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4B33101004)

作品数:14 被引量:132H指数:6
相关作者:张宏石建萍姜红浩高爱莉李丰霞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念珠菌
  • 8篇白念珠菌
  • 6篇念珠
  • 5篇康唑
  • 4篇酵母相
  • 4篇菌丝相
  • 4篇氟康唑
  • 3篇真菌
  • 3篇敏感性
  • 3篇菌丝
  • 3篇抗白念珠菌活...
  • 3篇甲素
  • 3篇汉防己
  • 3篇汉防己甲素
  • 3篇防己
  • 3篇ERG11基...
  • 2篇体外
  • 2篇微生物敏感性...
  • 2篇粉防己
  • 2篇粉防己碱

机构

  • 14篇暨南大学附属...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广东药学院
  • 1篇蚌埠医学院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东药学院附...

作者

  • 14篇张宏
  • 4篇高爱莉
  • 4篇石建萍
  • 4篇姜红浩
  • 3篇王凯丽
  • 3篇李丰霞
  • 3篇乔建军
  • 2篇何罕燕
  • 2篇吴绍熙
  • 2篇谢明
  • 2篇石婧
  • 1篇金艳
  • 1篇林特夫
  • 1篇郭宁如
  • 1篇巢和安
  • 1篇曾翰翔
  • 1篇李永奇
  • 1篇郭志娟
  • 1篇张革化
  • 1篇易敏

