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17B03)

作品数:37 被引量:258H指数:10
相关作者:王印庚张正廖梅杰李彬荣小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2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对虾
  • 9篇养殖
  • 7篇弧菌
  • 7篇凡纳滨对虾
  • 5篇基因
  • 5篇哈维氏弧菌
  • 4篇免疫
  • 3篇石斑
  • 3篇石斑鱼
  • 3篇实时定量PC...
  • 3篇饲料
  • 3篇细菌
  • 3篇高通量
  • 3篇高通量测序
  • 3篇斑鱼
  • 3篇半滑舌鳎
  • 3篇SYBR
  • 3篇SYBR_G...
  • 3篇病理
  • 3篇测序

机构

  • 24篇中国水产科学...
  • 12篇上海海洋大学
  • 9篇中国海洋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广东海洋大学
  • 4篇仲恺农业工程...
  • 4篇广东省水产经...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海南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福建福鼎海鸥...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山东省出入境...
  • 1篇广东省教育厅
  • 1篇福建省海洋与...
  • 1篇广东省水生动...
  • 1篇江苏中洋集团...
  • 1篇天津市水产技...
  • 1篇福建大北农水...

作者

  • 21篇王印庚
  • 18篇张正
  • 16篇廖梅杰
  • 13篇李彬
  • 9篇荣小军
  • 6篇王岚
  • 5篇王宝杰
  • 5篇王雷
  • 5篇刘梅
  • 4篇刘智超
  • 4篇简纪常
  • 4篇蒋克勇
  • 4篇吴灶和
  • 3篇宋晓玲
  • 3篇鲁义善
  • 3篇黄郁葱
  • 3篇陈贵平
  • 2篇何建国
  • 2篇翁少萍
  • 2篇徐永江

