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3052500)

作品数:13 被引量:153H指数:5
相关作者:苏春田潘晓东谢运球洪涛唐建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岩溶
  • 7篇地下水
  • 4篇岩溶地下
  • 4篇重金
  • 4篇重金属
  • 3篇地下河
  • 3篇地质
  • 3篇岩溶地下水
  • 2篇地下河系统
  • 2篇岩溶区
  • 2篇岩溶水
  • 2篇影响因素
  • 2篇水化学
  • 2篇水化学特征
  • 2篇水质
  • 2篇土壤
  • 2篇迁移
  • 2篇勘查
  • 2篇化学特征
  • 1篇地下水脆弱性

机构

  • 11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联合国教科文...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篇潘晓东
  • 4篇苏春田
  • 3篇唐建生
  • 3篇洪涛
  • 3篇谢运球
  • 3篇孟小军
  • 2篇喻崎雯
  • 2篇赵一
  • 1篇张敏
  • 1篇李兆林
  • 1篇李鹏岳
  • 1篇杨慧
  • 1篇时坚
  • 1篇邓国仕
  • 1篇杨利超
  • 1篇王红梅
  • 1篇张连凯
  • 1篇袁道先
  • 1篇袁建飞
  • 1篇唐业旗

传媒

  • 2篇中国岩溶
  • 2篇地球与环境
  • 1篇中国地质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贵州地质
  • 1篇节水灌溉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工程地球物理...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4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滇东南岩溶区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丰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解滇东南岩溶区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丰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对角线取样法对研究区土壤进行采样并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层土壤有效硼质量比由小到大为奥陶系、泥盆系、寒武系,有效铜质量比由小到大为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有效锌和有效铁质量比由小到大为寒武系、泥盆系、奥陶系。p H值、有机质是影响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重要因素,有效硼、有效铜、有效锌质量比与p H值呈正相关,有效铁质量比与p H值呈负相关;有效硼、有效铜质量比与有机质质量比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有效锌质量比与有机质质量比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有效铁质量比与有机质质量比相关性不明显。根据中科院微量元素组制定的标准,不同地层土壤有效硼、有效锌质量比级别为极低或低,有效铜质量比级别为中,有效铁质量比为高或极高。
苏春田王红梅谢代兴李水新潘晓东唐建生孟小军李兆林
关键词:环境学岩溶区地质条件有效态
乌蒙山重点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51
2016年
乌蒙山区是中国西南贫困连片分布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地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选取乌蒙山重点地区赫章县和纳雍县作为研究区,采用描述性统计、Piper三线图、相关性分析和离子比例系数法对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Ca^(2+)和Mg^(2+)为地下水中主要阳离子,HCO-3和SO2-4为地下水中主要阴离子,微量元素检出率较高,部分含量超标。HCO3·SO4-Ca型、HCO3-Ca型、HCO3·SO4-Ca·Mg型为主要地下水水化学类型;(2)碳酸盐的溶解作用和硫化物的氧化作用是地下水中两种主要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共同决定了地下水的离子构成和水化学类型,部分地区还存在石膏和岩盐的溶解,人类活动对地下水也有一定的影响。
洪涛谢运球喻崎雯赵一赵光帅杨丽超
关键词: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采冶矿活动对贵州省赫章县地下水质量影响的空间特征
2016年
以赫章县地下河和泉为对象,通过采样、水质分析研究采冶矿活动对县域地下水中元素含量的影响,运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评价其水质状况,并采用GIS软件揭示水质变化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赫章县地下水Fe、Mn、Pb元素平均含量超过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其中Fe的平均含量超过国标Ⅲ类水质量标准2.5倍,Mn超过1.4倍,Pb超过0.05倍。水体中Fe、Mn、Cu、Cd元素含量受区域原生地球化学环境控制,同时表生地球化学作用和人类活动也深刻影响水中元素的含量与分布。县域内地下水质量整体较好,较差水质仅分布在中部地区采冶矿点处,揭示了采冶矿带来的尾矿、矿渣经风化、蚀变、分解作用后向水体环境释放诸种重金属元素。
赵光帅谢运球洪涛喻崎雯唐秀观
关键词:重金属地下水质量
桂牧1号杂交象草在岩溶区的适应性研究:元素与营养
<正>1引言'桂牧1号'杂交象草是广西畜牧研究所近年采用美洲杂交狼尾草为母本、优质矮象草为父本培育成功的禾本科牧草新品种,2000年通过了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梁英彩,1999;滕少花等,1999,2007)。南...
谢运球蓝芙宁张敏杨阳
关键词:桂牧1号杂交象草重金属抗营养因子
文献传递
瞬变电磁法在复杂条件下勘查地下岩溶水效果分析——以贵州大方县鼠场为例被引量:4
2015年
针对喀斯特地域复杂地质-地貌条件以及严重的人文干扰,着重讨论了瞬变电磁法在复杂条件下勘查地下岩溶水的野外工作方法和数据处理、解释方法,同时以贵州大方县鼠场岩溶示范勘查区为例,对实测数据进行处理解释,清晰查明勘查区的储水体与各种岩溶管道的空间分布基本形态,取得了良好的找水地质效果,既佐证了工作方法选择的有效性,又为在喀斯特地域复杂条件下开展小线框、大电流重叠回线装置的瞬变电磁法工作提供了例证。
