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0625008)

作品数:7 被引量:52H指数:5
相关作者:丁林张利云蔡福龙许强杨迪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青藏
  • 6篇青藏高原
  • 3篇盆地
  • 3篇前陆
  • 3篇前陆盆地
  • 3篇陆盆
  • 3篇火山岩
  • 3篇钾质
  • 3篇钾质火山岩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新生代
  • 2篇雅鲁藏布江缝...
  • 2篇碎屑
  • 2篇碎屑岩
  • 2篇青藏高原北部
  • 2篇中新世
  • 2篇周缘前陆盆地
  • 2篇物源分析
  • 2篇缝合带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9篇丁林
  • 6篇蔡福龙
  • 5篇许强
  • 5篇张利云
  • 3篇张清海
  • 3篇杨迪
  • 3篇江东辉
  • 2篇来庆洲
  • 2篇刘嘉麒
  • 2篇刘德亮
  • 2篇徐晓霞
  • 1篇郭正府
  • 1篇岳雅慧
  • 1篇史仁灯
  • 1篇刘静
  • 1篇钟大赉

传媒

  • 3篇地质科学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岩石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6篇2009
  • 2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现代食草动物牙齿珐琅质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古高度重建意义被引量:6
2009年
食草动物牙齿珐琅质具有非常强的抗成岩改造特征,被认为是研究生态环境变化和重建古高度的理想载体之一.对青藏高原腹地现代食草动物(牦牛、藏野驴、藏羚羊)牙齿珐琅质的稳定同位素进行了分析,拉萨地块和羌塘南部地区食草动物牙齿珐琅质δ13C(PDB)平均值为-11.3‰±1.1‰,羌塘北部和可可西里地区为-10.2‰±1.4‰,与高原以C3植物为主的植被景观是一致的;δ18O(PDB)值也同样表现出从南向北逐渐升高的趋势,喜马拉雅山地区吉隆盆地平均值最低,为-11.8‰±3.4‰,拉萨地块和羌塘南部地区平均值为-11.1‰±1.1‰,羌塘北部和可可西里地区最高,为-9.0‰±1.1‰.食草动物牙齿珐琅质氧同位素是河水(或降水)与食物(植物)氧同位素的混合,不适合直接用来进行高度预测.建立了高原现代食草动物牙齿珐琅质氧同位素对降水、植被及高度的响应关系,为利用食草动物牙齿化石氧同位素重建青藏高原古高度提供了依据.
许强丁林张利云杨迪蔡福龙来庆洲刘静史仁灯
关键词:食草动物青藏高原
冈底斯—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前陆盆地系统及构造演化被引量:12
2009年
碰撞带前陆盆地的建立是大陆碰撞的直接标志和随后造山带构造变形的忠实记录。本文对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前后发育在拉萨地块上的冈底斯弧背前陆盆地,同碰撞产生的雅鲁藏布江周缘前陆盆地,以及碰撞后陆内变形产生的喜马拉雅前陆盆地的沉积地层演化以及碎屑锆石物源特征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结合前人及我们近些年的研究成果,认为冈底斯岛弧北侧发育一个典型的弧背前陆盆地系统而不是以前普遍接受的伸展盆地。除传统认为的喜马拉雅前陆盆地系统外,在碰撞造山带中还发育一个雅鲁藏布江前陆盆地系统,它是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以后,欧亚板块加载到印度被动大陆边缘产生的典型周缘前陆盆地。上述2个造山带前陆盆地系统的识别,大大提高了对新特提斯洋俯冲、碰撞过程的认识。造山带前陆盆地证据指示,新特提斯洋至少于140 Ma以前就已开始俯冲,110 Ma俯冲速度开始提高,在65 Ma前后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发生碰撞,喜马拉雅山于40 Ma开始隆升,其剥蚀物质大量堆积在喜马拉雅前陆盆地中。
丁林蔡福龙张清海张利云许强杨迪刘德亮钟大赉
关键词:青藏高原前陆盆地沉积地层
藏北可可西里中新世钾质火山岩矿物化学及温压计算
2009年
对藏北可可西里中新世钾质火山岩的主要斑晶矿物化学成份进行了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火山岩中的辉石为普通辉石、紫苏辉石和古铜辉石,角闪石为钙质角闪石,云母为钛铁黑云母和富铁黑云母,长石为中长石、更长石、钠透长石和透长石,不透明矿物主要为钛铁矿和磁铁矿,可见钛铁矿-磁铁矿固溶体。根据火山岩中单斜辉石-熔体温压计估算的辉石斑晶的形成温度和压力分别为1 065~1 100℃和5.3~9.1 kbar。二辉石地质温度计结果表明,辉石的共结温度为976~1 020℃。而钛铁矿-磁铁矿固溶体平衡计算结果表明,钛-磁铁矿的平衡温度为841~974℃,logfO_2为-13.71~-10.87。研究结果显示,可可西里火山岩岩浆房的埋深深度小于30 km,中-酸性系列火山岩是岩浆房在相对低压条件下的中上部地壳部位,经分离结晶后形成。
江东辉刘嘉麒郭正府丁林
关键词:青藏高原矿物化学
藏东南超镁铁质岩墙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
2009年
青藏高原东南部出露有大量近东西向展布的(超)镁铁质岩墙,锆石U-Pb年龄聚集在145~130 Ma之间。矿物学及岩石学结果显示:哲古错地区的亚碱性超镁铁苦橄质岩石源于150~180 km深处,5~6 GPa下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地幔高比率的部分熔融;碱性超镁铁质岩石源于石榴石—尖晶石二辉橄榄岩转换带,是低比率部分熔融的产物;镁铁质岩石的岩浆在演化过程中遭受了低压下结晶分离作用的改造,不能代表原始岩浆的成份。藏东南(超)镁铁质岩石是不同深度地幔物质不同比率部分熔融的产物,亚碱性超镁铁苦橄质岩墙的出现指示了晚侏罗—早白垩印度板块北缘存在的高比率部分熔融的岩浆活动事件,暗示了地幔柱的存在和影响。
徐晓霞丁林许强蔡福龙张清海张利云来庆洲