传媒

  • 9篇渔业科学进展
  • 7篇水产学报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4篇海洋科学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海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Journa...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9篇2015
  • 7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健康程度和抗生素氟苯尼考干预下斑石鲷肠道菌群的结构差异被引量:14
2018年
为了研究不同健康程度和抗生素氟苯尼考干预下斑石鲷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及其与养殖环境中菌群结构的相关性,采用Illumina Hi Seq PE250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健康、亚健康、典型黑身病和口服氟苯尼考条件下的斑石鲷肠道、养殖水体和颗粒饵料中的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养殖水体中细菌多样性高于肠道和颗粒饵料。不同健康程度及氟苯尼考干预下斑石鲷肠道中细菌均以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软壁菌门为主,且对应的操作分类单元(OTU)占样品全部OTU的比例均达到85%以上。黑身病的发生可影响斑石鲷肠道中丰度最高的前20种优势细菌种类的排名次序,其中变形菌门中的弧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且随着弧菌属丰度的增加,斑石鲷的黑身病症状也逐渐加重。饵料中添加氟苯尼考投喂斑石鲷能使患病鱼肠道弧菌属的丰度从60.33%下降到1.29%,较大程度改变了肠道的菌群结构,并证实氟苯尼考有效防治黑身病。其次,养殖水体和颗粒饵料对斑石鲷肠道菌群也有一定影响,且养殖水体的影响高于颗粒饵料。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斑石鲷肠道菌群结构,其研究结果为今后斑石鲷的健康养殖、疾病防控及其微生态学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撑。
许燕王印庚张正姜燕廖梅杰李彬王凯李文生
关键词:氟苯尼考肠道菌群高通量测序
利用酿酒酵母发酵刺参饲料的条件优化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以酿酒酵母为发酵菌种,开展了刺参饲料发酵条件优化的研究。测定不同含水量、温度和发酵时间条件下发酵饲料的感官性状评价和理化指标。结果表明,以10%(V/W)的接种量接入酿酒酵母种子液、发酵温度25℃、含水量70%发酵时间为3d的实验组效果最好:发酵饲料的干物质回收率(Dry matter recovery,DMR)、粗蛋白含量(Crude protein,CP)、氨基酸态氮占总氮的含量(Percentage of amino acid nitrogen to total nitrogen,AA-N/tN)分别达到最高值,氨态氮占总氮的含量(Percentage of ammonia nitrogen to total nitrogen,NH3-N/tN)相对较低;饲料的气味、颜色和黏度等综合感观性状达到最佳。研究表明,酿酒酵母可以作为发酵刺参饲料的备选菌种,其最适发酵条件:环境温度25℃、基础饲料含水量70%、发酵时间3d。研究结果将为新型海参饲料的制备和应用提供途径。
姜燕王印庚麦康森张正廖梅杰荣小军李彬王新安
关键词:酿酒酵母刺参饲料发酵粗蛋白含量
应用RFLP和DGGE技术分析工厂化养殖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群落特征被引量:13
2014年
本研究应用PCR-RFLP(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和PCR-DGG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技术,对工厂化养殖的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进行多样性分析。RFLP结果显示,8月样品中不同的克隆子为5个,其中以不可培养细菌(Unculturable bacteria)为主要优势菌,其次为鲁杰氏菌属菌种Ruegeria spp.和Rhodobacterales spp.。依据微生物多样性的覆盖率分析结果表明,所构建16S rDNA克隆文库的覆盖率为97.5%。10月样品中克隆子为8个,其中以不可培养细菌、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p.和弧菌属Vibrio spp.为主要优势菌属,其次为Photobacterium spp.和Neptunomonas spp.;所构建16S rDNA克隆文库的覆盖率为90.8%。应用DGGE分析8月和10月对虾肠道样品,菌群以不可培养细菌和弧菌属为主,其次为Streptomyces spp.、Ruegeria spp.、Enterococcus spp.和Photobacterium damselae。
李玉宏柴鹏程胡修贵孙艳黄倢宋晓玲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PCR-RFLPPCR-DGGE
生物饲料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免疫及消化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通过8周的生产性养殖试验,研究了以生物酶解小肽、益生菌发酵植物蛋白、破壁酵母蛋白等配制的生物饲料对凡纳滨对虾生长、部分免疫酶活性及消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饲料组平均产量为1242.5kg/ha,高于普通饲料组平均产量1180.5kg/ha,具有更优的生长性能;此外生物饲料组的对虾成活率为91.5%,高于对照组的86.2%;生物饲料的饲料系数为0.96,而普通饲料为1.01;喂养15~30 d后,生物饲料组对虾的SOD、血清总蛋白含量及溶菌活性较普通饲料组有显著提高;抑菌活性未发现显著差异。生物饲料组对虾总蛋白酶活性有显著提高;生物饲料组水体中的NH4-N、NO2-N等指标略低于普通饲料组,但两者无显著差异。
