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青海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09-Z-701)

作品数:5 被引量:38H指数:4
相关作者:刘书杰崔占鸿张晓卫赵月平柴沙驼更多>>
相关机构: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重点实验室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青海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体外产气
  • 4篇体外产气法
  • 4篇牦牛
  • 3篇饲料
  • 3篇粗饲
  • 3篇粗饲料
  • 2篇农牧
  • 2篇农牧交错区
  • 2篇作物秸秆
  • 2篇秸秆
  • 1篇营养
  • 1篇营养参数
  • 1篇农作
  • 1篇农作物
  • 1篇青干草
  • 1篇作物
  • 1篇苜蓿
  • 1篇苜蓿青干草
  • 1篇牧草
  • 1篇家畜

机构

  • 4篇动物营养与饲...
  • 2篇青海省畜牧兽...

作者

  • 5篇崔占鸿
  • 5篇刘书杰
  • 4篇赵月平
  • 4篇张晓卫
  • 3篇柴沙驼
  • 2篇郝力壮
  • 1篇刁波

传媒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草业科学
  • 1篇饲料工业
  • 1篇中国饲料
  • 1篇草地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体外产气法评价青海高原补饲草料与天然草地牧草组合效应被引量:4
2011年
采用体外产气法评价了青海高原反刍家畜补饲用燕麦草(Arrhenatherum elatius(Linn.)Pressl)、老芒麦草(Elymus sibiricus L.)和精补料分别按质量比0∶100,25∶75,50∶50,75∶25,100∶0的比例与藏嵩草(Kobresiatibetica Maxim.)草地型冷季牧草两两组合后的发酵产气特性。结果表明:补饲草料与藏嵩草草地型冷季牧草组合能有效提高单一藏嵩草的消化率;燕麦草和老芒麦草与藏嵩草草地型冷季牧草均以25∶75比例组合时较为合适,精补料与藏嵩草草地型冷季牧草以50∶50比例组合时较为合适,且各饲草料组合的正组合效应大部分在发酵12~24h时较高,体外发酵48h后其组合效应有下降趋势。研究结果将为该地区草地放牧家畜的营养平衡补饲提供科学依据。
崔占鸿刘书杰柴沙驼郝力壮
关键词:体外产气法牧草补饲
青海高原苜蓿青干草与农作物秸秆组合效应评价被引量:9
2012年
采用体外产气法评价青海高原农牧交错区苜蓿青干草按不同质量比(0∶100、25∶75、50∶50、75∶25、100∶0)分别与小麦秸、蚕豆秸、马铃薯秸和油菜秸两两组合后的发酵产气特性。结果表明,48h产气量及理论最大产气量与有机物、粗蛋白、中性洗涤可溶物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分别与酸性洗涤纤维(P<0.001)、中性洗涤纤维(P<0.01)、中性洗涤可溶物/粗蛋白(P<0.01)呈负相关;产气速率常数分别与粗蛋白(P<0.001)、中性洗涤可溶物(P<0.001)、有机物(P<0.01)呈正相关,而分别与酸性洗涤纤维(P<0.001)、中性洗涤纤维(P<0.001)、中性洗涤可溶物/粗蛋白(P<0.001)、半纤维素(P<0.05)呈负相关;产气延滞时间与其他养分间的相关性不明显,仅与有机物(P<0.01)呈负相关。当苜蓿青干草分别与小麦秸、马铃薯秸和油菜秸均以25∶75的质量比组合、苜蓿青干草与蚕豆秸以50∶50质量比组合时较为合适。因此,适当添补易发酵或高蛋白含量的饲草能够提高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
