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3571) 作品数:48 被引量:165 H指数:7 相关作者: 解卫平 孔辉 王虹 金琳羚 俞龙 更多>> 相关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国药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及其在肺癌研究中的进展 被引量:1 2015年 全外显子组是人类全部外显子组区域的总称,全外显子组测序又称为定向外显子组捕获,可选择性地对人类基因组的编码区进行测序,以发现常见疾病相关的异常基因。因为全外显子组测序相比人类全基因组测序成本低、效率高,目前在疾病诊断中应用越来越多。本文主要对当前临床上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及其在肺癌研究中的应用等问题进行综述。 许容容 解卫平关键词:肺癌 丹皮酚对肺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研究丹皮酚对肺癌细胞株NCI-H1975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NCI-H1975细胞,经不同浓度丹皮酚25、50、100、200、400和800μg/ml作用后,CCK-8法检测NCIH1975细胞增殖,Hoechst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Bcl相关X蛋白(Bax)表达。结果丹皮酚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NCI-H1975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降低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蛋白表达。结论丹皮酚可能通过上调Bax表达,下调Bcl-2表达,从而抑制NCI-H1975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最终达到抗肿瘤作用。 丁文秋 徐华娥 李晓林 孔辉 曾晓宁 解卫平 王虹关键词:肺癌 丹皮酚 增殖 凋亡 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维生素B12(弥可保)治疗慢性咳嗽的疗效。方法:将30例慢性咳嗽患者随机分成针灸治疗组与药物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给予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治疗10 d。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咳嗽积分及临床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P<0.05);治疗组治疗后咳嗽评分为(1.67±1.18)分,对照组评分为(3.60±1.24)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慢性咳嗽具有疗效好,疗程短,无不良反应,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樊锦青 卢静 解卫平 张朝晖关键词:慢性咳嗽 针灸 穴位注射 维生素B12 通脉刺五加胶囊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流动力学和心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缺血对大鼠血流动力学和心电图J点位移的影响,以及通脉刺五加胶囊的干预作用。方法将30只筛选后的大鼠,按照体质量区域化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给药组,给药组大鼠每日灌胃给予刺五加胶囊的混悬液3.5ml/kg,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每日灌胃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4d。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的前降支,复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模型,将压力换能器导管自右侧的颈总动脉插入左心室,记录冠状动脉结扎后15min大鼠左心室压力的变化情况。同时,运用多道生理记录仪对大鼠的心电图(ECG)进行监测,分别记录大鼠冠状动脉结扎后0.5,1,2,4和6 h ECG中J点的位移(⊿J),来探讨通脉刺五加胶囊对急性心肌缺血的缓解作用。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显著升高(P<0.05),而左心室收缩峰压(LVSP)和压力最大变化率(±dp/dtmax)则显著降低(P<0.05),且冠状动脉结扎后0.5,1,2,4和6 h ECG中⊿J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大鼠LVEDP明显下降(P<0.05), LVSP和±dp/dtmax明显升高(P<0.05),且除0.5和6h两个时间点外(P>0.05),其余各时间点ECG的⊿J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后,心肌收缩舒张功能明显减弱,ECG中J点位移明显,通脉刺五加胶囊能明显缓解急性心肌缺血对大鼠心电图造成的影响。 魏炜 王志荣 张希龙 张石江关键词:刺五加胶囊 急性心肌缺血 血流动力学 侵袭性真菌病免疫治疗策略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5年 侵袭性真菌病是指真菌直接侵犯组织、器官或血液引起的急、慢性组织病理损害所导致的疾病,侵袭性真菌病常发生于HIV感染、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实体器官移植等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的患者.近20年来,尽管新的抗真菌药物越来越多,但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并未明显下降,免疫抑制人群中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生率为3.4%~18%,3个月病死率为17%~35%,而移植后侵袭性真菌病患者3个月病死率更是高达51%[1-1]. 闫晓培 孔辉 胡松 解卫平关键词:侵袭性真菌病 免疫治疗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实体器官移植 HIV感染 抗真菌药物 103例NSCLC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103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了解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随访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3例NSCLC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患者,应用χ2检验、Log-rank检验、Cox回归分析相关临床资料。