颌骨标本,一件雌性个体头骨残部连带下颌残部;另有一件属于Equus未定种的第三掌骨材料.化石采自泥河湾扬水站剖面,时代为1.6 Ma的更新世早期.黄河马新材料除验证早先定种的牙齿较大、原尖较短、原脊、后脊倾斜等部分特征以外,还展示出头骨长大、枕孔上隆发育、五边形枕面、马刺很弱、褶皱简单等一系列与其他马类有显著区别的新特点.第三掌骨材料经对比与产自甘肃庆阳的庆阳马的特征较为接近.
李永项张云翔孙博阳敖红薛祥煦
关键词:早更新世
汾渭盆地古近系-新近系沉积特征被引量:5
2021年
汾渭盆地位于鄂尔多斯地块与秦岭造山带的衔接部位,地理位置十分特殊。作为一个新生代断陷盆地,在周缘及内部一系列断裂带控制下,具有边断、边陷、边沉积的特征,新生代地层厚度逾几千米。本文根据大量野外露头及相关钻井资料,综合岩石学、沉积构造、古生物化石、测井及区域地质资料,系统研究了汾渭盆地古近系—新近系各时期的沉积相特征。结果表明,新生代汾渭盆地发育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及风成沉积5种沉积类型。盆地边缘及山前主要发育冲积扇沉积,向盆地中心逐渐过渡为河流、三角洲及湖泊沉积,风成堆积集中分布于盆地边缘。各次级盆地沉积演化具有差异性,除三门峡地区外,汾渭盆地主体自晚始新世开始沉积并持续至渐新世早期;渐新世晚期在经历隆升剥蚀作用后,中新世再次沉降,沉积范围逐渐扩大;至晚中新世,渭河盆地的西安凹陷、固市凹陷两大沉积区以及三门峡—芮城、运城—永济一线均为湖相分布区。上新世湖盆沉积范围达到最大,湖泊广泛分布,盆地边部则大量发育风成沉积。
李兆雨李永项李文厚李智超李玉宏张倩杨博白金莉
关键词:汾渭盆地古近系新近系沉积相
兰州盆地新发现的早渐新世巨犀化石被引量:1
2017年
描述了在兰州盆地渐新统韩家井组底部的黄砂层中新发现的巨犀化石:黄河巨犀(Paraceratherium huangheense sp.nov.)(新种),该化石产出层位的古地磁年龄为距今31.5Ma。新种主要特征为:P2之前无齿槽痕迹,一对下门齿粗壮,互相靠近,向前平伸且略微上翘,下颏孔位于p3之下,水平支下缘平直,p2前的齿隙部分向上隆起,下颌角圆钝,上升支后缘斜向后上方,齿式:?·?·3·3/1·0·3·3。除个体较大、下颌后缘有所不同之外,其下颌的总体特征与巴基斯坦的Paraceratherium bugtiense最为接近,显示两者可能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新标本的发现为确定经典的Dera Bugti地点产大巨犀化石层位的年代提供了新的证据,并为青藏高原的隆升讨论提供了新的哺乳动物化石证据。
李永项张云翔李冀李智超谢坤
关键词:兰州盆地巨犀
兰州盆地渐新世沉积物岩石磁学性质探究被引量:10
2015年
我国西北地区出露大量富含哺乳动物化石的"第三纪红层",探明这些地层的岩石磁学特征对进一步开展磁性地层、环境磁学和古气候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兰州盆地渐新世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研究,分别确定了咸水河组下部砂岩和泥岩中磁性矿物含量、种类及其在加热过程中的转变;并结合X射线衍射,漫反射光谱和粒度分析等非磁学手段,揭示了磁性矿物种类与沉积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剖面底部和顶部的砂岩为河道沉积,磁性矿物含量较低,主要为高矫顽力的赤铁矿和针铁矿;中部泥岩为湖相沉积,指示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静水沉积环境,其磁性矿物含量比砂岩要高,不仅含有高矫顽力的赤铁矿和针铁矿,也含有低矫顽力的磁铁矿.在岩石磁学和环境磁学结果的基础上,结合野外考察和古生物证据,我们推测兰州盆地在晚渐新世为半湿润半干旱的气候条件,这为赤铁矿的生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导致盆地中富含赤铁矿的红色泥岩广泛发育.
张鹏敖红安芷生王千锁
关键词:岩石磁学环境磁学兰州盆地
白垩纪以来六盘山地区构造隆升的裂变径迹证据
六盘山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在早白垩纪早期为一构造盆地,到新生代以来才逐渐隆升成为山地,六盘山地区的构造隆升与青藏高原扩张密切相关(Zhang et al,1991;宋友桂等,2001;Zheng et al,2006...
宋友桂千琳勃李云
文献传递
泥河湾盆地于家沟遗址AMS-^(14)C年代学研究及其考古学意义被引量:3
2018年
于家沟遗址作为泥河湾盆地中唯一具有新旧石器工业过渡的典型遗址,为研究东亚旧石器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提供了理想的场所。本文通过于家沟遗址剖面沉积物(厚约550 cm)的加速器质谱法(AMS-^(14)C)年代测定,确定了于家沟剖面的年代跨度为16.19?—?2.43 ka BP,其中旧石器向新石器时代的转化时限为9.35 ka BP。该遗址中发现的最早陶器经同层位地层推测,其年代为13.60 ka BP,是目前中国北方发现的最早陶器。陶器的使用可能改善了古人类的生活条件;大量细石器反映出泥河湾盆地中采猎经济高度繁荣。因此,在晚更新世末期气候开始变暖的背景下陶器和细石器的出现一定程度推动了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转变。
林杉敖红敖红程鹏卫奇张鹏李兴文
关键词:泥河湾盆地细石器早期陶器
甘肃兰州盆地古近系泥岩的古盐度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兰州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祁连山以东,黄土高原以西,古近纪出露地层为细柳沟组、野狐城组和咸水河组下段。作为青藏高原寒区、东部季风区及西北干旱区的交汇地带,兰州地区新生代环境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有必要对其沉积环境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兰州盆地黄羊头地区古近系进行分段采样,并对泥岩样品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X射线衍射进行测定,运用硼法、B/Ga值及Sr/Ba值等方法定量—半定量分析兰州盆地古近系沉积时的古盐度特征,同时结合风化指数CIA值的变化特征,综合分析古近系的沉积环境。研究结果表明兰州盆地古近系细柳沟组、野狐城组及咸水河组下段Adams法古盐度值为9.5‰~14.0‰,平均值为11.8‰;Couch法古盐度值为8.2‰~12.8‰,平均值为10.8‰,为内陆半咸水—淡水湖泊。Adams法古盐度值与B/Ga值具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而Adams古盐度值与Sr/Ba值相关性不明显,主要由于地层中生物对Sr的富集作用,导致Sr/Ba值偏大,表明Sr/Ba值不适用于生物富集地层的古盐度恢复。环境研究认为细柳沟期,气候湿润,以冲积扇沉积为主,水体较浅,盐度值较大;到野狐城中期水体加深,变为湖相沉积,气候温暖湿润,盐度值降低,同时存在明显的干冷气候间隙,该间隙期湖盆蒸发量大于补给量,盐度值升高;从野狐城晚期开始湖盆逐渐萎缩,以滨湖相沉积为主,到韩家井期变为河流相沉积,至甘家滩期再次转为湖相沉积,盐度值先升高后降低,但整体风化程度明显降低,表明从野狐城组晚期开始气候逐渐变冷变干。
李智超李永项李文厚张云翔谢坤马瑶
关键词:兰州盆地古近系古盐度沉积环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