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8JJD760083)
- 作品数:40 被引量:192H指数:9
- 相关作者:居其宏戈晓毅满新颖智艳张强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艺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南京财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延安秧歌剧的剧本特点及音乐手段被引量:4
- 2011年
- 延安秧歌剧蕴藏着丰富的戏剧文化内涵。因宗教仪式转化为戏剧交流功能形成的广场歌舞剧样式,狂欢本性中所体现出的喜剧风格及教化要求,在其文学创作中都有具体的显现,最终形成了自身的剧本特点。"选曲填词"与"一曲多用"的音乐创作手法虽然简单,但在处理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情绪的表达以及剧情结构的设置等诸多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对延安秧歌剧创作经验进行总结,有利于对当今中国歌剧的文学和音乐创作。
- 戈晓毅
- 关键词:剧本创作音乐创作
- 为有奇香扑面来——评音乐剧《茉莉花》被引量:3
- 2010年
- 空政文工团创作演出的音乐剧《茉莉花》(张名河编剧,孟庆云作曲,王延松导演)是近年来我国原创音乐剧中创作特色相当鲜明、舞台呈现具有较强时代感和艺术感染力的剧目之一;而全剧创意的平中见奇。
- 居其宏
- 关键词:原创音乐剧《茉莉花》艺术感染力舞台呈现时代感作曲
- 时尚姊妹篇:灾难中的青春担--音乐剧《未来组合2008》观后
- 2009年
- 初看四川人艺出品的音乐剧《未来组合》(李亭编剧。李海鹰作曲,熊源伟导演)是在我大学即将毕业的1999年;2002年,又在哈尔滨全国歌剧音乐剧观摩演出中第二次欣赏该剧。两次观剧都对剧中洋溢着的人性关爱、成长烦恼及其充满青春时尚气息的舞台演绎印象良好,至今还能依稀记得其中的主要人物和主题歌《星星》。
- 智艳
- 关键词:音乐剧青春灾难《未来组合》人性关爱
- 关于我国西北地区国有文艺院团歌剧音乐剧创作发展与存在问题的调研报告被引量:4
- 2010年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中国歌剧音乐剧发展状况研究》旨在梳理、研究整个20世纪中国歌剧音乐剧发展历史和现状。针对当前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展开,涉及歌剧音乐剧创作演出的各文艺团体对此反映强烈,各自阐述了对此次体制改革的意见和想法。笔者通过调研与采访所获得的具体事实和信息,对此问题做了深度思考与阐释,结论为:体制和这个体制的运作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它是一把双刃剑,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体制是死的物,操作或运作这个体制的关键还是人,所以,相同体制产生不同结果应该是正常现象。这一结果恰好说明因地制宜的重要性。因地制宜——说的就是不要忽略各自存在的特殊性和个别性,因为只有在普遍性中见出特殊性和个别性,这样的普遍性才有意义,才有实际针对性,特殊性和个别性本身就存在于普遍性之中。我们从普遍性意义上制定政策,但必须把特殊性和个别性考虑其中。这一问题所显现的尖锐性已经在提醒着本课题研究的最终结论,是否具备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所应该担当的普遍性指导建议。
- 范晓峰
- 关键词:歌剧音乐剧
- 20世纪60年代前期的中国音乐概貌被引量:1
- 2010年
- 正如历史是一条河,上下游是相互贯连的。对于20世纪60、70年代发生在中国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也绝非偶然,历史已证明其爆发是1959年以后中国极左思潮不断升温的必然结果。这种极左思潮也同样体现在这一时期的社会文艺生活和音乐创作、艺术评论等相关领域中。本文将"文革"前,即20世纪60年代前期的中国音乐形态和全国文艺界自上而下的动态进行了梳理和描述,说明这一阶段的文艺动向已经为"文革"时期的音乐产生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
- 戴嘉枋
- 关键词:音乐艺术音乐创作音乐评论文化特征音乐史
- 歌剧探索中的“话剧加唱”及剧本体制——兼论歌剧《扬子江暴风雨》的创作被引量:4
- 2011年
- 多年来,"话剧加唱"逐步形成了具有独立意义的形式结构,显示出一定的体制特征,最终发展成为中国歌剧类型中具有代表性的体裁及格式,对后来的中国歌剧创作产生了实际的影响。分析《扬子江暴风雨》剧本创作,从剧本体制角度透视"话剧加唱"的形式,可见在中国戏剧生态环境变化和发展进程中,这种体裁和格式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及合理性,在歌剧创作探索中有其积极意义。
- 戈晓毅
- 关键词:歌剧剧本
- 中国歌剧创作的当下现实和未来繁荣被引量:7
- 2013年
- 我国歌剧创作已经走过近百年的征程,艺术成就巨大,正反面经验丰富。当代歌剧家在举步迈向21世纪之际,必须在一度创作中提高剧作家和作曲家的音乐戏剧意识,增强自律意识,拒绝"三浮",回归严肃创造,达成用经典作品向世界展现中国形象的崇高使命;而各级政府,则应为创建我国歌剧艺术多元生态提供政策扶持和制度保障。
- 居其宏
- 关键词:中国歌剧音乐艺术艺术作品
- 走自己的路 唱自己的歌——“歌剧王子”李光羲的表演艺术之路被引量:2
- 2013年
-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歌剧表演艺术舞台上曾升起过一群光华璀璨、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歌剧表演艺术之“星”,他们为中国当代歌剧表演艺术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歌剧第一小生”,著名歌唱家李光羲,正是在这一时期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
- 张强
- 关键词:歌剧表演表演艺术艺术事业中国歌剧
- “歌剧思维”及其在《原野》中的实践被引量:32
- 2010年
- 金湘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歌剧思维",本质上是个实践命题。它倡导从事歌剧创作的各专业艺术家自觉按照歌剧艺术高度综合性特点,充分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对所有参与舞台综合的诸元素进行有机综合和整体化合,从而使歌剧艺术综合美在舞台演绎中得到尽可能完善的体现。就实践"歌剧思维"方面所达到的成就而言,《原野》剧本创作、音乐创作和表导演艺术及其舞台综合美体现不仅是金湘歌剧创作中最好的一部,也是在新时期以来中国歌剧创作和中国歌剧史以来在严肃歌剧领域里最好的一部。
- 居其宏
- 关键词:歌剧《原野》剧本创作音乐创作
- 歌剧《江姐》与《闲情偶寄》——戴鹏海教授讲座《从戏剧结构说到歌剧“江姐”》述评被引量:1
- 2010年
- 2009年11月,音乐史学家、音乐理论家、上海音乐学院戴鹏海教授应邀在南京艺术学院举办了题为《从戏剧结构说到歌剧“江姐”》的讲座。
- 戈晓毅
- 关键词:《闲情偶寄》结构说歌剧《江姐》戏剧音乐理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