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7JZD0026)
- 作品数:16 被引量:166H指数:8
- 相关作者:陈潭魏姝宋宝安李艳艳汪建昌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中南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网络群体性事件:舆论生成与政府决策被引量:28
- 2009年
- 网络群体性事件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类型研究的基础上,可以梳理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舆论生成过程:公共话题聚合→舆论场出现→意见领袖出现→网络与传统媒体间互动。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生成过程进行分析,结合危机设计、理性设计、渐进设计和社会设计等四种公共行政领域行动的模式,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设计出不同的处理方案,从而形成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政府决策机制。
- 汪建昌
- 关键词:网络群体性事件舆论生成政府决策
- 社区公共生活质量——中国城市社区发展目标的理论分析被引量:6
- 2009年
- 关于中国城市社区的发展目标大致可以整合为三种不同的观点,即社区建设、社区自治和社区治理结构。与上述三种目标模式相比,"社区公共生活质量"从"社区"概念的本义出发,从社区内部共同生活发育和发展的视角来定义社区发展目标,以期改变"社区建设"模式中的"国家中心"痕迹和"社区自治"模式中对"免于他者控制"的过分强调,同时由于它把重点放在"生活"上,因此能够避免"治理结构"模式中由于过分关注结构和制度创新而使发展陷入"内卷化"的可能性,也更具赢得社区居民认同、动员社区居民参与的可能性。
- 魏姝
- 关键词:公共生活
- “不差钱”“不高兴”“不折腾”——“中国模式”的基本经验及其省思
- 2011年
- 中国"不差钱"的GDP快速增长描绘了令世人瞩目的"中国速度"和"中国奇迹",这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迸发出的巨大财富能量。然而,"中国模式"作为一种典型的外向型模式,其在发展和前进中因经济和社会结构发展的片面性,出现了城乡差距、阶层差距、地区差距、生态危机、腐败现象、群体性事件等系列"不高兴"的负面后果。"中国模式"的基本经验在于基本摆脱了过去"大跃进"和"文革"等国家运动式治理的经验教训,采取了走向"不折腾"的制度化治理方式,这成为维持和推动"中国模式"不断趋于完善的必然之路。
- 陈潭
- 关键词:中国模式
- 社区管理满意度的实证分析--以南京市区为例被引量:5
- 2010年
- 本研究以社区办事机构及设施为对象,主要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技术,检验了南京市区江南八区居民对社区管理的满意程度,及其与各种因素之间的可能联系。社区办事机构及设施整体上起到了一定正面作用,但还存在较大改善空间。满意度与信息、行为、收入、学历和职业显著相关,其中居民对社区办事机构职能和服务项目的了解越完善、接触居委会更多,满意度越高。所以社区管理应该加大宣传,充分吸引居民参与社区生活,同时值得关注的是相对低收入、相对低学历和相对高学历、本地无业人员和外来求职人员等的满意度都明显偏低,所以社区管理的改善工作可以重点针对他们。
- 陈志广
- 关键词:社区管理满意度
- 后福利国家:走向积极多元的福利再生产被引量:6
- 2009年
- 自福利国家遭遇危机以后,西方各国纷纷采取大规模的社会福利改革。尽管受多种原因的影响,各国改革措施的具体内容和基本模式有所不同,但由于面临共同的改革环境,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仍然逐渐形成比较一致的政策特征和取向。从整体角度来看,可以发现,后福利国家时代的政策特点具有两个重要的面向,积极和多元的福利再生产。这对于我国的社会政策实践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 王家峰
- 关键词:积极福利
-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类型化研究被引量:34
- 2008年
- 近20年来,城市社区正逐渐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领域,治理的概念和理论描述也被引入社区研究。实现社区治理结构的类型化是运用这一概念展开解释性研究的第一步。运用概念性构型方法,从"治理网络扩展的方向和范围"、"协作的形式"两个维度可以构型出社区治理结构比较的概念框架,在此基础上使用社区研究领域已经存在的实证资料以及在有关城市的调查对这一比较框架进行检验和修正,可以建构出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三种基本类型:传统型社区、协作型社区和行政化社区。
- 魏姝
- 地方官员竞争的政治锦标赛模型及其优化被引量:12
- 2011年
- 经济学家将中国特色的地方官员强激励模式命名为"政治锦标赛",强调各地基于发展速度的相对绩效排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主政官员的晋升。但经验研究表明,单一的竞速晋升模型在学理层面解释力不足,在实践层面弊端明显。"双轨制"的技巧类竞赛模型可能更加适合中国当前的制度环境。只要对现有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进行适度调整,就可以将竞速类锦标赛变为竞技类锦标赛,从而推动政府治理从"为GDP而竞争"向"为和谐而竞争"转型。
- 李永刚管玥
- 关键词:地方官员政治锦标赛
- 社会治理的多中心场域构建——基于共和主义的一项理论解释被引量:11
- 2009年
- 在自反性现代性理论观照下,不难发现受制于"核心-边缘"结构约束的治理场域在规范性和功能性两个层次上都存在公共性再生产的困惑,需要通过社会治理革命构建多中心的治理场域。社会治理场域多中心的转向,不仅是对政治上极权主义的消解,也是作为公共行政重构的自我理解和认同的途径。但对多中心治理场域正当性的解释,由于自由主义的国家构建理论存在着阐释的局限,因而需要在共和主义理论资源中重新讨论,多中心治理场域的结构转换和角色认同的公共哲学基础在于共和主义多元共治的精神,而传统共和主义当代复兴的空间在于社会治理的良善而不是民族国家框架中的统治政体构造。
- 孔繁斌
- 关键词:多中心场域共和主义
- 服务型政府建构中政府流程再造的维度、阶段和类型被引量:8
- 2011年
- 服务型政府本质上是后工业化社会公共行政的新型形态,是我国在继经济建设型政府之后人民企盼的、也是执政党和政府需要努力建构的更好、更高形态的公共治理模式。服务型政府建构的核心是始终牢记人民政府前面的"人民"两字,在发展新型电子政务的基础上,促进政府治理从强调经济管理转向关注民生社会建设和展开新型公共服务。因此,作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府运行流程再造必须紧紧依循新型公共服务和民生社会建设两个维度;必须依次经历完善传统服务流程和构建新型公共服务流程两个渐进阶段;必须兼顾实体性和虚拟性两种类型流程的再造。
- 胡宁生
-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
- 社区治理的理论范式与实践逻辑被引量:13
- 2010年
- 城市社区是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缩影,是中国地方治理的主要单元。随着单位制式微和住房制度改革,传统的、单一的、垂直型的街居制已经转变成为现代的、多元的、扁平型的社区制,社区政治话语的变迁和社区治理方式的变革诠释着社区时代的来临。社区治理创造了国家与社会分权的一种治理新范式,有力地改善了当下中国社会的治理结构,促进了公民社会的形成。本文着重探讨社区治理的理论基础、基本结构和实践模式,以期对当下中国社区治理实践做一个简要的归纳和期许。
- 陈潭史海威
- 关键词:底层政治理论范式实践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