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60310) 作品数:17 被引量:128 H指数:8 相关作者: 韩舜愈 祝霞 杨学山 张波 王婧 更多>> 相关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甘肃省农业生物技术专项 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轻工技术与工程 生物学 更多>>
武威地区‘黑比诺’干红葡萄酒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15 2014年 以武威地区凉州区黄羊河农场和民勤苏武山两个葡萄园区葡萄原料酿造的‘黑比诺’干红葡萄酒为试验原料,以二氯甲烷为萃取剂,通过液液萃取法提取葡萄酒香气成分,运用GC-MS技术对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采用气味活度值(OAV)评价各香气化合物对酒样总体香气的贡献.酒样中共检出57种香气成分,主要香气物质为:3-甲基-1-丁醇、2-甲基丙醇、乙酸乙酯、乙酸、苯乙醇、正丙醇、2,3-丁二醇、正己酸、3-羟基-2-丁酮;主要香气贡献物有:3-甲基-1-丁醇、2-甲基丙醇、苯乙醇、辛酸乙酯、乙酸异戊酯、乙酸乙酯、异戊酸、2-甲基丁酸、己酸和辛酸.其中,黄羊河农场酒样中共检出53种香气成分,香气总量为593.49mg/L,苏武山酒样中共检出26种香气成分,香气总量为472.62mg/L.对比分析两个产地的‘黑比诺’干红葡萄酒,其主要香气成分和香气贡献物在种类和含量上均有所差异,赋予葡萄酒不同的香气特性. 张志龙 韩舜愈 祝霞 张波 侯晓瑞 陈伦佳关键词:液液萃取 GC-MS 香气成分 OAV 复合抑菌剂对贵人香冰白葡萄酒酵母、蛋白质及香气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寻找在冰酒贮藏过程中能够部分替代SO2并且保持生物和蛋白稳定性的物质.【方法】建立山梨酸钾-SO2-杨梅酮组合抑菌体系,对冰酒基酒进行了抑菌体系的响应面工艺优化,优化结果进行验证试验,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冰酒香气物质.【结果】最佳抑菌体系组成为:山梨酸钾169.5mg/L、SO2169.5mg/L、杨梅酮0.68g/L,验证试验稳定性S平均为0.91.通过香气分析可知优化后冰酒酯类成分从146.62mg/L增加到152.65mg/L,醇类物质从405.66mg/L减少到396.19mg/L,花香果香浓郁,与对照组香气成分含量接近,结构稳定,没有不良的风味产生.【结论】中山梨酸钾-SO2-杨梅酮组合体系可以稳定冰酒贮藏过程中的酵母和蛋白质,保持冰酒香气,为降低葡萄酒中SO2使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周继亘 盛文军 王婧 李敏 祝霞 张波 韩舜愈不同酿造因子对酵母菌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19年 以红佳酿酵母菌株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酿造条件(碳源、氮源、pH值、SO_2和多酚)对其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质量浓度175 g/L,由葡萄糖和麦芽浸膏粉组成的复合碳源更有利于提高菌株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酵母浸粉、磷酸氢二铵分别为较佳的有机和无机氮源,其比例为3∶1时酵母β-葡萄糖苷酶活力较高;调整模拟葡萄汁的初始pH值为5.5,SO_2质量浓度90 mg/L和多酚质量浓度2 g/L时,酵母糖苷酶活性较高。 陈彦雄 马腾臻 李蔚 潘陆霞 韩舜愈关键词:Β-葡萄糖苷酶 酵母菌株 碳源 氮源 SO2 多酚 响应面试验优化溶剂诱导萃取水系基质中棒曲霉素工艺及其检测分析 被引量:4 2017年 基于溶剂诱导萃取,使用响应面法优化水系基质中棒曲霉的提取工艺,并对4种不同水系基质的料液比(V/V)进行选择。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棒曲霉素转移率为指标,响应面法优化溶剂诱导萃取的条件,并在不同料液比的4种水系基质中进行加标回收实验。通过溶剂诱导分层,获得棒曲霉素的最佳萃取条件为乙腈-样品体积比7∶3、Na Cl添加量1.4?g/3 m L样品、提取温度34℃,此条件下,棒曲霉素转移率为90.47%。在此最优条件下,苹果基质的最优料液比为7∶3,浓缩苹果汁、酿酒葡萄和葡萄酒基质的最优料液比均为1∶9,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1.08%、85.51%、88.74%、89.17%。同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 2008—2007《进出口果汁中棒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该前处理方法溶剂使用量少、操作简单且重复性好。综上,响应面法优化溶剂诱导分相萃取棒曲霉素的结果可靠,为水系基质中棒曲霉素的萃取提供了一种全新、快速的前处理方法。 陈霞 王波 叶融 李敏 周继亘 张波 韩舜愈关键词:响应面 棒曲霉素 红佳酿酵母β-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及产酶特性 被引量:9 2014年 p-NPG法是目前进行β-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测活条件对不同来源糖苷酶活性有显著影响,不但降低了试验数据的可靠性与真实性,也不利于各文献中菌株酶活力大小的比较。