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130102)
- 作品数:16 被引量:58H指数:6
- 相关作者:李海军刘武邢松吴秀杰张银运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华北和云南现代人类头骨的欧亚人种特征被引量:3
- 2014年
- 以往的研究表明,在3000-2000年前,"西方基因"已经在我国多个地区存在,这些"西方基因"是经由新疆流向内地的。为探讨这些"西方基因"在中国现代人群中的存在情况,本文对现代华北和云南人类头骨上的欧亚人种特征表现状况作了检查和比较。结果表明:1)欧亚人种特征在现代华北头骨标本和云南头骨标本中都能够检测到。这提示了"西方基因"不仅曾经流向华北,也流向中国西南地区的云南;2)华北头骨所代表的这一人群,在欧亚人种特征平均出现率(AFOERC)上并不比大约3000年前的殷墟人群高。这很可能是由于该华北人群与带有"西方基因"的外界人群往来有限,因而并无更多的"西方基因"流入的缘故;3)云南头骨标本比华北头骨标本在AFOERC上低得多;这可能是该云南人群与当地其他人群发生过频繁的基因交流而弱化了其原有的AFOERC的缘故。
- 张银运吴秀杰刘武
- 关键词:基因流
- 青铜铁器时代新疆、内蒙古人群下颌磨牙的磨耗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青铜铁器时代新疆、内蒙古地区人群下颌骨第一磨牙(M1)的磨耗特点。方法根据磨耗程度进行分级,将新疆(77例)、内蒙古(123例)地区的牙齿磨耗进行比较,并同时对比近代人群(云南、华北共134例),用SPSS13.0软件对磨耗级别分数进行均值计算和各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结果青铜铁器时代的新疆、内蒙古人群牙齿磨耗度都大于近代人群,提示当时食物可能较近代人坚硬。新疆的牙齿磨耗度大于内蒙古地区,可能反映了食物结构、经济方式的差异。新疆人群牙齿磨耗度左右侧相似,性别差异显著,内蒙古人群牙齿磨耗也是左右侧相似、性别差异显著,提示这可能是青铜铁器时代牙齿磨耗的共性,但还需更多遗址标本来检验。结论青铜铁器时代的牙齿磨耗大于近代,新疆、内蒙古人群牙齿磨耗存在差异。
- 李海军戴成萍
- 关键词:下颌磨牙磨耗体质人类学
- 青海土族和藏族侧面部轮廓形状及其变异:基于标志点的几何形态测量分析被引量:10
- 2014年
- 运用几何形态测量方法分析现代中国人群的侧面轮廓形状及变异.采用基于标志点的几何形态学测量方法对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的土族、藏族侧面轮廓形状进行了分析.特征点集的分析显示,土族人群额部的形态变异较小,鼻部较大,唇部及颏部的形态变异最大;藏族人群额部的形态变异较小,鼻部的形态变异较大.土族、藏族眉间点附近变异都较大.平均图形的对比显示,土族、藏族发际点都表现为男性比女性更靠后,鼻下点至鼻尖点间的区域都表现为女性比男性稍上翘.藏族发际点比土族更加靠后,额部更后倾些.主成分分析中,散点图的分布特征在土族和藏族中体现出相似性,都可以根据纵轴将男女大致分开.男女分布范围坐标端点位置的差异显示,女性侧面轮廓呈鼻部不突出,鼻部与额部呈明显圆弧过渡,额部较陡直且与唇部、颏部几乎在同一垂直平面;男性鼻部较突出,额部较低平,鼻凹点凹陷明显,颏部较回缩.异速生长分析中,土族、藏族都表现为男性颏部随侧面尺寸的增大由较突出变为明显回缩;女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额部,尺寸值最大时,额部呈明显的圆弧形,而尺寸值最小时,额部相对较竖直.这些相似性可能反映了中国人群面部共同的形态特征表现.
- 李海军徐晓娜
- 关键词:土族藏族体质特征
- 中国近代与青铜铁器时代人群下颌磨牙磨耗的分析与比较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青铜铁器时代、近代人群下颌骨第1磨牙齿冠面4个区域的磨耗特点。方法将青铜铁器时代(大同、陇县共35例)、近代(云南、华北共195例)人群下颌骨第1磨牙齿冠面分为4个区域,根据磨耗程度进行分级,然后比较各个区域的磨耗级别,并对比近代人群与青铜铁器时代人群。结果青铜铁器时代磨牙4个区域的磨耗都大于近代人群,近代人群与青铜铁器时代人群下颌磨牙4个区域的磨耗都表现为区1最大,区2最小,左右侧结果一致。结论下颌磨牙4个区域的磨耗大小关系为:区1>区3>区4>区2,这种大小关系可能至少从青铜铁器时代就开始形成了。
- 王娜李伟
- 关键词:下颌磨牙磨耗
- 中国古代人群头骨的若干赤道人种特征检测被引量:2
- 2016年
- 为探讨中国大陆古代人群与赤道人种人群之间的基因交流情况,本项研究对赤道人种的若干特征在中国古代人群头骨中的出现情况作检测。检测的材料包括3800-1200年前生活在新疆、青海、宁夏和河南安阳的12组人群的头骨以及现代华北和云南的人类头骨。结果表明:1)赤道人种若干特征能够在我国古代多个地区的人群中和现代华北和云南人群中检测到,表明中国大陆至少在3000-2000年前已存在赤道人种基因流入蒙古人种的人群之中的现象;2)赤道人种特征平均出现率在中国古代人群中很可能在地理上大致是由东向西递降,与当时这些人群中的欧亚人种特征平均出现率的地理上分布趋势呈相反方向,提示了在中国大陆至少在距今3000-2000年期间已经存在两个相反流向的外来“基因流”。
- 张银运吴秀杰刘武
- 关键词:基因流
- 近7000年来中国北方人群下颌骨尺寸变化及意义被引量:8
- 2012年
- 通过对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54例)、青铜铁器时代(184例)和现代(92例)成年男性下颌骨的23项测量项目的对比、分析,对中国全新世人群下颌骨测量性状的微观演化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近7000年来中国全新世人群的下颌骨仍在进化.从新石器时代经过青铜铁器时代到现代,下颌骨趋向于缩小.在不同的时代阶段,下颌骨各个性状的表现特点和变化幅度亦不相同.下颌体厚、高的变化主要发生在新石器时代至青铜铁器时代;下颌骨大体尺寸的变化,主要发生在青铜铁器时代至现代.下颌骨的演化主要是先变"瘦"(下颌体高度降低、厚度变薄)后变"小"(大体尺寸减小)的.与头骨演化特点的对比显示,头面部下部比上部随时代变窄的比例大.下颌骨缩小的原因可能与头骨演化、食物结构、气候、环境等的改变有一定的关系.
