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0212000700)
- 作品数:14 被引量:187H指数:7
- 相关作者:朱家成张书芬王建平文雁成傅廷栋更多>>
- 相关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高产双低油菜杂交种杂97060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被引量:5
- 2004年
- 王建平张书芬田保明文雁成朱家成赵磊赵志芳
- 关键词:油菜杂交栽培技术
- 甘蓝型油菜杂种后代芥酸含量及含油量的表现及其杂种优势分析
- 利用1个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为父本,与2个不同来源的保持系配置杂交种 F,并构建了 F、F家系。对2个群体的 F、F、F家系芥酸含量、含油量两个油菜重要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品质性状的 F...
- 张书芬马朝芝朱家成王建平傅廷栋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芥酸含油量
- 文献传递
- 高产双低油菜杂交种杂9522的选育被引量:4
- 2003年
- 杂 952 2为油菜“三系”杂交种。其突出特点是优质、高产、抗寒、抗病 ;不育系不育率稳定在 98%以上 ,恢复系恢复力强 ,配合力高。在河南省优质杂交油菜区试中 ,表现突出。 3年平均产量 2 1 2 8.5kg/hm2 ,居参试杂交种首位 ,比优质对照种豫油 2号增产 1 8.5 % ,达极显著水平。该杂交种高抗病毒病、抗 (耐 )菌核病 ,抗寒性强。芥酸含量 0 .40 % ,硫甙含量 2 7.8μmol/g ,含油量高达 42 .1 6 %。
- 张书芬田保明文雁成王建平朱家成刘建明任乐建
- 关键词:油菜杂交种选育
- 双低优质油菜育苗移栽技术被引量:6
- 2004年
- 王建平朱家成张书芬文雁成赵磊赵志芳李新美
- 关键词:双低油菜育苗移栽技术苗床地选择
- 甘蓝型油菜芥酸含量的基因分析被引量:13
- 2008年
- 【目的】芥酸含量是油菜非常重要的品质性状,研究芥酸含量的遗传模式为低芥酸和高芥酸育种提供指导。【方法】应用多世代联合分析数量性状主基因和多基因混合遗传的统计方法,分析了甘蓝型油菜组合1141B×垦C1的5个世代——亲本P1,P2,F1,F2和F2﹕3家系材料芥酸含量的遗传效应。【结果】分离世代F2及F2﹕3家系芥酸含量次数分布均呈混合的正态分布,符合主基因+多基因的遗传特征;E-1模型为芥酸含量的最适合性模型,即芥酸含量遗传是由2对加-显-上位性主基因+加-显多基因控制的。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da、db分别为-16.26和-2.83,表明亲本1141B中主基因位点上的等位基因降低芥酸含量,而亲本垦C1中的等位基因增加芥酸含量。显性效应值ha、hb分别为10.93和-4.71,第一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和显性效应绝对值均高于第二对主基因显性效应值。因此,2对主基因控制芥酸含量,第一对主基因控制的芥酸含量高于第二对主基因。该组合2对主基因间互作效应明显,加性与加性效应互作值(i)为-1.21,显性与显性互作值(l)为-3.27。第一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与第二对主基因的显性效应互作值(jab)为5.70,第二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与第一对主基因的显性效应互作值(jba)为-7.25。其芥酸含量还受多基因控制,多基因加性效应([a])值为-0.08,多基因显性效应([d])值为2.32;F2的主基因遗传力和多基因遗传力分别为50.00%和16.62%;F2﹕3的主基因遗传力和多基因遗传力分别为89.70%和6.01%。【结论】芥酸含量是由2对加-显-上位性主基因+加-显多基因控制的,第一对主基因控制的芥酸含量高于第二对主基因。低芥酸和高芥酸育种中在F2﹕3家系进行选择效率较高。
- 张书芬傅廷栋朱家成王建平文雁成马朝芝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芥酸含量遗传力
- 高产双低油菜杂交种丰油9号的选育被引量:7
- 2006年
- 丰油9号是河南省农科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育成的高产优质油菜“三系”杂交种,突出特点是优质、高产、抗寒、抗病。其不育系不育率稳定在98%以上,恢复系恢复力强,配合力高。丰油9号在全国黄淮区域试验中,平均单产2655.0kg/hm2,比对照种非优质高产杂交种秦油2号增产4.82%。在河南省优质杂交油菜区试中,平均单产2788.5kg/hm2,比第1对照种豫油2号增产20.8%,比第2对照种非优质高产杂交种秦油2号增产8.4%。该杂交种高抗病毒病、抗(耐)菌核病,抗寒性强。芥酸含量0.51%,硫甙含量20.14μmol/g,含油量42.55%。