夏青王宝杰刘梅蒋克勇沙玉杰辛芳王雷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生物饲料免疫酶活性
多种细菌与凡纳滨对虾肝胰腺坏死症(HPNS)爆发有关被引量:18
2016年
近年来,在中国南方超过50%以上的凡纳滨对虾养殖场在养殖30 d后爆发1种疾病,导致80%以上的养殖对虾死亡。患病对虾临床症状为肝胰腺萎缩坏死、活动力减弱、对虾在池塘底部死亡,发病初期水面和池塘边观察不到病虾,因此养殖者通常将该病称为"偷死病"。患病对虾肝胰腺萎缩坏死是主要症状,因此,我们称这种对虾疾病为对虾肝胰腺坏死症(hepatopancreas necrosis syndrome,HPNS)。2012年3月-2013年10月,我们在中国南方广东、海南和广西3个省的12个养殖地区采集具有HPNS症状的凡纳滨对虾进行了组织病理观察、病毒检测与人工感染、细菌分离鉴定与人工感染研究。组织病理学研究表明具有HPNS症状的病虾肝胰腺坏死,在部分区域肝胰腺管细胞消失,肝胰腺小管间结缔组织减少。对305尾HPNS对虾进行11种对虾病毒PCR检测,并采用人工病毒感染方式感染健康对虾,感染对虾不表现HPNS症状。从63尾HPNS病虾的肝胰腺、血淋巴和肠道分离鉴定383株细菌,这些细菌分别属于10个属,49种细菌,每尾对虾均混合感染多种细菌,其中38尾对虾中分离到副溶血弧菌,34尾对虾中分离到蜡样芽孢杆菌,20尾对虾中分离到苏云金芽孢杆菌,19尾对虾中分离到霍乱弧菌。选取副溶血弧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分别采用注射和浸泡方式感染健康对虾,感染对虾均出现HPNS症状。结果表明多种细菌与凡纳滨对虾HPNS爆发有关。
黄志坚陈勇贵翁少萍路晓锋钟立洪范文洲陈旭凌张慧文何建国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细菌病毒
斜带石斑鱼IL-10基因的克隆及其原核表达被引量:4
2015年
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是一个重要的多效细胞因子,主要作用是介导炎症反应和调控一些免疫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利用同源克隆和RACE-PCR技术获得全长为1 104 bp的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IL-10基因。该基因ORF为564 bp,编码187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21.7 k D,等电点为5.74。氨基酸同源性比对及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斜带石斑鱼IL-10氨基酸序列和吉富罗非鱼(O.niloticus)同源性最高,达72.25%。利用双酶切及质粒重组技术构建IL-10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原核表达。SDS-PAGE分析显示,融合蛋白分子量为37.5 k D,与预期相符;在IPTG为0.02mmol/L,37℃诱导3 h,蛋白包涵体的表达量最大。
肖周婷黄郁葱简纪常鲁义善吴灶和
关键词:INTERLEUKIN-10基因克隆
哈维氏弧菌浸浴后凡纳滨对虾肠道组织病理变化及转录水平的免疫应答被引量:9
2015年
为研究凡纳滨对虾在不同浓度哈维氏弧菌的浸浴攻毒作用下肠道损伤的动态发展过程及肠道免疫基因表达水平,采用组织切片探究对虾肠道组织形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抗脂多糖因子基因(ALF)、对虾素基因(Pen-4c)和Crustin基因(Cru)以及溶菌酶基因(LZM)、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Fabp)的表达水平变化,并对肠道及水体中的弧菌数目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哈维氏弧菌侵染后,在低浓度组侵染32 h、中浓度组侵染16 h及高浓度组侵染8 h后出现轻度感染,在低、中浓度组侵染40 h后及高浓度组侵染16 h后发生重度感染。Cru在低、中浓度组侵染24 h和高浓度组侵染16~24 h出现显著表达;ALF在低浓度组侵染24 h,中浓度组侵染8和16 h,高浓度组侵染16 h显著上升后;Pen-4c在中、低浓度组侵染8 h,高浓度组侵染8~16 h达到其表达量最大值;LZM在低浓度组侵染24 h,中、高浓度组侵染8 h有显著提高。攻毒后,3种攻毒剂量下弧菌数目均处下降趋势,弧菌在侵染0~8 h经口大量进入对虾肠道,至侵染32 h菌数回落。结论:随着弧菌浓度的提高和攻毒时间的延长,中肠组织损伤情况逐渐加重,上皮细胞形态改变直至溃散,黏膜褶皱形态发生皱缩及脱落,肌层发生损伤。肠道受到哈维氏弧菌侵染后,抗菌肽ALF、Pen-4c、Cru基因及LZM基因表达量迅速上调,能够及时做出免疫应答反应,从而阻止致病菌的侵染;Fabp表达量未显著增加。
夏青王宝杰刘梅蒋克勇王雷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哈维氏弧菌免疫基因
槟榔、川楝子复方中草药对大黄鱼4种酶活性的影响及对刺激隐核虫的杀灭效果分析被引量:15
2017年
海水小瓜虫病是养殖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和数十种海水鱼类较难控制的主要疾病,它是由刺激隐核虫(Cryptography irritans)感染引发,严重威胁鱼类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本研究利用复方中草药"HD-2"(槟榔、川楝子、绵马贯众、大青叶、穿心莲等以一定比例混合,超微粉碎经过200目过筛后收集粉末)投喂大黄鱼,研究大黄鱼溶菌酶(LZM)、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等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变化和不同用药方式对刺激隐核虫的杀灭效果。结果显示,口服"HD-2"可以促进鱼体LZM、T-SOD、AKP、ACP活性升高,以添加2%中草药组在提高4种酶活性方面作用显著,投喂后第14~21天酶活性最高。"HD-2"对体外刺激隐核虫幼虫的杀灭实验证实:4 h内在50 mg/L浓度下对幼虫没有杀伤作用,80 mg/L、100 mg/L、200 mg/L浓度分别可以杀死20%、54%、89%的幼虫,400 mg/L浓度下幼虫被全部杀死,幼虫4 h半致死浓度为109 mg/L。