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州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CS2007219)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屠文俊刘瑞平杨常菀胡琴徐南伟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医科大学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常州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常州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药代
  • 2篇药代动力学
  • 2篇用药
  • 2篇髓核
  • 2篇髓核细胞
  • 2篇退变
  • 2篇联合用
  • 2篇联合用药
  • 2篇合用
  • 2篇氨溴索
  • 1篇药动学
  • 1篇药动学影响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异烟肼
  • 1篇色谱
  • 1篇色谱法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鼠肺

机构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常州市第三人...
  • 1篇常州第三人民...

作者

  • 2篇张志新
  • 2篇徐南伟
  • 2篇胡琴
  • 2篇杨常菀
  • 2篇刘瑞平
  • 2篇屠文俊
  • 1篇许逸
  • 1篇顾惠娟

传媒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江苏医药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氨溴索对大鼠肺组织异烟肼浓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氨溴索对大鼠肺组织异烟肼(INH)药物浓度的影响,评价两药联用的合理性。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INH组尾静脉注射INH50 mg/kg;联合组先尾静脉注射氨溴索15 mg/kg,20 min后再注射INH50mg/kg。INH给药后20、40 min及1、1.5、2、4、6、8、10、14 h分别采集血样;INH给药后20、40 min及2 h采集肺组织。用反相HPLC-UV检测法测定血浆及肺组织INH浓度。结果两组血药浓度及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无明显差异;INH组和联合组肺组织INH浓度20 min时分别为(12.92±2.30)、(13.91±2.52)μg/ml(P=0.05);40 min时分别为(16.71±2.54)、(14.62±2.21)μg/ml(P<0.01);2 h时分别为(5.51±1.12)、(5.51±1.12)μg/ml(P<0.05)。结论氨溴索与INH联合使用可降低大鼠肺组织INH浓度,但对血药浓度及药代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张志新杨常菀屠文俊顾惠娟许逸胡琴
关键词:异烟肼氨溴索肺结核药代动力学联合用药
氨溴索对大鼠的利福平药动学影响
2009年
目的研究氨溴索对大鼠体内利福平药代动力学的影响,评价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及联合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采用1个剂量组,2种用药方案分别单次给药。利福平给药量为30 mg/kg,合并用药时,先尾静脉注射氨溴索15 mg/kg,20min后再尾静脉注射利福平。给药后于10 min、30 min、1、2、4、6、8、10、14、20 h采集血样,用反相HPLC-UV检测法测定血药浓度。据利福平在体内经时过程,用BAPP 2.0统计软件求算该药单用及联合用药后的药动学参数。结果利福平单用组主要药动学参数:Ke为0.09/h,t1/2为7.35 h,AUC0→20为391.65 h/(μg.mL),AUC0→∞为447.93 h/(μg.mL);合用组:Ke为0.09/h,t1/2为7.43 h,AUC0→20为368.65 h/(μg.mL),AUC0→∞为424.10 h/(μg.mL)。两者参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氨溴索与利福平在联合使用时对大鼠利福平药代动力学无明显影响,临床上二者联合使用安全,为临床安全有效地使用氨溴索和利福平提供实验依据。
杨常菀张志新屠文俊许毅胡琴
关键词:利福平氨溴索药代动力学联合用药高效液相色谱法
退变兔髓核细胞和正常髓核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2009年
目的探讨退变和正常兔髓核细胞的不同生物学特性。方法分离和培养原代兔椎间盘髓核细胞,体外传至第5代使其发生退变,细胞分成原代髓核细胞组(原代)和第5代退变细胞组(退变),用倒置显微镜和HE染色观察其形态学变化,用番红O染色观察糖胺聚糖的变化,用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观察Ⅱ型胶原的变化。结果原代兔髓核细胞在体外传至第5代后,细胞由类软骨细胞样的星形或多角形变为梭形或纤维长条形。番红O染色显示,退变组红色平均染色面积显著低于原代(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退变组棕黄色平均染色面积显著低于原代(P<0.05)。结论原代兔髓核细胞在体外传到第5代时由类软骨细胞样变成纤维细胞样,且糖胺聚糖和Ⅱ型胶原的含量显著下降,为进一步构建体外髓核细胞退变模型提供了依据。
刘瑞平徐南伟
关键词:髓核细胞退变
兔椎间盘髓核细胞体外退变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建立兔椎间盘髓核细胞体外退变模型。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椎间盘髓核细胞,并传至第5代,细胞被分成原代细胞组和第5代退变细胞组,用细胞爬片进行HE染色,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RT-PCR测定Ⅰ、Ⅱ型胶原和聚合素的mRNA水平的表达,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定量测定DNA、糖胺聚糖和Ⅱ型胶原的含量。结果退变细胞由原代细胞的多角形退变成纤维细胞样的梭形,原代细胞处于S期细胞显著多于退变细胞;退变细胞的Ⅱ型胶原和聚合素的表达显著下降,而Ⅰ型胶原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退变细胞的DNA含量及糖胺聚糖和Ⅱ型胶原与DNA的比值较原代细胞显著下降(P<0.01)。结论兔椎间盘髓核细胞传至第5代会发生显著退变,主要功能基质mRNA水平的表达和含量显著的下降;Ⅰ型胶原显著升高,有退变为纤维细胞的趋势。
刘瑞平徐南伟
关键词:髓核细胞退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