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6072017)
- 作品数:9 被引量:260H指数:6
- 相关作者:黄元仿苑小勇柴旭荣高如泰庞圣杰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泰山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农用地生产力影响因素定量研究——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
- 2008年
- 以北京市平谷区的农用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以单位面积上农户的资本、劳动投入及土地自然质量为自变量,以总产值为因变量,分别建立果园、大田和菜地的生产函数,对影响土地生产力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投入要素对农用地生产力的重要性是不同的,生产者应根据各要素的重要程度对有限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方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 王丽庞圣杰黄元仿
- 关键词:自然质量
- 种植结构变化对粮田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
- 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探讨25年来种植业结构变化对粮田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谷区的粮田种植体系中氮磷钾肥的投入比例明显不平衡,氮素投入过量,磷素基本持平略有盈余,而钾素投入严重不足。粮田种植体系土壤有机质含量...
- 梁金凤高如泰任慧勤贾小红陈清黄元仿
- 关键词:土壤养分
- 文献传递
- 农用地生产力影响因素定量研究——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被引量:3
- 2008年
- 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具体的农用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以单位面积上农户的资本、劳动投入及土地自然质量为自变量,以总产值为因变量,分别建立果园、大田和菜地的生产函数,对影响土地生产力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投入要素对农用地生产力的重要性是不同的,生产者应根据各要素的重要程度对有限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方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 王丽庞圣杰黄元仿
- 关键词:自然质量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 基于PSR框架的农用地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被引量:9
- 2009年
- 为了对农用地质量进行全面、精确地评价,实现农用地的可持续利用,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引入"压力-状态-响应(Press-State-Response,PSR)"框架构建农用地质量指标体系,并在ArcGIS软件支持下进行农用地综合质量评价。分析发现东北部和中部山前地带自然状态质量最高,压力相对较小,响应措施得当,农用地综合质量高,有利于农用地持续利用;南部和东部平原区自然状态质量较高,但由于压力过大,响应水平不高,不利于农用地持续利用;北部山区压力较小,但状态质量和投入水平都较低,需采取有效的响应措施以改善农用地综合质量。
- 王丽黄元仿庞圣杰
- 关键词:农用地质量指标体系
- 种植结构变化对菜地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
- 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探讨20年来,种植业结构变化对菜地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菜地养分投入量大,且不同作物间肥料投入和作物带走的量存在很大差别,氮磷养分大量盈余,钾素有个别年份亏缺。粮田改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总...
- 贾小红高如泰任慧勤陈清黄元仿梁金凤
- 关键词:土壤养分
- 文献传递
- 北京市平谷区农用地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被引量:77
- 2008年
- 采用传统统计、地统计及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的方法,初步研究了北京市平谷区农田土壤有机质(SOM)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传统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样本呈对数正态分布,平均值为15.36 g·kg-1,变异系数为0.32,属中等变异程度。方差分析表明,高程和土地利用类型均对研究区SOM含量的分布有显著影响。地统计分析表明,研究区SOM含量空间变异具有一阶趋势和各向异性特征;由空间自相关部分和随机部分引起的空间变异性程度大体相当,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结合普通Kriging插值方法,获得了研究区SOM含量的空间分布图,比较分析表明研究区农用地SOM含量的空间分布是自然和人为利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苑小勇黄元仿高如泰柴旭荣贺勇
-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地统计
- 县域土壤资源管理与施肥决策信息系统的建立——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被引量:3
- 2007年
- 以作物推荐施肥模型为智能决策支撑,建立了基于地块的县域土壤资源管理与施肥决策信息系统。该系统采用C/S和B/S混合结构,采用Delphi开发语言和GIS组件技术,对GIS、数据库和模型进行耦合与集成,实现了土壤资源和决策信息查询、更新;养分资源管理决策与咨询;耕地质量评价;耕地环境质量预警等四个主要功能。系统在北京市平谷区得到应用和验证,应用表明该系统对于区域土壤资源信息高效管理、决策和面向公众的土壤信息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 贾小红高如泰段增强黄元仿陈清
- 关键词:土壤养分资源施肥决策信息系统
- 用高程辅助提高土壤属性的空间预测精度被引量:16
- 2007年
- 【目的】探讨土壤属性变量与高程之间在何种条件下,可利用高程变量来辅助提高土壤变量的预测精度。【方法】用两种将高程作为辅助变量的克里格插值方法(协克里格法和简单克里格加变化局部平均值法)与没有考虑高程的普通克里格插值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用均方根预测误差和预测精度的相对提高值作为标准对3种方法的预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对于交换性钾和pH值,协克里格法获得最精确的预测;对于Olsen-P、土壤有机质和有效锌,简单克里格加变化局部平均值法得到最精确的预测;而有效铜、有效铁和有效锰的最精确的预测结果则由普通克里格法产生。【结论】高程数据能够用来提高土壤特征的空间预测精度,但并不是对所有的土壤属性都适合;在利用高程数据来提高土壤属性空间预测之前,应该先对高程和土壤特征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结构相关关系和全局趋势等进行仔细地分析,然后再选择适宜的方法。
- 柴旭荣黄元仿苑小勇
- 关键词:土壤属性克里格方法
-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性质与玉米生长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26
- 2010年
- 通过种植前对土壤进行不同耕作处理试验,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和耕作深度(30 cm,35 cm,45 cm)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Zea mays L)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耕作方式对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土壤微生物总量、玉米根系生长的影响表现为:深松耕作>传统耕作>免耕。其中,深松耕作对表层土壤(0~25 cm)容重降低作用大于深层土壤(25~45 cm);对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微生物总量、促进玉米根系生长方面的作用,深层土壤大于表层土壤;从不同耕作深度进行比较,深松45 cm>深松35 cm>深松30 cm>传统耕作,即耕作越深,对土壤物理性状和作物根系生长影响越大。不同耕作处理间玉米产量无显著性差异。综合研究区的土壤性质、作物生长、自然环境等因素,雨养农区可采用免耕—深松的循环耕作模式,改良土壤性质,提高经济效益。
- 梁金凤齐庆振贾小红宫少俊黄元仿
- 关键词:深松免耕土壤容重根长密度
- 可拓理论在矿区土地破坏程度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14
- 2010年
- 将矿区破坏土地、评价指标、指标现状结合为一体,利用可拓集理论,通过关联函数,给出了各评价指标影响矿区土地破坏程度的量化描述,进而确定了所选矿区土地的破坏程度,并结合Arcmap软件精确确定了不同破坏程度土地的面积;采用了集值统计的方法确定了物元特征权重,从而提高了评价的精确性;科学地确定了评价单元划分要求,使得评价结果更能指导实际工作,评价结果能够为矿区破坏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有利的依据,同时也证明了可拓理论在矿区土地破坏程度评价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 金洪波张世文黄元仿
- 关键词:可拓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