张西君敖怀欢杨胜发周波
关键词:瞬变电磁法岩溶水
重庆南山老龙洞地下河系统重金属分布、迁移及自净能力被引量:8
2015年
2013年12月(冬季)和2014年6月(夏季)分别采集重庆南山老龙洞地下河上覆水,孔隙水和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重金属Mn、Pb、Cu、As在上覆水-孔隙水-表层沉积物中的分布及迁移特征,研究地下河对重金属的自净能力,以期为岩溶区城镇的发展和地下水的合理开发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地下河上覆水和孔隙水中Mn、Pb、Cu、As检出率为100%,其质量浓度大小为Mn>Pb>Cu>As,夏季>冬季,孔隙水>上覆水;地下河上覆水因Mn、Pb含量超标已不可作为饮用水源,夏季重金属在孔隙水和上覆水之间的浓度差大于冬季,更容易扩散到上覆水中影响上覆水水质;地下河表层沉积物存在重金属富集现象,4种重金属总量自采样点UGR6到采样点UGR5呈减少趋势,由采样点UGR5至采样点UGR0段逐渐增加;表层沉积物中Mn具有极强的不稳定性和迁移性,容易污染上覆水,扩大污染区域;地下河对Mn具有很强的自净能力,其中表层沉积物对Mn的自净能力要大于岩溶管道壁.
任坤梁作兵于正良张宇王蓉袁道先
关键词:重金属迁移自净能力地下河系统
寨底地下河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被引量:3
2014年
以研究岩溶地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为地下水资源保护提供对策为目的,本文以桂林寨底一海洋典型岩溶地下河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西南岩溶区大气降水入渗的特点,选取覆盖层、地形坡度、地貌类型、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水位埋深、降水量、人类活动8个指标,建立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地下水质量评价中的加附注评分法,突出地貌类型、地质构造作用的影响力;采用综合指数法,综合考虑各因子的权重,分别对系统内的地下水脆弱性进行评价,并根据系统内水井降雨后COD浓度的变化情况,对2种方法的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结果进行验证评估。评价结果显示,区内地下水极度脆弱区主要分布在人类集中居住的岩溶谷地和洼地中。
潘晓东尹学灵唐建生苏春田孟小军
关键词:地下水脆弱性水资源保护岩溶地下河系统
乌蒙山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4
2014年
根据国家地质大调查计划项目"乌蒙山调查区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要求,对乌蒙山地区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进行调查研究,并对以往调查研究的成果进行数据资料综合集成,将调查结果以数据专题的形式展示出来。之前的信息系统主要解决了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信息的某个方面的数据内容的录入与表示,存在缺陷。以其成果数据为基础,基于mapgis k9平台设计并实现了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综合表示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信息的各个方面的内容,以便对野外调查数据成果进行更好的展示及管理。
李文莉时坚许琦
关键词:信息系统MAPGIS
基于因子分析的岩溶地下水水质影响因素研究——以毕节市大方县南部为例被引量:2
2021年
为了解研究区岩溶地下水水质形成及离子质量浓度空间变异影响因素,以毕节市大方县南部为研究区,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56组水样进行分析,得到基于研究区岩溶地下水水质形成及其影响的4组因子(F1、F2、F3、F4):F1以TH、TDS、COD、Ca^(2+)、SO_(4)^(2-)、F^(-)为主,代表了碳酸盐岩及膏盐矿物的充分溶解对水质的影响;F2以游离CO_(2)、Mg^(2+)、HCO_(3)^(-)为主,反映了碳酸盐岩中白云石矿物的溶解对水质的影响;F3以Na^(+)、K^(+)、Cl^(-)为主,代表了盐岩溶解、大气降水对水质的影响;F4以pH、NO_(3)^(-)为主,揭示了人类生活污水和农业灌溉污水对岩溶地下水水质的影响。以上4种因子可以解释研究区岩溶地下水水质影响因素的80%以上。
李雪莲朱昱桦华兴邬晓芳姜福
关键词:岩溶地下水
硫铁矿冶炼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及土壤类型对重金属迁移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为探讨硫铁矿冶炼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类型对重金属元素迁移的影响,采集了毕节市林口废弃硫铁矿冶炼厂内耕地砂壤土及附近林地石灰土表层和深层样共40组。室内测试土壤理化指标Pb、Zn、Cd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并对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及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土壤中Pb和Zn的含量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值,耕地表层土壤Cd含量是贵州省农业土壤背景值的7倍。土壤Cd有效态含量占全量的比值最大,而Pb和Zn有效态含量占全量的比值差别较小。耕地砂壤土Zn和Cd的全量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Pb呈减少的趋势;Pb和Zn的有效态含量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而减少,Cd有效态含量呈波动变化。林地石灰土中Pb、Zn、Cd的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均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且Pb、Zn、Cd全量之间及全量与有效态含量之间都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在耕地中各元素的相关性不明显。土壤频繁的扰动和偏酸性的环境有利于重金属垂向迁移。
洪涛谢运球赵一杨利超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