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00188)
- 作品数:15 被引量:189H指数:10
- 相关作者:李树浓项鹏张秀明李艳陈振光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广东药学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同种移植大鼠心脏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表达及其机制探讨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同种移植心脏术后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 (MHC)抗原表达及其影响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 ,以同基因移植和无移植动物作为对照 ,采用免疫组化、逆转录PCR等技术测定异基因大鼠移植心脏Ⅱ类MHC抗原表达和心肌IL 2、IL 4mRNA的水平变化。结果移植心脏Ⅱ类MHC抗原表达与心肌急性免疫排斥病理学改变明显相关 (P <0 0 1 ) ,排斥早期其阳性表达细胞位于小血管内皮及周围 ,随着急性免疫排斥病变发展心肌IL 2、IL 4mRNA水平与Ⅱ类MHC抗原表达存在相关变化 (P <0 0 1 )。结论 移植心脏Ⅱ类MHC抗原表达是术后急性免疫排斥识别和效应时相的重要环节 ,急性免疫排斥早期移植心脏功能改变可能与微血管内皮损伤有关 。
- 陈振光孙培吾张希项鹏张秀明李艳李树浓
- 关键词:心脏移植移植物排斥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 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基本生物学特性被引量:12
- 2002年
- 【目的】研究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基本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Ficoll Paque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成人MSC ,体外扩增 ,比较不同培养基和血清含量对MSC生长的影响 ,流式细胞仪检测MSC表面抗原表达。【结果】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扩增原代可获得 (5~ 6 )× 10 5个细胞 ,15代可获得 (3~ 4 )× 10 12 个细胞 ,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 ,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L DMEM培养基有利于细胞的培养扩增。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2 9、CD4 4、CD5 9、CD10 5、CD16 6表达阳性 ,CD11a、CD14、CD33、CD34、CD4 5、CD38、CD80、CD86、CD117表达为阴性。【结论】MSC有很强的自我更新能力 。
- 张丽蓉陈振光项鹏夏文杰张秀明李艳李树浓
-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骨髓细胞增殖
- 人关节软骨细胞培养法的改良及其特有表型的检测被引量:8
- 2003年
- 目的探讨简便、易行的人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方法 以0.25%胰酶消化软骨块0.5 h,0.30%胶原酶消化4 h后,将软骨细胞与小片软骨(0.2 mm3大小)共同置入预涂多聚赖氨酸的培养瓶中培养;与传统方法对照,用倒置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电镜、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方法,检测经7次传代后软骨细胞表型改变相伴随的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结果改良法培养的细胞活性率可达100%。经多次传代的软骨细胞仍保持原代软骨细胞的表型特征,甲苯胺蓝染色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并可观察到软骨的特有的细胞-胶原纤维几何构像。而传统法培养的软骨细胞在第7代特有表型出现改变。结论本改良法是一种较方便而且有效的培养法。
- 宋卫东刘尚礼李卫平沈慧勇黄东生黄建荣
- 关键词:关节软骨细胞表型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同种异体骨髓移植造血重建的影响被引量:15
- 2005年
- 为了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MSC)对同种异体骨髓移植造血重建的影响,建立大鼠同种异体骨髓移植模型,通过外周血像检测、病理分析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综合评价MSC对骨髓移植(bonemarrowtransplantation,BMT)的积极作用。结果表明:①共移植后30天,MSC可在致死量照射的受者存活,并被发现受者胸腺、脾脏和骨髓;②MSC可促进BMT后造血重建,促进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的明显恢复;促进骨髓细胞数恢复及B淋巴系、巨核系分化增强;有利骨髓组织学的明显恢复发善。结论:大鼠MSC与骨髓共移植可在受体的造血器官长期存在,MSC可明显促进同种异体骨髓移植后造血重建。
