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E11110705881105)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杨伟宪乔树宾胡奉环袁建松刘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导管
  • 2篇导管消融
  • 2篇导管消融术
  • 2篇心肌
  • 2篇心肌病
  • 2篇消融
  • 2篇消融术
  • 2篇化学消融
  • 2篇肌病
  • 2篇厚型
  • 2篇肥厚
  • 2篇肥厚型
  • 1篇心脏
  • 1篇心脏传导
  • 1篇心脏传导阻滞
  • 1篇型心
  • 1篇三度房室传导...
  • 1篇晚发
  • 1篇利钠
  • 1篇利钠肽

机构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2篇袁建松
  • 2篇胡奉环
  • 2篇乔树宾
  • 2篇杨伟宪
  • 1篇崔锦刚
  • 1篇刘蓉
  • 1篇刘蓉

传媒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肥厚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术后合并晚发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五例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分析肥厚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术后合并晚发三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肥厚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术患者235例中合并晚发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5例患者中合并晚发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者5例,发生率为2.1%。5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l例,中位年龄46岁(33~64岁),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70~100mmHg(1mmHg=0.133kPa),消融间隔支1~2支,无水酒精用量中位数为1.8ml(1.4~4.3m1),其中4例术中曾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晚发时间为术后32h(28~120h),R—R最长间歇为30s。5例患者中3例发生晕厥,其中2例发生阿斯综合征。5例患者均及时发现,再次置人临时起搏器后心律恢复正常。结论肥厚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术后晚发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低,但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应延长临时起搏器置入时间,术后严密监测心律变化,适当延长住院时间。
刘蓉乔树宾胡奉环杨伟宪袁建松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心脏传导阻滞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化学消融术后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的变化特点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化学消融术后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我院化学消融患者82例,术前采用酶联免疫的方法测定NT-proBNP水平,对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50例完成1年门诊或住院随访的患者术后2天及1年时复查超声心动图及NT-proBNP水平,分析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中影响NT-proBNP水平的因素,比较术前,术后2天及随访1年时NT-proBNP变化特点。结果:82例患者术前测定NT-proBNP水平,41例高NT-proBNP水平患者的室间隔厚度[(23.66±6.46)mm vs(20.79±4.56)mm,P=0.035],左心室后壁厚度[(12.79±2.99)mm vs(11.50±2.35)mm,P=0.048],最大左心室厚度[(28.03±5.66)mm vs(25.18±4.81)mm,P=0.027],左心房内径[(40.73±4.86)mm vs(38.08±6.17)mm,P=0.049]均显著高于41例低NT-proBNP水平患者。50例完成1年随访的患者术后2天NT-proBNP水平较术前升高[(1841.79±1310.88)fmol/ml vs(1552.15±951.57)fmol/ml,P=0.066],1年随访时NT-proBNP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1038.46±714.03)fmol/ml vs(1552.15±951.57)fmol/ml,P=0.000]。结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NT-proBNP水平受心房大小及心室肥厚程度影响,长期随访NT-proBNP水平显著下降。
刘蓉袁建松胡奉环杨伟宪崔锦刚乔树宾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