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3360)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3
相关作者:赵临襄刘丹李坤李蕾黄敏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药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肿瘤
  • 3篇活性
  • 2篇氧代
  • 2篇抑制剂
  • 2篇制剂
  • 2篇酰胺
  • 2篇酰胺类化合物
  • 2篇小分子
  • 2篇小分子抑制剂
  • 2篇类化合物
  • 2篇化合物
  • 2篇构效
  • 2篇构效关系
  • 2篇分子
  • 2篇甘草
  • 2篇甘草次酸
  • 2篇胺类
  • 2篇胺类化合物
  • 2篇18Β-甘草...
  • 1篇蛋白结构

机构

  • 5篇沈阳药科大学

作者

  • 5篇赵临襄
  • 4篇刘丹
  • 3篇李坤
  • 1篇崔婷秀
  • 1篇张娜
  • 1篇寇丽影
  • 1篇李晓静
  • 1篇闻家辰
  • 1篇黄敏
  • 1篇李蕾
  • 1篇庞聪
  • 1篇金晓磊
  • 1篇王淑祥

传媒

  • 4篇中国药物化学...
  • 1篇药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2-取代-3-氧代齐墩果烷-12-烯-30-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设计并合成一系列2-取代-3-氧代-齐墩果烷-12-烯-30-酰胺类化合物,以期提高该类化合物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生长抑制活性。方法对18β-甘草次酸的A环、11位羰基及30位羧基进行结构改造,设计并合成了20个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研究其对PC-3细胞的生长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合成2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化合物,结构均经1H-NMR、LC-MS和IR确证,部分结构经13C-NMR确证。合成的化合物对PC-3细胞显示了不同程度的生长抑制活性,明显好于其母体化合物18β-甘草次酸(18β-glycyrrhetinic acid,GA),其中化合物9a的活性最强,GI50值为6.97μmol·L-1。初步构效关系表明:A环引入2-氰基-3-氧代-1-烯的化合物活性最好,2位引入羟亚甲基与2,3位骈合异口恶唑环类化合物活性相当,2位引入氰基的化合物活性较弱;30位羧基与哌啶及哌啶基哌啶成酰胺活性较好,与4-甲基哌嗪、吗啉和哌嗪成酰胺活性较弱。
唐百达李晓静周青桐寇丽影李蕾刘丹赵临襄
关键词:18Β-甘草次酸构效关系
18β-甘草次酸类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被引量:4
2015年
以18β-甘草次酸为先导化合物,考察18β-甘草次酸中C环双键位置对抗肿瘤活性的影响,设计一系列含9(11)-烯结构的衍生物,以期提高该类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合成了2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化合物,结构均经IR、LC-MS和1H NMR确证。以18β-甘草次酸为阳性对照,采用MTT法考察了24个目标化合物对人前列腺癌细胞PC-3的生长抑制活性,并采用细胞计数法测定了12个化合物对人急性早幼粒白细胞HL-60的生长抑制作用。活性结果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的生长抑制活性优于母体,尤以化合物14的活性最强,对PC-3细胞及HL-60细胞的GI50分别为4.48μmol·L-1和1.2μmol·L-1,值得深入研究。
黄敏李坤靳书语崔婷秀刘丹赵临襄
关键词:18Β-甘草次酸肿瘤治疗
2-取代-3-氧代羊毛甾烷-24-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设计合成一系列2-取代-3-氧代羊毛甾烷-24-酰胺类化合物,并考察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以羊毛甾醇为起始化合物,对其A环和侧链24位双键进行结构改造,经多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以阿霉素为阳性对照药,采用MTT法测试目标化合物对PC-3和As PC-1细胞的生长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设计并合成了18个羊毛甾醇衍生物,结构均经1H-NMR、MS、IR谱确证。药理试验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较羊毛甾醇均有所提高,其中化合物9b、9g、9h、10d、10f、10g对PC-3细胞表现出显著的生长抑制活性,IC50值小于3μmol·L-1;化合物9d、9e、9f、10d对As PC-1细胞表现出显著的生长抑制活性,IC50值小于3μmol·L-1;化合物10d对PC-3和As PC-1细胞的生长抑制活性与阳性对照药阿霉素相当。初步构效关系研究表明,A环2位氰基取代优于碘代,侧链24位引入哌啶基哌啶、N-甲基哌嗪、3,5-二甲基哌啶活性较好。
张娜李坤庞聪刘丹赵临襄
关键词:结构修饰抗肿瘤活性构效关系
Pin1及其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Pin1(protein interaction with NIMA1)是一种肽脯氨酰顺反异构酶,其在致癌信号通路中发挥着整合、翻译和放大等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in1有望成为新的肿瘤诊断和治疗的理想靶标。国内外早期对Pin1抑制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拟肽类化合物,但由于其成药性差而难以应用于临床的先天缺陷导致近年的研究热点转移到Pin1小分子抑制剂的开发。本文综述了Pin1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小分子抑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
王淑祥李坤闻家辰刘丹赵临襄
关键词:肿瘤
小分子PIM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PIM激酶家族在各类肿瘤中高表达,并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PIM激酶有望成为抗癌药物的新靶点,小分子PIM激酶抑制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从PIM激酶家族蛋白结构、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途径以及小分子PIM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郑小洲金晓磊赵临襄
关键词:肿瘤蛋白结构小分子抑制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