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03ZR14059)

作品数:8 被引量:53H指数:4
相关作者:田恒力徐涛陈浩顾斌贤戎伯英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缺血
  • 4篇颅脑
  • 4篇脑缺血
  • 3篇细胞
  • 3篇颅脑创伤
  • 3篇脑创伤
  • 3篇脑细胞
  • 3篇局灶
  • 3篇创伤
  • 2篇凋亡
  • 2篇血管
  • 2篇血清
  • 2篇血性
  • 2篇氧化氮
  • 2篇一氧化氮
  • 2篇细胞凋亡
  • 2篇颅脑损伤
  • 2篇脑损伤
  • 2篇脑细胞凋亡
  • 2篇进展性出血性...

机构

  • 9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9篇田恒力
  • 7篇徐涛
  • 6篇陈浩
  • 3篇曹合利
  • 3篇林在楷
  • 3篇吴炳山
  • 3篇陈世文
  • 3篇顾斌贤
  • 3篇胡锦
  • 2篇戎伯英
  • 2篇孙青芳
  • 2篇张天锡
  • 2篇赵卫国
  • 2篇周良辅
  • 2篇高文伟
  • 2篇王韧
  • 2篇郭衍
  • 1篇陈炯
  • 1篇王敢
  • 1篇顾奕