关键词:青藏高原
雅鲁藏布江周缘前陆盆地物源分析及构造演化被引量:13
2008年
本文通过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南侧江孜和岗巴地区晚白垩世-古近纪沉积地层的碎屑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铬尖晶石电子探针分析,揭示了碰撞前后沉积盆地的物源区变化,提供了盆地和造山带早期的演化历史。江孜地区上白垩统宗卓组属于弧-陆或陆-陆碰撞背景下的海沟沉积。日朗砾岩中的岩屑质长石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反映有大洋岛弧物质的注入,物源区为大洋岛弧或增生楔。上古新统-下始新统甲查拉组长石质岩屑砂岩反映了冈底斯岛弧和再循环造山带物源区特征,是陆-陆碰撞背景下形成的周缘前陆盆地的前渊沉积。岗巴地区古新统基堵拉组石英砂岩表现为印度大陆内部物源区特征,而始新统遮普惹组岩屑砂岩为再循环造山带和冈底斯岛弧物源区。沉积特征和物源区综合研究表明,雅鲁藏布江周缘前陆盆地在古新世期间开始发育,它指示了印度与欧亚板块的初始碰撞时间。
蔡福龙丁林张清海徐晓霞岳雅慧张利云许强
关键词: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周缘前陆盆地碎屑岩物源分析
雅鲁藏布江周缘前陆盆地物源分析及构造演化
本文通过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南侧江孜和岗巴地区晚白垩世—古近纪沉积地层的碎屑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铬尖晶石电子探针分析,揭示了碰撞前后沉积盆地的物源区变化,提供了盆地和造山带早期的演化历史。江孜地区上白垩统宗卓组属于弧-陆或陆...
蔡福龙丁林张清海徐晓霞岳雅慧张利云许强
关键词: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周缘前陆盆地碎屑岩物源分析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地区新生代钾质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被引量:13
2008年
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地区分布的中新世钾质火山岩(7.77~17.82Ma)主要为粗面安山岩、粗面岩和少量次火山相的流纹斑岩。主量、微量元素及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套钾质火山岩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明显亏损Nb-Ta-Ti元素,具有较高的^(87)Sr/^(86)Sr:0.707346~0.714915,较低的ε_(Nd)值:-3.70~-6.97,和较高的放射性成因Pb同位素组成(^(207)Pb/^(204)Pb=15.65~15.76,^(208)Ph/^(204)Pb=38.98~39.35,^(206)Pb/^(204)Pb=18.67~18.78)。上述特征指示岩浆源区可能是与古俯冲消减物质有关的EMⅡ型富集地幔。三大岩类的地球化学成分变异表明:该钾质火山岩系列是富集地幔(金云母-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和金云母-石榴石二辉橄榄岩)低度部分熔融产生的母岩浆经过较强结晶分异形成的,其中流纹斑岩在岩浆后期可能经历了更为复杂的地壳混染和结晶分异过程。
江东辉刘嘉麒丁林
关键词:青藏高原钾质火山岩新生代
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地区新生代钾质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地区分布的中新世钾质火山岩(7.77~17.82Ma)主要为粗面安山岩、粗面岩和少量次火山相的流纹斑岩。主量、微量元素及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套钾质火山岩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
江东辉刘嘉麒丁林
关键词:青藏高原钾质火山岩新生代
文献传递
藏北中中新世淡色花岗岩及流纹岩的成因:对高原北部边界地壳加厚过程和隆升时代的制约被引量:9
2012年
淡色花岗岩的研究对了解大陆碰撞造山带地壳增厚过程、陆壳深熔作用甚至高原隆升具有重要意义.野外调查表明,可可西里湖地区发育中中新世二云母淡色花岗岩和流纹岩.针对布喀达坂二云母淡色花岗岩和科考湖、马兰山、湖东梁流纹岩进行了锆石U-Pb、白云母和透长石40Ar/39Ar定年以及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布喀达坂淡色花岗岩的锆石U-Pb结晶年龄为9.7±0.2Ma,白云母40Ar/39Ar冷却年龄为6.88±0.19Ma.科考湖和马兰山流纹岩喷发年龄分别为14.5±0.8和9.37±0.30Ma.所有岩石富SiO2(70.99%~73.59%),Al2O3(14.39%~15.25%)和K2O(3.78%~5.50%),而贫Fe2O3(0.58%~1.56%),MgO(0.11%~0.44%)和CaO(0.59%~1.19%),属于强过铝质岩石(A/CNK=1.11~1.21),稀土元素呈现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18~0.39),具有高87Sr/86Sri(0.7124~0.7143)和低εNd(9Ma)(-5.5~-7.1)的特征.可可西里湖地区中中新世二云母淡色花岗岩和流纹岩一致具有典型的S-型花岗岩特征.其岩石成因机制可能为:昆仑左行走滑断裂的活动引发断裂末端局部地区东西向伸展减压,导致增厚的中下地壳变泥质岩石白云母脱水部分熔融,形成可可西里湖地区壳源岩浆岩.可可西里湖地区淡色花岗岩的侵位或流纹岩的喷出表明,在15Ma之前,藏北地壳大规模的缩短加厚作用就已经完成.同时,暗示藏北至少在15Ma可能就已经达到或接近现今的海拔高度(~5000m).
张利云丁林杨迪许强蔡福龙刘德亮
关键词:淡色花岗岩流纹岩高原隆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