为建立酿酒酵母β-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条件,以商品酵母红佳酿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考察了反应时间、温度、底物浓度及缓冲液pH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测活条件为:采用pH 5.5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体系,40 mmol/L底物p-NPG,50℃反应10 min;研究发现红佳酿酵母具有较高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与其他11株商品酿酒酵母菌株相比其胞外酶活最高,且在培养36 h时达到最大值。 马腾臻 杨学山 张莉 张彦芳 李颍 祝霞 王婧 韩舜愈关键词:酵母 Β-葡萄糖苷酶 产酶特性 响应面法优化‘蛇龙珠’葡萄皮渣中多酚提取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为了提高葡萄皮渣中废弃物的利用价值.【方法】以‘蛇龙珠’葡萄皮渣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比较不同试验因素和水平对葡萄皮渣中多酚提取率的影响.【结果】不同的浸提条件对多酚提取率有很大的影响.优化得到的葡萄皮渣多酚提取条件是乙醇体积分数为42.4%,料液比为1∶15.44(g∶mL),浸提温度为60.6℃.【结论】在此条件下可提取多酚的量为0.786mg/g,与传统提取率相比有明显的增加. 张建华 李敏 陈霞 杨婷 韩舜愈关键词:葡萄皮渣 多酚 响应面 8种单体多酚对葡萄酒微生物的抑菌活性比较 被引量:10 2016年 酚类化合物不仅能赋予葡萄酒丰富的色泽、风味和抗氧化活性,还能抑制葡萄酒微生物的生长。为了比较不同多酚化合物抑菌能力的大小,用牛津杯测试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2、5、10 g/L)单体多酚(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鞣花酸、杨梅酮、槲皮素和山奈酚)对引起葡萄酒病害的代表菌种:乳酸菌、醋酸菌和酵母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8种供试多酚中,杨梅酮、槲皮素和EGCG抑菌能力相对较强;黄烷-3-醇类化合物对醋酸菌和酵母菌的抑制能力比乳酸菌更强,没食子酸则恰好相反;山奈酚对所有供试菌株都没有抑菌能力。多酚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葡萄酒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张建华 李敏 张波 马腾臻 陈霞 韩舜愈关键词:多酚 抑菌能力 主成分分析 河西走廊不同产地美乐(Merlot)葡萄酒发酵过程中花色苷组成变化 被引量:1 2015年 以河西走廊产区不同产地美乐(Merlot)葡萄为原料,采用HPLC检测葡萄果皮及葡萄酒酒精发酵过程中主要花色苷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河西走廊不同产地美乐葡萄果皮、葡萄酒中均以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为主体花色苷,具有产地特征;浸渍及发酵结束后花翠素类、花青素类、甲基花翠素类和甲基花青素类花色苷相对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二甲花翠素类相对含量上升,各产地量变幅度不尽相同;主成分分析结果中香豆酰化类花色苷的比例对各产地差异性贡献明显。 张彦芳 杨学山 祝霞 李颍 张莉 闫衡 韩舜愈关键词:花色苷 美乐 发酵 河西走廊 不同浸渍工艺对蛇龙珠干红葡萄酒香气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0 2017年 以河西走廊产区蛇龙珠葡萄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检测自然浸渍、冷浸渍、EX酶浸渍、卡乐酶浸渍、CO_2浸渍、热浸渍40℃、热浸渍60℃七种浸渍工艺对葡萄酒理化指标及香气物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自然浸渍干浸出物含量最高,CO_2浸渍总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工艺,热浸渍60℃总酚、单宁、色度值最高,色调在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酒精发酵结束后共检出78种香气成分,对于酯类物质,热浸渍60℃含量最高,其次是热浸渍40℃、卡乐酶浸渍、CO_2浸渍,自然浸渍含量最少。与自然浸渍相比,其他各工艺醇类物质含量都有所提升。热浸渍60℃与CO_2浸渍萜烯类物质较高,CO_2浸渍后脂肪酸含量最低。热浸渍60℃果香和玫瑰花香最强,卡乐酶浸渍脂肪味最浓郁。综上,不同浸渍工艺所酿葡萄酒香气差异较大,且热浸渍60℃更加适宜于河西走廊蛇龙珠葡萄酒的酿造。 赵婉珍 祝霞 陈霞 李蔚 段卫鹏 杨学山 韩舜愈关键词:浸渍工艺 香气物质 蛇龙珠葡萄酒 产β-葡萄糖苷酶酿酒酵母菌株的化学诱变选育及产酶条件优化 被引量:6 2016年 以实验室保存的一株酿酒酵母菌株UV-45为出发菌株,通过硫酸二乙酯(DES)诱变筛选及致死率测定,得到一株产β-葡萄糖苷酶稳定,酶活为74.26 U/m L的突变菌株UV-E-16,与出发菌株相比,其酶活提高了22.74%;通过Plackett-Burman方法对该菌株发酵产酶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初始p H、培养温度和接种量为显著影响因子;利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和响应曲面法获得其最佳产酶条件为初始p H5.62、培养温度29.5℃、接种量6.12%,该条件下,菌株UV-E-16产β-葡萄糖苷酶酶活为90.91 U/m L。经化学诱变及响应面优化产酶条件,出发菌株UV-45产β-葡萄糖苷酶酶活力提高了50.24%,具有工业化应用的潜力。 王婧 张莉 张宏海 韩舜愈关键词:Β-葡萄糖苷酶 硫酸二乙酯 化学诱变 产酶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