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09KJB210004)

作品数:8 被引量:63H指数:4
相关作者:江晓东陈旭刘佳音张富存李增嘉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河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小麦
  • 5篇冬小麦
  • 3篇UV-B辐射
  • 3篇UV-B辐射...
  • 2篇蛋白质
  • 2篇籽粒
  • 2篇灌浆
  • 2篇光合作用
  • 2篇保护性耕作
  • 2篇UV-B
  • 1篇氮量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含量
  • 1篇淀粉
  • 1篇冬小麦产量
  • 1篇冬小麦冠层
  • 1篇冬小麦籽粒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叶绿素含量

机构

  • 9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作者

  • 8篇江晓东
  • 2篇刘佳音
  • 2篇张富存
  • 2篇陈旭
  • 1篇宁堂原
  • 1篇曹畅
  • 1篇杨再强
  • 1篇迟淑筠
  • 1篇李永秀
  • 1篇王文玉
  • 1篇胡凝
  • 1篇李映雪
  • 1篇张洁
  • 1篇李增嘉
  • 1篇吕开龙
  • 1篇徐延红
  • 1篇徐家平
  • 1篇常亮
  • 1篇曹蓉
  • 1篇刘诚

传媒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Agricu...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3
  • 2篇2011
  • 4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UV-B辐射增强对大麦田土壤呼吸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通过在典型晴天和阴天利用LI-8100对拔节期大麦田土壤呼吸速率的测定,研究UV-B辐射增强20%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人工增加和控制UV-B辐射的强度。[结果]UV-B辐射增强显著抑制大麦田的土壤呼吸。晴天时正常大麦田(B)的土壤平均呼吸速率比UV-B辐射增强20%处理的麦田(BU)高1.02μmol/(m2.s),在阴天无外源UV-B辐射强迫的情况下,B处理的土壤平均呼吸速率则比BU处理低0.71μmol/(m2.s)。晴天UV-B辐射增强导致大麦田土壤呼吸的Q10值减小,而阴天无UV-B辐射胁迫时土壤呼吸的Q10值增加,导致了土壤呼吸速率的不同变化。[结论]UV-B辐射增强会显著抑制大麦田的土壤呼吸速率,从而影响作物产量的增加。
张富存江晓东
关键词:UV-B大麦田土壤呼吸Q10值
增强紫外线-B辐射对冬小麦产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为了研究紫外线-B(ultraviolet-B UV-B,280-320nm)辐射增强20%对保护性耕作冬小麦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在中国南京开展了2 a的田间试验研究。试验采用常规耕作(耕深25 cm)、少耕(耕深10 cm)和免耕(土壤不耕作)3种耕作处理种植冬小麦,采用人工增加紫外辐射的方法模拟UV-B辐射增强。试验测定了冬小麦旗叶的光合速率、光合-光响应曲线、叶绿素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质量分数和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等指标。结果表明:在UV-B辐射增强20%条件下,与常规耕作相比,少耕和免耕2种保护性耕作处理可显著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分别比常规耕处理作高1632.12和952.15 kg/hm2。从叶片光合生理特性来看,在UV-B辐射增强20%条件下,从冬小麦籽粒灌浆中期开始,少耕和免耕处理旗叶的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apparent quantum yield,AQY)、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叶绿素质量分数、S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的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常规耕作处理,MDA质量分数显著低于常规耕作处理,2种处理冬小麦的叶片衰老显著低于常规耕作处理。在UV-B辐射增强20%条件下,少耕和免耕2种保护性耕作处理冬小麦旗叶在籽粒灌浆中期及以后保持高的光合能力和低的衰老程度,是其产量高于常规耕作处理的原因。该文可为制定UV-B辐射增强条件下的冬小麦栽培措施提供参考。
江晓东张洁杨再强胡凝张富存
关键词:光合作用保护性耕作冬小麦
源库变化对小麦光合作用产物及其产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不同密度小麦的源库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225株/m2(D1),320株/m2(D2)2种种植密度,并进行剪旗叶(L1)、剪倒2叶(L2)、剪上半穗(L3)和不做处理(对照,CK)4个处理进行田间试验。[结果]不同种植密度的小麦灌浆速率和千粒重均表现为L3>对照>L2>L1;小麦穗粒重和各器官干物质转移量密切相关,不同种植密度的小麦各器官干物质转移量和穗粒重均表现为对照>L2>L1>L3。[结论]剪叶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小麦千粒重和干物质转移量,导致产量显著降低,且剪旗叶处理产量下降显著高于剪倒2叶;剪上半穗处理千粒重显著增加,但由于库容量显著减小、干物质转移量显著下降,致使产量显著降低。
陈旭刘佳音江晓东
关键词:小麦灌浆速率
气候变暖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9
2020年
以‘扬麦13’和‘徐麦31’作为试验材料,采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气候变暖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气候变暖使冬小麦的物候期提前,总生育时期天数缩短;穗长、总小穗数和结实小穗数下降,不孕小穗数增加,有效穗数、千粒重下降,产量三要素的共同下降,导致冬小麦减产;冬小麦籽粒总淀粉含量和支/直比不同程度下降;冬小麦籽粒总蛋白含量不同程度增加,但谷/醇比略微下降。随着气候变暖,冬小麦的生育时期将会缩短、产量下降,而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变化较为复杂,增减不一。
徐朝霞苏海报江晓东叶小峰曾喻
关键词:气候变暖冬小麦生长发育淀粉蛋白质
Effect of Source-sink Change on Photosynthesis and Yield of Wheat被引量:3