- 雷俊霞朱美玲郭振宇赵东长余伟华温冠媚张秀明李艳项鹏李树浓
-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造血重建GVHD
- 不同方法体外培养软骨细胞的活力、功能及成软骨能力被引量:11
- 2002年
- 目的探讨不同体外培养方法所培养软骨细胞活力、表型及成软骨能力的差异。方法取股骨髁关节面软骨,经不完全酶消化法消化后,与未完全消化的软骨块置入预涂多聚赖氨酸的培养瓶中培养;以传统法对照,用倒置显微镜、免疫组化等方法进行观测;并将多次传代后的软骨细胞悬液注入裸鼠腋部皮下,观察其成软骨能力。结果改良法培养的细胞活性率可达100%;经多次传代的软骨细胞仍保持初代软骨细胞的表型特征,并可观察到软骨的特有的细胞-胶原纤维几何构象;移植到裸鼠皮下后可形成软骨样组织。结论改良法是一种较方便、有效的培养法。
- 宋卫东刘尚礼李卫平沈慧勇黄东生黄建荣
- 关键词: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培养成骨能力关节软骨缺损软骨细胞移植改良法
- 体外定向诱导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的研究被引量:28
- 2002年
- 目的 :建立体外定向诱导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分化为成骨细胞的模型。方法 :采用Ficoll-Paque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成人MSC ,体外扩增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 ,应用地塞米松、β -甘油磷酸钠、vitaminC定向诱导MSC分化为成骨细胞 ,检测碱性磷酸酶 (AP)活性、钙沉积、骨桥蛋白的表达鉴定成骨细胞 ,比较P3和P10代MSC成骨分化的能力。结果 :MSC在体外扩增原代可获得 (5 - 6 )× 10 5个细胞 ,10代可获得 2× 10 10个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2 9、CD4 4、CD5 9、CD10 5、CD16 6表达阳性 ,CD11a、CD14、CD33、CD34、CD4 5、CD38、CD80、CD86、CD117表达为阴性。加入成骨诱导剂 ,细胞形态发生变化 ,AP活性增强 ,骨桥蛋白表达阳性 ,钙沉积逐渐出现。P3和P10代的MSC均有良好的分化为成骨细胞的能力。结论 :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可分化为成骨细胞。
- 张丽蓉夏文杰项鹏陈振光张秀明李艳李树浓
- 关键词:体外定向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成骨细胞骨组织工程
- 丹参酮ⅡA定向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研究被引量:46
- 2003年
- 目的 :丹参酮ⅡA体外定向诱导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 :采用Fi coll-Paque液离心和贴壁法分离成人MSC ,体外扩增 ,流式细胞仪检测MSC表面抗原表达 ,FGF - 2对MSC增殖和分化的影响。采用含丹参酮ⅡA的无血清达乐伯克改良必需基本培养基 (DMEM)诱导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免疫组化鉴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神经丝蛋白 (NF -M)、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巢蛋白 (nestin)的表达。结果 :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扩增原代可获得 0 5× 10 6,15代可获得 ( 2 - 3)× 10 12 个细胞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2 9、CD4 4、CD90、CD10 5、CD16 6表达阳性 ,CD11a、CD14、CD34、CD38、CD4 5、CD80、CD86为阴性。FGF - 2促进hMSC生长 ,并且对MSC的分化能力基本没有影响。丹参酮ⅡA诱导后 ,MSC胞体收缩 ,突起伸出 ;免疫组化显示诱导出的神经元样细胞NSE、NF -M、nestin表达阳性 ,GFAP阴性。结论
- 夏文杰项鹏张丽蓉陈振光余伟华张秀明李艳李树浓
-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神经元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细胞分化
- 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对同种骨髓移植后造血重建和免疫重建的作用被引量:12
- 2006年
-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对同种异体骨髓移植造血重建和免疫重建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同种异体骨髓移植模型,通过生存率分析、外周血象检测、免疫细胞计数和受体免疫功能检测,综合评价MSC对骨髓移植(bone marrowtransplantation,BMT)后造血重建和免疫重建的作用。结果:(1)MSC可促进BMT后造血重建:移植后30d,共移植组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数均高于单纯骨髓移植组;共移植组骨髓细胞数也高于对照组。(2)MSC可促进BMT后免疫重建:移植后30d,共移植组胸腺细胞数、脾细胞总数均高于骨髓单纯移植组;共移植组对ConA、LPS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以及对第三体来源的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均强于单纯BMT组。结论:大鼠MSC与骨髓共移植对同种异体骨髓移植造血重建和免疫重建有一定促进作用。
