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FZW003)
- 作品数:11 被引量:13H指数:2
- 相关作者:梁晓萍张颖刘二永梁晓萍更多>>
- 相关机构:山西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太原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 立言为何:试论戏曲品评主体之动力
- 戏曲品评主体的立言动机多种多样:或者视戏曲品评为经国之事,使其具有一定的社会功用;或者将之当作栖身之地,借此审美地观照人生;或者将之与生命紧紧捆绑,作为自己生存的见证。无论他们的立言动机有无功利,都是人生价值的一种体现方...
- 梁晓萍
- 关键词:戏曲品评
- 文献传递
- 从“化工说”看李贽的美学观
- 2018年
- "化工说"是李贽在比较《拜月》《西厢》与《琵琶》的优劣高下之后提出的一种美学主张。"化工说"在技法上推崇具有脱略斧凿之自然美,在内容上则传递无理学矫饰的真性情,此两者构成了其形与质的两个维度,并由此推演出其两个重要的美学思想:其一是发愤而作、为情而文;其二是多元共生、以俗为美。前者突出其对于文艺创作动机和文艺活动本质的认识,后者体现其对于文艺风格的思考。李贽的美学观与其"人性自由"之哲学思想密不可分,是其童心说在审美方面的具体体现,也是明中叶后时代审美风貌的具体显现。
- 梁晓萍
- 关键词:中国古典美学
- 论中国古典戏曲叙事联贯理论
- 2016年
- 中国古典戏曲理论中的“联贯”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祁彪佳《远山堂曲品》中,祁彪佳评王元寿的《中流柱》时曰:“传耿朴公强项立节,而点缀崔、魏诸事,俱归之耿公,方得传奇联贯之法.觉他人传时事者,不无散漫矣.”①祁彪佳认为,《中流柱》重在传耿公强项立节之事,中间穿插的崔、魏之事都应与耿公之事相联贯.
- 刘二永
- “空间转向”之前的“空间”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继"空间转向"之后,学术界各领域纷纷掀起对"空间"的研究。诚然,并非意味着在"空间转向"之前未对"空间"进行探索。从古希腊到古中国,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牛顿、康德、黑格尔,到管子、墨家、张衡、方以智等等,以及辩证唯物主义,均在各自关注的领域对"空间"有所感悟。时代不同,学科领域不同,对"空间"的理解不同。
- 张颖
- 中国古代戏曲叙事理论的回顾与反思
- 2015年
-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五千年文化中,古典戏曲理论虽不及诗文理论量多而丰富,但戏曲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其理论同样在文学理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继出现了许多关于古典戏曲理论研究的成果。如赵景深《曲论初探》、夏写时《中国戏剧批评的产生和发展》、齐森华《曲论探胜》、叶长海《中国戏剧学史稿》、谭帆和陆炜(以下简称谭、陆)合著《中国古典戏剧理论史》、赵山林《中国戏剧学通论》等。
- 张颖
- 关键词:中国古代戏曲叙事理论中国古典戏曲理论诗文理论
- 古典戏曲副末开场中“家门”的存在原因探析被引量:2
- 2016年
- "家门"是南戏及传奇副末开场中叙述剧情梗概的一支曲词,它的存在贯串副末开场的始终,是副末开场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家门"对全剧的整体性概括或对当天所演剧情的概括,既体现了"由总到分"的整体性叙事意识,也反映了观众整体性认知意识,克服了南戏及传奇因剧情过长而影响观众对整体性把握的困难。作为副末开场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时甚至独占开场,"家门"能起静场和吸引观众的作用。其叙述者是副末,作者借副末之口开章明义,流露创作意旨,并通过对全剧的概括使其成为正文叙事之"法",决定并导引着全文的叙事。
- 刘二永
- 关键词:叙事
- 立言为何:试论戏曲品评主体之动力
- 2015年
- 戏曲品评主体的立言动机多种多样:或者视戏曲品评为经国之事,使其具有一定的社会功用;或者将之当作栖身之地,借此审美地观照人生;或者将之与生命紧紧捆绑,作为自己生存的见证。无论他们的立言动机有无功利,都是人生价值的一种体现方式,立言关涉个体的人生意义,而绝不仅仅是对于名声的狂热追求,只有在这个意义上理解古人立言的行为,我们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古人的精神脉搏。
- 梁晓萍
- 关键词:戏曲品评
- 论王国维戏曲美学思想被引量:3
- 2015年
- 王国维一生著作颇丰,囊括了史学、文学、文字学等多个学科门类~②,自1908年在北京任学部图书馆编辑之后,开始戏曲研究,在短短五年间便发表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其中《宋元戏曲史》最能体现其戏曲美学思想。本文主要依托《宋元戏曲史》这一文本,兼顾其他相关文本,着力从戏曲之独立价值的积极提倡。
- 梁晓萍
- 关键词:戏曲美学《宋元戏曲史》意境说中国古典戏曲窦娥
- 戏曲关目与关目漏洞被引量:5
- 2015年
- 戏曲批评理论中的"关目"主要指结构安排吸引人的、适合舞台演出的故事或在故事中具有有效性和重要作用的情节,这一批评范畴强调戏曲创作要呈现有意味的形式美和丰富充实的内蕴美。"关目"常有漏洞,以往人们对其多持批判态度,认为它是戏曲剧本在情节结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不合情理、不合逻辑、不够严密的现象。然从审美和接受美学的角度看,古人所谓的关目漏洞当分而论之。那些有意为之的假漏洞有其积极的美学意蕴,它在客观上完成对现实人生的本真揭示,指引观众体悟生存的意义,使观众的审美趣味得以提高,情感阅读期待得到满足。
- 梁晓萍
- 关键词:戏曲创作戏曲剧本舞台演出情节结构美学意蕴《琵琶记》
- 论魏晋般若学对“虚”“实”范畴的影响
- 2019年
- 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打破了两汉以来儒家对士人的高度压抑,激发了士人阶层的自我个性及生命意识觉醒。佛学般若学承继了格义佛学的特点,积极从玄学中汲取思想智慧,得到了上层社会前所未有的认可。以有无、色性和性空等为论证核心的六家七宗中,即色说、心无义说、不真空论等对“空”与“色”“有”与“无”等问题的探讨,从佛学出发,又融合了玄学的智慧,呈现出纷异的思辨哲学色彩,为美学的“虚”“实”范畴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 梁晓萍郭圣龙
- 关键词:魏晋时期玄学般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