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1204)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2
相关作者:郜发宝郭应坤宋彬李学明毛怡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 1篇心电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疾病
  • 1篇心肌纤维
  • 1篇心肌纤维化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结构
  • 1篇心脏结构及功...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瘤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评价
  • 1篇脏结
  • 1篇体层摄影
  • 1篇体层摄影术
  • 1篇脾肿瘤
  • 1篇脾窦岸细胞血...

机构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3篇郜发宝
  • 2篇郭应坤
  • 1篇余建群
  • 1篇夏睿
  • 1篇刘婷
  • 1篇毛怡
  • 1篇李学明
  • 1篇廖继春
  • 1篇宋彬
  • 1篇李真林
  • 1篇张丽芝

传媒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华核医学与...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探讨脾窦岸细胞血管瘤(LCA)的临床及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LCA患者资料,其中9例行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行腹部MR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同时行CT和MR检查。观察临床特征、CT以及MRI表现,并总结其影像特点。结果8例患者表现为脾大,无明显脾功能亢进症状;10例表现为多发的类圆形低密度病变,2例为单发病灶;12例均未见钙化以及包膜。CT扫描7例病灶边界清楚,3例边界欠清,平扫病灶多表现为稍低密度结节或脾脏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为低密度结节,呈逐渐缓慢强化。在MRI上所有病灶边界清楚,呈长T1以及混杂长T2信号,其内可见点状低T2信号影,钆增强扫描呈高信号,并逐渐强化;在DWI、ADC图上病灶相对于正常的脾组织扩散增加。结论LCA在CT和MR图像上有一定的特异性,有助于临床诊断。
毛怡李学明郭应坤余建群宋彬郜发宝
关键词:脾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MR回顾性门控与心电呼吸触发快速小角度激发序列在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7.0TMR回顾性门控快速小角度激发(FLASH)序列与心电呼吸触发FLASH序列在测量心脏结构及功能方面的差异。方法对10只正常ICR小鼠行MR短轴面多层扫描,并选出位于其中央乳头肌平面进行FLASH—cine亮血、FLASH—cine—Blackblood(黑血)、回顾性门控快速小角度激发饱和电影序列(IG—FLASH—sat—cine黑血)及IG—FLASH—cine亮血序列扫描。在以上电影序列所得图像中,采用手工绘制ROI的办法(测量3次后求平均值)分别测出以上每个序列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小鼠的左心室面积,并分别求出该层面上心肌增厚的面积及心腔由收缩末期到舒张末期所增加的面积;并从心脏收缩末期图像的左心室心肌等分的位置取8个ROI,分别测出其心肌信号强度,求出其x^-±s,并得出变异系数值,并对以上测出的左心室心肌增厚面积、心腔增加面积及心肌8个ROI信号强度的变异系数值用配对t检验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触发的黑血序列所得心脏功能参数[心肌增厚面积(0.090±0.014)cm^2,心腔增加的面积(0.060±0.012)cm^2]与采用心电呼吸触发的黑血序列所得心脏功能参数[心肌增厚面积(0.100±0.018)cm^2,心腔增加的面积(0.06±0.024)cm^2]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肌增厚面积t=0,P=1,心室增加的面积t=2.12,P=0.06),自触发的亮血序列所得心脏功能参数[心肌增厚面积(0.090±0.019)cm^2,心腔增加的面积(0.050±0.015)cm^2]与采用心电呼吸触发的亮血序列所得心脏功能参数[(0.100±0.018)cm。,心腔增加的面积(0.060±0.014)cm^2]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心肌增厚面积t值分别为1.56、2.08,P值分别为0.15、0.07),自触发的亮血序列所得心肌信号变异系数值(0.040±0.015)与采用心电呼吸触发的亮血序列所得心肌信号变异系数值(0.050±0.01
夏睿廖继春刘婷张丽芝郜发宝
关键词:心脏动物实验
心肌纤维化的分子影像学评价被引量:2
2013年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对心肌纤维化的干预甚至逆转已成为心脏病防治的新靶标。目前,心肌纤维化的检测临床常用心肌活组织检查和血清代谢物检测,但限制较多,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求。分子影像学技术可实现活体、无创、量化和靶向特异性评价心肌纤维化的有无、程度及转归,以便早期进行临床评估和干预。现阶段可用于心肌纤维化评价的分子影像技术主要包括SPECT、PET及MRI,不久的将来有望出现相应的分子影像探针用于心肌纤维化的超声靶向评价。
郭应坤李真林郜发宝
关键词:心肌疾病纤维变性分子显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