- 雷俊霞郭振宇赵东长李红霞余伟华张秀明郑芹魏箐李树浓项鹏
-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骨髓移植
- 胎肝条件培养液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造血细胞的研究被引量:15
- 2005年
-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体外造血分化潜能。方法选用孕125-145d(125-145dpc)的昆明小鼠,分别制备小鼠胎肝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FLSC-CM)及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FD),将体外扩增的CD34-CD45-hMSCs分别接种于含FLSC-CM、FD和IL-6及SCF组合的培养体系中,培养7d后,通过形态学、表型、粒-单/巨噬细胞系集落培养(CFU-GM)对分化细胞进行鉴定。结果hMSCs与FLSC-CM共培养组产生的非贴壁细胞明显增多,形态类似于单核或小淋巴细胞,部分细胞可表达人造血细胞特异性表面分子(CD34和CD45),在含人粒-单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甲基纤维素培养体系中能够形成CFU-GM,而FD和IL-6+SCF诱导组无上述作用。结论FLSC-CM可诱导CD34-CD45-hMSCs分化为造血细胞,提示hMSCs具有体外造血分化潜能。
- 温冠媚李浩威肖庆忠陈振光张秀明李艳那晓东项鹏李树浓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胎肝
- 骨髓间质干细胞抑制大鼠肝纤维化形成的可能性:受体肝内干细胞存活时间、肝星状细胞活化程度及生存分析的7周观察被引量:10
- 2005年
- 目的:观察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具有强大的增殖和分化为肝细胞能力的骨髓间质干细胞输注治疗肝纤维化模型大鼠对其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及肝功能和生存分析,并对治疗组、空白对照组和病理对照组7周内的相关情况予以对照比较。方法:实验于2003-08/2004-10在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于病理生理实验室完成。①动物分组:选用雄性6周龄Wistar大鼠5只为供体,供分离骨髓间质干细胞;雌性6周龄Wistar大鼠60只,其中50只被造成肝纤维化模型,在首次用二甲基亚硝胺处理后的第10天,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2组: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组10只(为受体),于治疗39d后结束实验,取材分析病理对照组40只。另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仅静脉注射生理盐水)。②肝纤维化模型制作:在实验的当天,给予10g/L二甲基亚硝胺溶液(生理盐水配置)1mL/kg,腹腔注射,每周连续3次,共6周。③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组:每只大鼠输注3×106个骨髓间质干细胞;病理对照组:使用等体积生理盐水代替骨髓间质干细胞。④动物的一般生活状态:每天观察饮食、活动、二便、体质量、皮毛、呼吸情况等。⑤肝脏的组织细胞形态结构:将肝组织以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⑥肝星形细胞及其活化程度检测:前者检测肝脏α-平滑肌肌动蛋白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后者以德国IBAS2.5图像分析软件半定量分析。⑦肝脏胶原分布的相对含量检测:采用Masson三色染色法,从而反映肝纤维化程度。⑧肝脏羟脯氨酸含量测定:采用氯胺T法。⑨血清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水平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⑩血清层粘蛋白和透明质酸水平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瑏瑡雄性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在雌性大鼠肝内的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基因的表达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瑏瑢统计学分析:两组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样本均数比较采用�
- 赵东长雷俊霞陈蕊张秀明许瑞云李树浓项鹏
- 关键词:干细胞二甲基亚硝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