- 王建平张书芬文雁成朱家成赵磊刘建明任乐建
- 关键词:优质油菜杂交种选育
- SRAP标记分析甘蓝型油菜多态性被引量:55
- 2006年
- 采用SRAP标记对甘蓝型油菜品种1141B、垦C1、32B和32C的多态性进行了分析。每对引物组合产生13~36对比较清晰的扩增带,20对引物组合共产生419条扩增带。平均每对引物组合产生20.95条。20对引物组合共产生多态性带116条,每对引物组合产生3~10条,平均5.8条。每对引物组合产生的多态性带的比例为18.75%~38.89%,平均为28.23%。用24对引物组合对组合1141B×垦C1构建的F2群体各单株多态性进行了分析,F2群体多态性标记75条,平均为3.12条。用卡平方测验检测F2群体各单株标记基因型频率是否偏离了期望比例1:2:1(共显性标记)和3:1(显性标记)的分离规律。结果表明,仅有1个SRAP标记偏离了1:2:1分离规律,仅占1.33%。试验结果表明,SRAP标记适于进行油菜品种的多态性分析和图谱构建,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分子标记。
- 张书芬傅廷栋李媛媛朱家成王建平马朝芝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多态性SRAP标记
- 甘蓝型油菜F2:3家系重要农艺性状及品质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 试验以F家系为材料,对重要农艺性状及品质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关分析中单株产量与一次有效分枝数、一次有效角果数、全株有效角果数、角果长度、角果粒数、千粒重都呈显著和极显著的正相关;单株产量与蛋白质含量极显著的...
- 张书芬傅廷栋马朝芝朱家成王建平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农艺性状通径分析F2:3家系
- 文献传递
- 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和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其分离世代的分析被引量:29
- 2007年
- 利用1个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垦C1为父本,与2个不同来源的保持系配置杂交种F1,并构建了F2和F2∶3家系,对重要农艺和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其在分离世代的分离情况进行分析。对2个群体杂交种F1两年的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单株角果总数、一次分枝角果数等具有显著的正向杂种优势。在单株产量的3个构成因素中,单株角果总数杂种优势最强,而且不同群体、不同年份结果一致;每角粒数、千粒重的优势较小,而且不同群体、不同年份结果一致。对F2和F2∶3家系杂种优势的分析结果表明,重要农艺和产量性状如单株产量、小区产量、单株角果总数、一次分枝角果数等比杂种F1杂种优势显著降低,出现严重的分离现象。另一方面,各重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同样存在丰富的变异,最大值与最小值间相差显著。在分离群体中还出现了超优亲现象,这为育种选择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变异材料。
- 张书芬马朝芝朱家成王建平文雁成傅廷栋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农艺性状杂种优势F2:3家系
- 3种分子标记分析油菜品种间的多态性效率比较被引量:35
- 2005年
- 应用RAPD、SSR和AFLP三种分子标记,对甘蓝型油菜恢复系垦C1和保持系1141B、32B的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在648条RAPD引物、196对SSR引物、414对AFLP引物中,两组合材料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分别为172条和167条,131对和133对,147对和141对,而重复性好、多态性比率高的引物分别有78条,50对,120对组合;结果表明,平均每个(对)引物可以扩增出多态性片段数目为RAPD2.1个,SSR2.6个,AFLP引物12.7个。AFLP多态性检测效率高。AFLP、SSR是研究油菜遗传多样性比较有效的分子标记。
- 张书芬傅廷栋马朝芝朱家成王建平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分子标记RAPDAFLP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