崔占鸿刘书杰柴沙驼赵月平张晓卫
关键词:牦牛体外产气法苜蓿青干草作物秸秆
青海省农牧交错区牦牛12种常用粗饲料营养参数的测定被引量:13
2011年
本研究结合常规营养成分分析和体外发酵产气技术,主要测定了青海省农牧交错区的农作物秸秆(小麦秸秆、豌豆秸秆、蚕豆秸秆、油菜秸秆及马铃薯秸秆)、优质补饲饲草(青贮玉米秸、苜蓿青干草、燕麦青干草)和天然草地型(线叶嵩草、高山柳+黑褐苔草、金露梅—珠芽蓼及藏嵩草)冷季牧草等牦牛12种常用粗饲料的常规营养成分及体外发酵产气参数等营养评价指标,结果表明,5种农作物秸秆除豌豆秸秆和蚕豆秸秆的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8.5%、9.75%,其余秸秆均低于8%,有机物质消化率在40%~65%,代谢能在4.0~9.0MJ/kg;4种天然草地型冷季牧草的粗蛋白质均低于8%,有机物质消化率在48%~70%,代谢能在6.0MJ/kg~10.0MJ/kg的范围内;3种优质补饲饲草苜蓿青干草、燕麦青干草和青贮玉米秸的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1.36%、8.79%、5.25%,有机物质消化率在42%~70%,代谢能在5.0~11.0MJ/kg。
崔占鸿刘书杰柴沙驼张晓卫赵月平
关键词:牦牛粗饲料营养参数农牧交错区
体外产气法评价青海高原反刍家畜常用粗饲料组合效应被引量:15
2011年
采用体外产气法评价青海高原反刍家畜的3种常用粗饲料青贮玉米(Zea mays)秸秆、苜蓿(Medicago sati-va)青干草和燕麦(Arrhenatherum elatius)青干草按0∶100、25∶75、50∶50、75∶25和100∶0的比例两两组合时的发酵特性。结果表明,理论最大产气量、48h产气量分别与中性洗涤可溶物/粗蛋白(NDS/CP)(P<0.001)、有机物(OM)(P<0.01),中性洗涤可溶物(NDS)(P<0.05)呈正相关关系,分别与酸性洗涤纤维(ADF)(P<0.001)、中性洗涤纤维(NDF)(P<0.05)和粗蛋白(CP)(P<0.05)呈负相关关系;产气速率常数分别与OM(P<0.001)、NDS(P<0.001)和NDS/CP(P<0.01)呈正相关关系,分别与ADF、NDF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01);产气延滞时间与ADF(P<0.01)和NDF(P<0.05)呈正相关关系,分别与OM(P<0.01)、NDS(P<0.05)和NDS/CP(P<0.05)呈负相关关系,说明了组合牧草体外发酵产气程度主要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与粗蛋白比例的影响。3种粗饲料两两组合搭配时,青贮玉米秸秆与苜蓿青干草以25∶75比例、青贮玉米秸秆与燕麦青干草以50∶50比例、苜蓿青干草与燕麦青干草以25∶75或50∶50比例组合时较为合适,且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各组合均呈现组合效应量逐渐减弱的变化趋势。
崔占鸿刘书杰郝力壮张晓卫赵月平
关键词:体外产气法反刍家畜牦牛粗饲料
体外产气法评价青海高原农牧交错区作物秸秆组合效应被引量:1
2011年
研究采用体外产气法评价了青海高原农牧交错区作物秸秆小麦秸按0,25:75,50:50,75:25,100的比例分别与蚕豆秸、豌豆秸、马铃薯秸和油菜秸两两组合后的发酵产气特性。结果表明,通过作物秸秆间科学的组合搭配能有效提高反刍作物对单一作物秸秆的利用率,且小麦秸分别与蚕豆秸、豌豆秸、马铃薯、油菜秸均以50:50比例组合较为合适;因此,科学地开发利用青海高原农牧交错区作物秸秆类粗饲料是解决该地区反刍家畜粗饲料资源紧缺的有效途径之一。
崔占鸿刁波刘书杰赵月平张晓卫
关键词:牦牛农牧交错区体外产气法作物秸秆粗饲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