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CZH035)
- 作品数:9 被引量:17H指数:3
- 相关作者:黄敦兵更多>>
- 相关机构:湖北经济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 黄宗羲与明清之际气节观的重建被引量:2
- 2011年
- 从亡国之由的追问中,黄宗羲批评了士人阶层中弥漫的"市井之气"、"乡愿"之学及晚明以来士人不自振拔、逃禅等"风节委地"之士风。他认为,作为遗民的士人,为故国尽死节并非唯一选择,其应然的应世方式是"持子陵之风节",傲活人世,竭力著述,"抱道不仕"新朝,在维系"清气"、"扶植善类"方面做出应有贡献。
- 黄敦兵
- 关键词:黄宗羲气节观明清之际遗民
- 试论明清之际消费伦理观的新变与社会转型——以“士商互动”为视角被引量:1
- 2013年
- 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经济日益繁盛,城市商业强劲发展,加上政治上的波荡起伏,社会各阶层相互间的流动与渗透日益加剧,出现了"士商互动"的社会潮流,这诸多方面共同促成整个社会消费伦理观的变化。这些新变化,既表现在文化消费上的趋新与通俗、物质消费上的尚奢与夸富,又表现为部分有识之士着眼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对奢靡之风进行的冷静反拨。
- 黄敦兵
- 关键词:明清之际消费伦理
- 试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内在逻辑被引量:1
- 2010年
-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至少涵盖如下几重逻辑关联:世界观层面的实践与劳动的关系;认识论层面的劳动与认识的关系;最后落脚于唯物史观层面,从而为剖析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分层问题提供了理论前提。以往有关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研究,很少分梳出这三个层面,基本上没有对这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这三个层面分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内在联系,可以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 黄敦兵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内在逻辑
- “国际明清学术思想研讨会暨纪念萧萐父先生诞辰八十五周年”综述
- 2010年
- 2009年11月2—4日,由武汉大学吴根友教授召集、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国际明清学术思想研讨会暨纪念萧蓬父先生诞辰八十五周年”会议在武汉大学珞珈山庄隆重召开,来自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名海内外学者与会。学者围绕萧先生“早期启蒙说”及明清学术之问的接续与转进关系,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
- 黄敦兵
- 关键词:学术思想传统文化研究
- 儒商文化与现代和谐社会之建构被引量:5
- 2011年
- 从美国学人余英时、杜维明,日本学人涩泽容一等人关于儒商文化的相关论述中,可以探寻并创发出儒商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结合点及相关问题域。作为中国本土思想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商文化精神是本土自发的商业活动之内生、原发的动力,也是现代和谐社会建构中的重要精神资源。传统儒商文化是今天商道重建,新型商业伦理精神、现代和谐诚信式商业伦理生态秩序建构,现代经理人后备队的理想人格型塑的必要思想资源,对当今和谐社会建构的实践意义十分重大。
- 黄敦兵
- 关键词:儒商和谐社会经济伦理
- 毛泽东早年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及现实意义被引量:1
- 2010年
- 毛泽东早年发展观论题主要关涉20世纪40年代中叶以前的毛泽东发展观的渊源、形成的早期历程。毛泽东早年发展观是全面的,自然观层面带有更多的进化论色彩,历史观层面强调阶级斗争的动力作用,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它一定程度上充当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永恒发展观与全面协调发展思想的逻辑中介的作用,其中包含的改造主观世界的思想,则有提升个人精神境界与实现完美的道德人格的个人全面发展思想的合理因子。
- 黄敦兵
- 关键词:毛泽东
- 传统儒商文化与现代商人理想人格的型塑被引量:3
- 2012年
- 传统儒商文化与现代社会的重要结合点之一,即是从传统商业文化的现代转型出发,将儒商文化作为现代商人理想人格型塑的必要思想资源,从商人精神的觉醒与儒商身份意识的自觉,以地方商帮为依托进行商业文化生态的现代性重建。
- 黄敦兵
- 关键词:儒商理想人格明清之际
- 试论黄宗羲的遗民中道观被引量:1
- 2010年
- 黄宗羲认为,作为遗民的士人,其"节""只在穷饿","抱道不仕"而"止于不仕"异朝,这与为故国尽死节同样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决意一死、不顾其他并非唯一选择。傲活人世,竭力著述,不仅从制度设计上"条具为治大法",而且从更深的层面提出学统重建的观念,弘扬学术真精神,激发士人学术承担意识,提倡经世的豪杰理想人格与"知行合一"式之实践伦理,是他极力守持的"道民之正"。由此出发,他批评了晚明以来士人逃禅等风气。
- 黄敦兵
- 关键词:黄宗羲遗民中道观明清之际
- “士魂”与“商才”:儒商文化内涵界定问题辨被引量:7
- 2011年
- 要疏解儒商文化的现代转型意义,必须对"儒商"及其品格进行理论辨析。一要从儒学流变角度来分析儒商之可能,做到"儒商"的名至实归、名副其实;二是对"儒商"品格作一内在分梳,疏释"士魂"与"商才"的应该具有的理论内涵,从而纠正有关儒商文化方面的一些习以为常的错误看法。
- 黄敦兵
- 关键词:儒商文化经济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