传媒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N-亚硝基-L-精氨酸对兔局灶性脑缺血脑细胞线粒体钙、镁离子的影响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对兔局灶性脑缺血脑细胞线粒体钙、镁离子的影响。方法 分别于兔局灶脑缺血前、后应用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N 亚硝基 L 精氨酸 (L NNA) ,观察缺血 4h后脑细胞线粒体钙、镁离子的含量及脑组织含水率情况。结果 L NNA组与单纯缺血组相比 ,脑细胞线粒体中钙离子含量明显增加 ,而镁离子明显下降。结论 L NNA能增加脑细胞线粒体中钙离子的含量 。
田恒力徐涛顾斌贤赵卫国张天锡孙青芳
关键词:局灶性脑缺血脑细胞线粒体镁离子
颅脑创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发生、危险因素及CT复查策略
<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道路交通的迅速发展,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是造成儿童和中青年残疾及死亡,劳动力丧失的首要原因,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同时,交通...
田恒力吴炳山林在楷陈世文王韧曹合利陈浩胡锦徐涛
文献传递
L-arginine对局灶脑缺血脑细胞凋亡和微血管密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NO合成底物左旋-精氨酸(L-Arg)对兔局灶脑缺血后血管再生和脑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兔局灶脑缺血后应用L-Arg,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细胞凋亡率的变化,CD34免疫组织化学测脑组织微血管密度(MVD),脑组织含水率评价脑水肿。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Arg组脑细胞凋亡率明显减少(8.72±2.62vs16.62±2.82,P〈0.01),同时脑组织MVD却明显增加(1.21±0.43vs0.69±0.22,P〈0.01)。结论外源性L-Arg可减少缺血后脑细胞凋亡并促进缺血后血管再生,对局灶脑缺血具有重要的神经保护作用。
田恒力周良辅陈浩徐涛
关键词:脑缺血脱噬作用血管再生
NO增加兔局灶脑缺血后缺血脑组织VEGF表达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一氧化氮(NO)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参与血管再生并且可能在脑缺血相互影响,本实验探讨NO对局灶脑缺血后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兔局灶脑缺血后应用NO合成底物:左旋-精氨酸(L-Arg),荧光RT-PCR分析缺血脑组织VEGF mRNA表达,ELISA分析VEGF蛋白,脑组织含水率评价脑水肿。结果L-Arg明显增加缺血区VEGF蛋白(1.180±0.433ng/ml vs0.649±0.274ng/ml,P<0.05)和mRNA表达(0.3402±8.876×10-3vs0.2025±0.0413,P<0.05),同时减轻脑水肿(P<0.01)。结论外源性NO增加缺血区VEGF表达,减轻脑水肿,提示联合应用NO合成底物和VEGF对脑缺血后神经保护可能起到更好的协同作用。
田恒力周良辅崔宇辉陈浩
关键词:脑缺血一氧化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L-NNA对兔局灶脑缺血后脑细胞凋亡的影响
2004年
凋亡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即是在某些弱的或亚致死量刺激下,诱发的一种细胞死亡形式.本实验探讨脑缺血晚期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及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N-亚硝基-L-精氨酸(n-nitro-l-arginine,L-NNA)对缺血晚期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田恒力高文伟徐涛顾斌贤赵卫国张天锡孙青芳
关键词:L-NNA局灶脑缺血脑细胞凋亡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程序性细胞死亡L-精氨酸
颅颈合并伤的临床特点被引量:14
2004年
目的 探讨颅颈合并伤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 2 6例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轻 2 41例、中 487例、重 2 98例 )的颅脑损伤患者中合并颈椎损伤的受伤方式及发生特点等。结果  10 2 6例颅脑损伤中 ,共 71例 (6 92 % )合并颈椎损伤 ,以C1 、C2 节段多见。按受伤原因等分析 ,机动车车祸、高处坠落伤及低GCS评分患者颈椎损伤的发生率明显增多。结论 机动车车祸、高处坠落伤及低GCS评分者是颅颈合并伤发生的危险因素 ,在紧急处理这类颅脑损伤患者时应注意颈椎损伤发生的可能性 ,以免漏诊。
田恒力徐涛顾斌贤戎伯英胡锦顾奕陈炯
关键词:颅脑损伤颈椎损伤
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ogo-A蛋白的变化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ogo-A蛋白的变化及其与颅脑创伤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31例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分别于伤后第1、3、5天采集静脉血2 mL,ELISA法测定血清Nogo-A蛋白质量浓度;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患者分为轻度颅脑损伤组(n=7)、中度颅脑损伤组(n=10)和重度颅脑损伤组(n=14);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为预后良好组(n=23)和预后不良组(n=8)。以20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结果重、中、轻度颅脑损伤组伤后第1、3、5天血清Nogo-A蛋白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中、重度颅脑损伤组患者伤后第1、3、5天血清Nogo-A蛋白质量浓度均高于相同时间点的轻度颅脑损伤组患者(P<0.05,P<0.01)。预后不良组患者伤后第1、3、5天血清Nogo-A蛋白质量浓度显著高于相同时间点的预后良好组患者(P<0.01)。结论颅脑损伤后急性期患者血清Nogo-A蛋白水平显著升高,且与损伤程度及预后有一定关系。
林在楷田恒力吴炳山陈世文郭衍王敢陈浩徐涛
关键词:颅脑创伤轴突再生
脑外伤急性期空腹血糖、血清糖化白蛋白和乳酸脱氢酶联合检测的意义被引量:16
2007年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急性期空腹血糖(FBG)、血清糖化白蛋白(GA)和乳酸脱氢酶(LDH)联合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0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Glasgow昏迷评分、FBG和血清GA检测情况及Glasgow预后评分进行资料分组,比较不同分组情况下各组FBG和LDH水平,分析不同血糖水平患者的预后不良发生率,以及FBG和LDH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重型颅脑损伤组患者LDH水平明显高于轻型和中型损伤组(P<0.01,P<0.05);高血糖组患者LDH水平显著高于正常FBG组(P<0.01,P<0.05);预后差与死亡组患者FBG、LDH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P<0.05);糖尿病性高血糖组预后不良的发生率最高(P<0.01)。结论血糖、LDH既能作为判断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又能对评估预后及治疗起指导作用;血清GA的检测可作为鉴别脑外伤患者应激性与糖尿病性血糖增高的重要依据,有利于指导降糖及综合治疗措施的选择。
陈浩田恒力戎伯英高文伟陈世文郭衍曹合利
关键词:脑外伤空腹血糖糖化血清白蛋白乳酸脱氢酶
D-二聚体在创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中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创伤后血浆D-二聚体变化及其与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颅脑创伤患者(PHI组48例,非PHI组6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受伤至首次CT检查时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D-二聚体浓度对PHI发生的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PHI发生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血浆D-二聚体浓度与PHI发生的关系。结果PHI组的D-二聚体浓度为(7.08±3.87)mg/L,非PHI组为(4.34±3.21)mg/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受伤至首次CT检查时间和D-二聚体浓度与PHI的发生有关(分别为OR=0.407,95%CI:0.132—0.825,P=0.018和OR=1.254.95%CI:0.980~1.374,P=0.021)。ROC曲线推算D-二聚体浓度的最佳临界值为4.05mg/L,此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和70%,大于此值PHI的发生率达74,1%。结论颅脑外伤后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可作为PHI发生的一个预判指标,结合影像学检查及其他相关临床因素分析可以更好地预判和及时诊断颅脑创伤后PHI的发毕。
吴炳山田恒力林在楷王韧曹合利胡锦徐涛陈浩
关键词:颅脑创伤D-二聚体进展性出血性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