传媒

  • 4篇中国皮肤性病...
  • 3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 2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中国真菌学杂...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6篇2006
  • 3篇200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ERG11基因差异性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ERG11基因间的差异。方法将16株同一亲本来源、对氟康唑敏感性不同的白念珠菌(CA-1-CA-9、CA-11-CA-17)进行菌丝相与酵母相培养后,分别抽提基因组DNA。设计引物扩增ERG11基因,扩增产物分别用AccⅠ、MunⅠ、AnⅡ消化,电泳后比较两相细胞RFLP图谱,同时用下游引物P2对ERG11基因扩增产物进行反向测序。结果AccⅠ、MunⅠ、AftⅡRFLP图谱及基因测序结果均显示菌株CA-7、CA-8、CA-14、CA-16、CA-17的菌丝相与酵母相间存在差异。两相细胞ERG11基因在1547、1587、1617三位点存在差异,位点编号按照基因库中ERG11基因序列编号(登录号X13296)。结论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ERG11基因间存在差异,在进行白念珠菌体外研究时,选用其菌丝相更能反映体内真实情况。
姜红浩张宏乔建军何罕燕高爱莉
关键词:念珠菌菌丝相酵母相ERG11基因
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ERG11基因PCR-RFLP比较分析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通过对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ERGIl基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比较两相细胞在DNA水平的差异。方法分别抽提来自同一亲本、对氟康唑敏感性不同的白念珠菌(CA-1,CA-2,CA-4,CA-6,CA-7,CA-9,CA-11,CA-13~CA-17)菌丝相与酵母相基因组DNA,根据ERG11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对其进行PCR扩增(包括部分上游和下游非编码区),扩增产物分别用AccⅠ和MunⅠ消化、琼脂糖凝胶电泳后观察。结果各株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均能扩增出约1734bp大小的目的片段,CA-7,CA-14,CA.16和CA-17株两相细胞ERG11基因RFLP图谱存在差异,其余受试菌株未见差异。结论从DNA全貌来看,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ERG11基因存在差异。
张宏董正蓉谢明易敏
关键词:白念珠菌酵母相ERG11基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广州市天河区青少年痤疮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评估青少年痤疮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方法,随机整群抽取2552人12—20岁的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总患病率为32.8%,其中男34.2%,女31.6%,两性间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1);11~16岁为青少年痤疮初发高峰期。结论:广州市天河区青少年痤疮初发年龄为11~16岁,危险因素有消化道功能紊乱、生活环境、生活习惯、遗传、内分泌等。
高爱莉张宏曾翰翔王凯丽姜红浩石建萍
关键词:痤疮青少年
氟康唑对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体外药物敏感性差异比较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以同一亲本来源的7株白念珠菌为对象,研究氟康唑对其菌丝相与酵母相抗菌活性的差异。方法:参照NCCLS M27-A方案,测定氟康唑对7株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的MIC值,并比较其差异。结果: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对氟康唑的敏感性不同,对菌丝相的MIC值低于酵母相。结论:氟康唑对白念珠菌菌丝相的抗菌活性强于酵母相。
张宏石婧乔建军
关键词:白念珠菌酵母相菌丝相氟康唑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氟康唑联合乙醇抗白念珠菌活性的体外实验研究
2005年
目的探讨氟康唑联合乙醇体外抗白念珠菌的活性。方法参照微量稀释法确定乙醇对白念珠菌的非细胞毒性剂量,并测定氟康唑单独及联合乙醇时对10株白念珠菌的MIC。结果氟康唑单独使用时,对10株白念珠菌的MIC值为4~64μg/ml;与乙醇(体积分数3.75%)联合时,氟康唑对受试菌的MIC值降至0.125~0.500μg/ml。结论乙醇可显著提高氟康唑对白念珠菌的敏感性。
李丰霞张宏巢和安谢明
关键词:乙醇白念珠菌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病相关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61
2006年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病相关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对110例真菌性鼻-鼻窦炎和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对术前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χ2检验,以分析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病相关因素和临床特征。采用真菌特异性六胺银染色方法,对110例真菌性鼻-鼻窦炎进行分型。结果建立了以病程(x1)、涕血(x2)、头痛(x3)、钙化斑(x4)、年龄(x5)、单侧或双侧病变(x6)为变量的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病Logistic回归预测方程:y=-8·713+0·496x1+4·575x2+1·190x3+4·119x4+1·199x5+2·698x6,P=exp(y)/[1+exp(y)],并与慢性鼻-鼻窦炎组相比。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特征为女性患者、40岁以上、病程3年以内,以头痛、涕血为主要症状,影像学表现为单侧病变、有钙化斑出现(P<0·05)。110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中,34例为慢性侵袭性、76例为非侵袭性。结论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表现特征性明显,其发病可通过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预测方程进行预测。
张革化李源曾转萍李永奇郭志娟张宏
关键词:鼻炎鼻窦炎真菌LOGISTIC回归
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ERG11基因部分序列比较研究
2005年
目的通过对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ERG11基因部分序列的比较,探讨两相细胞在DNA水平的差异。方法分别抽提7株来自同一亲本且对氟康唑敏感性不同的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基因组DNA,根据ERG11基因编码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对ERG11基因第948位点至第1 254位点307bp的碱基序列进行PCR扩增,以PCR产物直接测序比较两相在该片段碱基序列上的差异。结果7株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在该片段的碱基序列无差异。结论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ERG11基因的第948位点至第1 254位点序列无差异。
张宏石婧乔建军
关键词:白念珠菌菌丝相酵母相ERG11基因
以蛋白SDS-PAGE图谱为依据的致病性暗色丝孢科真菌系谱学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研究对人类致病的主要暗色丝孢科真菌裴氏着色霉、紧密着色霉、疣状瓶霉、皮炎瓶霉、卡氏枝孢霉、甄氏外瓶霉间的系谱格局。方法 采用薄层扫描方法对上述6种30株重要致病性暗丝孢科真菌可溶性全细胞蛋白单向SDS PAGE图谱结合基型趋异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得出其系谱格局为{ [P. verrucosa(F. pedrosoiF. compacta) ]W. dermatitidis[E. jeanselmeiC. carrionii] }。结论 显示(F. pedrosoi和F. compacta,E. jeanselmei和C. carrionii,以及Fonsecaea和Phialophora之间有密切关系。
张宏金艳吴绍熙郭宁如
关键词:真菌系谱学SDS-PAGE蛋白质
小剂量左西替利嗪间歇疗法预防慢性荨麻疹复发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观察小剂量左西替利嗪间歇疗法预防慢性荨麻疹复发的疗效、长期用药的安全性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两组各50例。两组在急性发作期先予H1和H2受体拮抗剂联合治疗,待症状和体征完全改善后进行两组的治疗和观察。治疗组予小剂量左西替利嗪间歇治疗(2.5mg,隔天或每3天或每周给药1次);对照组不予药物间歇治疗,仅于发作时予H1和H2受体拮抗剂联合治疗。追踪观察1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复发率明显下降,有显著差异(P均<0.01)。且治疗组复发患者中症状、体征总和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均<0.01)。治疗后未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差情况做比较,治疗组间歇治疗1年后生活质量差得到完全改善。结论小剂量左西替利嗪间歇治疗能有效、长期预防慢性荨麻疹的复发,且安全性好。常用剂量2.5mg,隔天或每3天1次或每周给药1次。
石建萍张宏高爱莉姜红浩王凯丽
关键词:小剂量左西替利嗪慢性荨麻疹
汉防己甲素对氟康唑抗白念珠菌活性增效作用的体内实验研究被引量:15
2007年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在体内对氟康唑是否有增效作用。方法小鼠阴道内接种白念珠菌构建念珠菌性阴道炎模型,将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10组。接种后第3d各用药组开始阴道内给药(汉防己甲素和氟康唑的高、低剂量均分别取26mg/(kg·d)、13mg/(kg·d),按不同组合给药),每天1次,连续7d,同时设未用药组做对照。接种后第2、6、11d分别取小鼠阴道灌洗液进行真菌载量分析、涂片镜检,并取其阴道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至接种后第11d,与单独给予氟康唑26mg/(kg·d)组相比,同时予汉防己甲素26mg/(kg·d)和氟康唑26mg/(kg·d)组真菌载量明显降低(分别为2.11±0.36×104、0.19±0.04×104CFU/ml,P=0.039)。与其余9组相比,涂片镜检,该组小鼠未见假菌丝,而其余9组均可见数量不等的假菌丝或假菌丝团(χ2=33.084,P=0.000);阴道组织病理学检查,该组粘膜水肿较轻,炎性细胞浸润较少,且阴道腔、粘膜层假菌丝消失。结论汉防己甲素(26mg/kg·d)在小鼠阴道腔内能增强氟康唑抗白念珠菌活性。
王凯丽张宏姜红浩石建萍高爱莉何罕燕巢和安
关键词:汉防己甲素氟康唑念珠菌阴道炎念珠菌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