结果:103例NSCLC患者的平均年龄(61.5±9.4)岁,男性多见(75.7%);腺癌为主(60.2%);Ⅰ、Ⅱ期最多(70.9%);总体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1%、77.0%和67.3%;术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肺癌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1%、47.1%和40.3%,不合并COPD的肺癌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5%、86.0%和72.6%;Log-rank检验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合并COPD与不合并COPD组患者生存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以男性居多,腺癌为主,绝大多数有吸烟史。Ⅰ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76.0%,术前合并COPD是影响NSCLC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预后的因素之一。 武亦娴 金琳羚 孙理想 魏永越 曾晓宁 孔辉 解卫平关键词: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 COPD 汉防己甲素联合顺铂对NCI—H446细胞的影响及相关机制分析 2016年 目的 研究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联合顺铂(cisplatin,DDP)对人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CkH446体外抗肿瘤效果,探讨TET增强NCI-H446细胞对DDP敏感性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小细胞肺癌株NCI-H446;药物作用48h后,采用CCK-8法测定各组细胞活力;Edu染色观察各组细胞增殖情况;Hoechst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检测各组磷酸化Akt、Bax、Bcl-2、cleaved—caspase-3、LC3等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低浓度的TET与DDP联合后可有效抑制NCI—H446细胞株的增殖,诱导其凋亡;联合组半数抑制浓度较单药组显著降低;联合组磷酸化Akt表达显著下降,Bax、cleaved—caspase-3表达显著提高,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下降;自噬相关蛋白LC3表达明显上调。结论低浓度TET与顺铂具有协同效应,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促凋亡蛋白Bax,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来诱导细胞凋亡;并且自噬可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许容容 李晓林 叶伶云 胡松 曾晓宁 孔辉 解卫平关键词:汉防己甲素 顺铂 自噬 聚焦治疗肺动脉高压的靶向药物 2016年 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种以血管收缩和重构所致的肺血管阻力升高为病理生理学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呈进行性发展,最终可导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预后差。随着对PAH病理生理学机制的深入研究,该病所涉不同信号通路的关键位点逐渐被认识,相应的靶向药物也不断涌现,它们的应用明显改善了PAH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综述针对PAH发生发展过程中所涉的3条主要通路:前列环素通路、内皮素通路和一氧化氮-鸟苷酸环化酶-环磷酸鸟苷通路以及其他靶点(如酪氨酸激酶受体和Rho激酶等)而开发的靶向药物研究进展。 蔡清 王艳丽 孙晓如 解卫平关键词:肺动脉高压 信号通路 靶向药物 埃他卡林通过c-JNK信号通路抑制缺氧诱导的人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2016年 目的:研究KATP通道开放剂埃他卡林在缺氧诱导的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调节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细胞分组培养并经过药物及缺氧处理后,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对细胞活性进行测定,同时采用Hoechst 33342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采用Western blot对JNK、磷酸化JNK、caspase-3等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缺氧可降低细胞活性,诱导肺动脉内皮细胞凋亡,而埃他卡林可抑制凋亡,这种细胞保护作用可被KATP拮抗剂5-HD阻断;埃他卡林可抑制缺氧引起的c-JNK通路的磷酸化激活,并抑制下游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与c-JNK抑制剂SP600125作用一致,而5-HD处理组的趋势则相反。结论:埃他卡林可通过开放KATP通道抑制缺氧诱导的肺动脉内皮细胞凋亡,这种保护机制涉及了对c-JNK通路及下游凋亡蛋白的调节。 俞砚喆 解卫平 左祥荣关键词:埃他卡林 氨基末端激酶 尼可地尔抑制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小鼠肺血管重构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研究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尼可地尔对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小鼠肺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 :CD1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野百合碱模型组、野百合碱+尼可地尔治疗组,每组6只,后2组给予野百合碱(400 mg/kg)皮下注射,每周1次,连续8周,制备肺动脉高压模型,治疗组每日给予尼可地尔(10.5 mg/kg)灌胃。8周后通过直接经膈肌右心室穿刺法测定右心室收缩压;称重法计算右心肥厚指数;HE染色观察右室心肌细胞形态;弹力纤维染色测定肺小动脉中膜厚度;免疫组化检测肺动脉平滑肌细胞α-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并计算肺小动脉肌化程度。结果:尼可地尔(10.5 mg/kg)能显著降低野百合碱诱导的小鼠右心室收缩压升高(P<0.01)和右心肥厚(P<0.05),减轻肺小动脉中膜增厚(P<0.01),抑制肺小动脉完全肌化(P<0.01),减轻右心心肌细胞损伤。结论 :尼可地尔能通过抑制肺血管重构减轻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其可能是一种能有效防治肺动脉高压的药物。 邵成杰 孔辉 曾晓宁 李湘 朱家丽 解卫平 王虹关键词:肺动脉高压 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 尼可地尔 野百合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