2010年
[Objective] The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s of source sink change of wheat at different densities on wheat yield.[Method] 225 (D1) and 320 plant/m2(D2) were adopted,then cutting flag leaf (L1),the second last leaf (L2),removing upper part of spike (L3) and controlling (CK) were used to conduct field experiment.[Resul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of the two densities of wheat's 1 000-grain weight and grain filling rate after anthesis in a decreasing order of L3〉CK〉L2〉L1,and the grain weight per spike and dry matter amount translated after anthesis turned to be CK〉L2〉L1 〉L3.[Conclusion].Both of leaf-cutting and spikelet removing decreased the grain weight per spike and dry matter amount translated after anthesis.Removing upper part of spike increased wheat's 1 000-grain weight.But the decreasing of the sink and dry matter amount translated contributed to the decreasing of the yield of wheat.
陈旭刘佳音江晓东
关键词:WHEATYIELD
UV-B辐射增强对保护性耕作冬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
为了研究UV-B辐射增强对保护性耕作冬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在UV-B辐射增强20%的条件下,在江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农业气象试验站采用了常规耕作秸秆还田(深耕,土壤耕作深度20cm)、浅耕秸秆还田(浅耕,土壤耕作深度10c...
江晓东黄小梅李永秀
关键词:冬小麦UV-B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
文献传递
UV-B辐射增强和免耕对冬小麦冠层反射光谱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通过田间模拟UV-B辐射增强,并采用FieldSpec Pro FR光谱仪进行田间观测,对UV-B辐射增强20%(U)条件下免耕(Z)和深耕(C)两种耕作方式对冬小麦冠层反射光谱和一阶导数光谱的影响进行研究,试验以无UV-B辐射增强(N)为对照,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ZU、ZN、CN、CU。结果表明,冬小麦冠层光谱能有效监测UV-B辐射增强和两种耕作方式的复合作用。各处理间小麦冠层反射光谱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近红外高台,灌浆期是最佳监测生育期。在灌浆期,U处理导致小麦冠层光谱近红外高台反射率明显降低,Z处理的近红外高台反射率明显低于C处理,且其受U处理的影响小于C处理,表明免耕具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进一步采用一阶导数光谱分析发现,各处理在开花期和灌浆期均有显著差异。U处理导致红峰高度在灌浆期显著降低。Z处理的红峰高度明显低于C处理,红边位置比C处理偏红,并出现多峰情况。在未来UV-B辐射增强情景下,研究结果可为不同耕作方式下冬小麦采用冠层光谱进行无损检测的可行性提供理论参考。
徐家平江晓东李映雪曹畅赵兔祥刘诚常亮代君梅
关键词:冬小麦耕作方式冠层反射光谱一阶导数光谱
源库改变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为了研究不同的源库变化对小麦灌浆特性的影响,在开花期对扬麦13进行剪旗叶(L1)、剪倒2叶(L2)、剪顶部1/2穗(L3)3种不同的源库处理,以不做任何处理(CK)作对照,分析了不同处理的产量构成因素,并用Logistic模型推导不同处理下的籽粒灌浆参数。结果表明,粒重变化是引起产量的差异的主要原因。在籽粒灌浆过程中,L1和L2处理灌浆持续时间分别较CK缩短了2.75 d和2.13 d,其他灌浆参数变化不显著,千粒重下降了11.79%和7.22%,灌浆持续时间的缩短是导致粒重下降的主要原因,且剪旗叶对粒重的影响大于剪倒2叶。L3处理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与CK相比分别增加了11.52%、10.89%,千粒重增加了8.76%,灌浆速率的增大是千粒重增加的主要原因,但穗粒数与对照相比显著减少,导致产量显著降低。
徐延红曹蓉吕开龙王文玉江晓东
关键词:小麦源库改变LOGISTIC模型灌浆特性
秸秆还田与施氮量对小麦、玉米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被引量:33
2010年
为了研究高产条件下秸秆还田与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灌溉农田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在山东龙口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高产条件下,短期(2 a)秸秆还田对小麦、玉米增产效果不显著,但可以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延长面团稳定时间,改善加工品质。麦季施氮240 kg/hm2(N2)和减氮处理168 kg/hm2(N1)、玉米季施氮皆为112.5 kg/hm2条件下,N1、N2处理间小麦产量2 a均无显著差异,麦季氮肥后效对玉米季产量亦无显著影响。试验第1年,N1、N2处理对小麦和玉米籽粒品质无显著影响,试验第2年,小麦籽粒湿面筋含量及淀粉含量,N1处理显著高于N2处理,N2处理玉米籽粒的淀粉含量显著高于N1,同时也改变了玉米籽粒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比值。综合比较认为,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用量以麦季168 kg/hm2、玉米季112.5 kg/hm2较适宜。
江晓东迟淑筠宁堂原李增嘉Xiao-dong Shu-yun Tang-yuan Zeng-jia
关键词:秸秆还田施氮量籽粒蛋白质含量面团稳定时间麦季湿面筋含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