在室内为期15 d的大黄鱼小瓜虫病治疗实验中,A组按20 g/kg添加"HD-2"药物口服,同时按100 mg/L浓度药浴,存活率为50%;B组按20 g/kg添加药物口服,同时按50 mg/L浓度药浴,存活率50.67%;C组,在无药浴情况下,仅按20 g/kg添加药物口服,存活率为42.67%;A、B、C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存活率2.67%(P<0.05)。此外,A、B、C 3组中,大黄鱼胸鳍上白点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同时,3个组的大黄鱼鳃丝上隐核虫数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实验结束时几乎观察不到虫体;而对照组大黄鱼鳃丝上隐核虫数量明显上升。实验过程中A、B、C 3组大黄鱼释放到体外的包囊数量明显下降,第12天时其包囊数量分别下降100%、91.1%、77.7%,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综上所述,口服和药浴同时用药具有最佳效果,仅口服中草药亦能达到良好治疗效果。从实用性和成本考虑,建议仅进行口服处理,即能保障大黄鱼较高成
崔晓翠王印庚陈霞张正李彬柯巧珍常亚青
关键词:大黄鱼刺激隐核虫包囊滋养体中草药半致死浓度
Effects of Different Microbes on Fermenting Feed for Sea Cucumber(Apostichopus japonicus)被引量:5
2015年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microbes on fermenting feed for sea cucumber (Apostichopus japonicus) were compared to select the optimal fermentation strain in this study. Saccharomgces cerevisae, Candida utilis, Bacillus subtilis and Geotrichum candidum were independently ad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compound feed, while only saline was mixed with the control feed. The fermentation treatments were inoculated with 10% seed solu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25 ~C and 70% water content, which lasted for 5 days to elucidate the optimal microbe strain for fermenting effect. Physicochemical indexes and sensorial characteristics were measured per day during the fermentation. The indexes included dry matter recovery (DMR), crude protein (CP), the percentage of amino acid nitrogen to total nitrogen (AA-N/tN), the percentage of ammonia nitrogen to total nitrogen (NH3-N/tN), and the ratio of fermentation strains and vibrios to the total microbes, color, smell and viscos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MR, CP and AA-N/tN of the S. cerevisae group reached the highest level on day 3, but the ratio of fermentation strain was second to C. utilis group. In addition, its NH3-N/tN and the ratio of vibrios were maintained at low levels, and the sensory evaluation score including smell, color and viscosity was the highest in S. cerevisae group on day 3. Therefore, S. cerevisae could be the optimal strain for the feed fermentation for sea cucumber. This research developed a new production method of fermentation feed for sea cucumber.
JIANG YanWANG YingengMAI KangsenZHANG ZhengLIAO MeijieRONG Xiaojun
关键词:STRAIN
基于vhhP2基因的SYBR Green I实时定量PCR检测哈维氏弧菌方法的建立被引量:4
2014年
根据哈维氏弧菌(Vibro harveyi)溶血素基因vhhP2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SYBR Green I实时定量PCR检测哈维氏弧菌的方法。构建含vhhP2基因的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进行SYBR Green I实时定量PCR,在Tm为60℃时,扩增产物的熔解曲线仅有一个特异峰,扩增所得标准曲线为y=–3.331x+37.48,相关系数为0.998,扩增效率为1,最低可检测到7个拷贝。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技术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对哈维氏弧菌病的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有重要意义。
廖梅杰张正荣小军王印庚刘智超栾晶李彬王岚陈贵平
关键词:哈维氏弧菌实时定量PCRSYBR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