- 李海军张全超朱泓
- 关键词:全新世下颌骨
- 现代人颅骨头面部表面积的纬度分布特点及其与温度的关系被引量:12
- 2014年
- 人类头面部形态特征具有区域性及人群间差异,在人类学的研究中被用作亲缘关系的证据.一般认为人类头面部的形态具有区域性分布特点,头面部的大小和形状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均有关,尤其受居住地的气温的影响,但学术界对遗传和环境因素对人类头面部体质特征的影响程度还不是很清楚,因缺少对性状来源的深入探讨,常把趋同特征用作亲缘关系的证据,得出的结论往往被质疑.本文以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18个考古遗址出土的295例现代人头骨为研究材料,利用3D激光扫描技术,获取脑颅的头盖部和面颅的颧骨部分的表面积,对不同纬度人群头面部大小的变化规律及与年均温度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人类头面部的形态特征具有适应性,现代人群头面部表面积在全球范围内有纬度性变化,也与当地温度有密切联系:头盖部的面积与纬度呈明显正相关,与温度呈明显负相关;颧骨面积和头颧指数(颧骨面积/头盖部面积)与温度呈明显负相关,与纬度没有显著的相关性.随着纬度的升高,头盖部面积明显增大;随着年均温度的升高,头盖部和颧骨的面积及头颧指数有显著减小的趋势.本文研究有助于区分同源特征与同功特征的问题,对人类体质适应性的研究具有启发作用.
- 潘雷魏东吴秀杰
- 关键词:纬度温度
- 中国西北地区古代人群头骨的欧洲人种特征被引量:7
- 2013年
- 位于中国西北部的新疆、甘肃、青海、宁夏是东亚与欧洲交汇的地区。一般认为生活在这一区域的古代人群与欧洲人群发生过融合或基因交流。但学术界对欧洲人群进入中国,与中国古代人群发生混合与基因交流的时间、可能的扩散路线,以及对中国现代人群形成的影响等具体细节还不是很清楚。本文对3800-1200年前生活在新疆、青海、宁夏,以及河南安阳殷墟11个古代人群头骨呈现的欧洲人种特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至少在2000-3000年前,"西方基因"已经在我国多个地区人群中存在;2)这些"西方基因"是经由新疆向东流向内地的;3)考古学和形态学上的证据显示欧洲人种的人群大规模地向东扩展在汉代之前的地理界限大致是在新疆的东部和甘肃的西部之间。本文所示的欧洲人种特征的出现情况,并不受这种地理和时代的制约。
- 张银运吴秀杰刘武
- 中国现代人群下颌第三磨牙萌出情况的比较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中国现代人群下颌第三磨牙(M3)的萌出特点。方法将第三磨牙分为3种类型,正常、半退化、缺失,然后比较不同时代间(新石器时代55例,青铜铁器时代191例,近代112例)各个类型出现率的差异。结果 M3正常的出现率随时代而降低,缺失的出现率随时代而升高,半退化的出现率随时代而升高。结论 M3正常的出现率随时代而降低,可能与下颌骨尺寸随时代的持续减小有关。
- 戴成萍李海军
- 关键词:下颌骨第三磨牙解剖学现代人
- 中国近代人群颏孔、下颌孔位置的变异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对比分析颏孔、下颌孔的水平位置、垂直位置在不同时代间的表现特点及变化。方法:通过对中国新石器时代(55例)、青铜铁器时代(208例)和现代(113例)共376例成年男性下颌骨上颏孔、下颌孔位置的观测、记录,然后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从新石器时代以来,颏孔的垂直位置在上升。颏孔的水平位置变化为,在新石器-青铜铁器时代体现为前移,在青铜铁器-现代则体现为后移。下颌孔水平位置在新石器-青铜铁器-现代没有明显变化,垂直位置在现代人中较高。结论:颏孔、下颌孔的位置在不同时代人群中有所不同。
- 李海军赵永生原海兵周亚威朱泓
- 关键词:颏孔下颌孔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