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71022)

作品数:18 被引量:390H指数:13
相关作者:毛炜峄王润孙占东高前兆沈永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气象局阿克苏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中国沙漠气象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 9篇水利工程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径流
  • 4篇塔里木河
  • 4篇流域
  • 3篇水位
  • 3篇水位变化
  • 3篇环流
  • 3篇河流域
  • 3篇洪水
  • 2篇生态
  • 2篇生态环境
  • 2篇湿地
  • 2篇湿地生态
  • 2篇水文
  • 2篇塔里木河流域
  • 2篇特大洪水
  • 2篇年径流
  • 2篇年径流量
  • 2篇岱海
  • 2篇径流量
  • 2篇矿化

机构

  • 11篇中国科学院
  • 8篇新疆气象局
  • 7篇阿克苏水文水...
  • 4篇和田地区气象...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新疆水文水资...
  • 2篇塔里木河流域...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阿克苏地区水...
  • 1篇塔城地区水文...
  • 1篇新疆巴音郭楞...

作者

  • 9篇毛炜峄
  • 6篇孙占东
  • 6篇王润
  • 4篇沈永平
  • 4篇王顺德
  • 4篇高前兆
  • 3篇万洪秀
  • 2篇王彦国
  • 2篇王进
  • 2篇董克鹏
  • 2篇程鹏
  • 2篇张建岗
  • 1篇李金莲
  • 1篇姜加虎
  • 1篇王亚俊
  • 1篇严宇红
  • 1篇刘超英
  • 1篇张克存
  • 1篇江远安
  • 1篇屈建军

传媒

  • 6篇冰川冻土
  • 4篇干旱区研究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中国沙漠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沙漠与绿洲气...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3篇2008
  • 8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生态输水对沙漠化逆转的影响被引量:69
2007年
自2000年起实施向塔里木河下游应急生态输水以来,通过修建从博斯腾湖引水的第二输水系统和上、中游综合治理与灌区节水改造,5a累计从大西海子水库输水17.64亿m3,沿河自上至下改善生态面积达800km2,补给地下水11亿m3,实现了下游河道季节流水和尾闾的积水,并使地下水位回升,初步恢复了塔里木河下游水流系统。这是下游绿色走廊在极端干旱荒漠生态系统中维持稳定的重要因子,为使其充分发挥生态功能,还需期待绿色走廊的生态植被复苏和扩展,为此,仍需每年继续输水,才能直接发挥防沙治沙效益。
高前兆屈建军王润李宇安俎瑞平张克存
关键词:生态输水塔里木河下游
2002年前后博斯腾湖水位变化及其对中亚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30
2006年
通过对湖泊补给水量的分析,博斯腾湖2002年前后水位由高向低的转折变化是由开都河径流变化造成的.对2002年前后天山南北其它主要湖泊的水位和河流径流变化作了比较分析结论.由于山区河源径流补给组成不同,表现出在同一中亚气候背景下,即2002年前后该地区气温降低而降水东西各有差异,使得天山西段受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2002年后径流仍有增加,具体反映在伊塞克湖、巴尔喀什湖等水位持续上升和托什干河等径流的偏丰;而天山东部的开都河,受降水减少和气温降低对冰川变化的双重影响,2003年以来径流明显减少,导致博斯腾湖的水位持续下降.
王润孙占东高前兆
关键词:水位变化
和田河夏季流量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
利用和田市气象站、和田河上游乌鲁瓦提和同古孜洛克水文站1961~2004年的气温、降水、径流实测资料和NCEP/NCAR500hPa月平均温度资料,分析了和田河夏季流量的变化及其对流域内0℃层高度以及山区气温、降水变化的...
玉苏甫·阿布都拉毛炜峄王永利
文献传递
博斯腾湖水位变动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被引量:39
2006年
根据1955—2002年博斯腾湖水位历史观测记录统计资料,对博斯腾湖水位变动情况进行了分析。有实测资料以来,博斯腾湖水位和面积变动大概有2个主要阶段:1971—1987年,博斯腾湖水位持续下降,平均每年下降0.2m,水面面积减少11.8km2;1987—2002年,博斯腾湖水位持续上升,平均每年上升0.32m,水面面积增加30.3km2。分析表明,博斯腾湖水位变动主要原因是开都河径流量的变化引起的,博斯腾湖流域农业用水及出流量对博斯腾湖水位的变动也有一定的影响。利用相关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了博斯腾湖水位变动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博斯腾湖水位的大幅度变动,对湿地水质、湿地各项资源及湿地功能的充分发挥和利用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针对博斯腾湖水位变动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管理的对策。
万洪秀孙占东王润
关键词:湿地生态环境
影响阿克苏河年径流量变化的前期大气环流指数因子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应用阿克苏河两条支流的年径流量和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74类大气环流月指数资料,分析了年径流量与前一年大气环流月指数之间的关系.用滑动相关法提取初始因子库,建立回归模型和集合分析,得到超级集合回归模型.托什干河年径流量监测序列与超级集合拟合(预测)序列的相关系数达0.8766,而库玛拉克河达到0.8122.用逐级反推法,确定影响两条支流年径流量年际变化的前一年环流指数因子.影响托什干河年径流量年际变化的前期环流指数都以持续1个月的因子居多;影响库玛拉克河年径流量年际变化的前期环流指数都以持续2个月的因子居多,其次是4个月、1个月.影响两条支流年径流量的前期大气环流指数因子的种类、空间分布、时间分布、持续影响时间等差异很大,这些不同与阿克苏河两条支流的流域参数、地表水来源组成、地表径流形成的气象条件等多方面的差异有关.
毛炜峄王铁江远安王进李红德
关键词:年径流环流指数
塔里木河干流输水运行对河流生态功效的分析被引量:26
2008年
塔里木河干流在2005年阿拉尔站的年径流量为57.18×10~8 m^3,属丰水年,上、中、下游耗水量分别为31.63×10~8 m^3、18.93×10~8 m^3、7.206×10~8 m^3。1960-2004年新渠满站水文断面河床总淤积厚度达120 cm,由于河床淤积,洪水漫溢不断增大,导致上游段耗水量呈不断增加趋势。2005年实施了第七次生态输水,向下游"绿色走廊"输水2.80×10~8 m^3。从2000-2005年向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应急输水,共七次累计输水时间900天,前期主要利用开都—孔雀河处在丰水期的有利时机,后期靠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成果和上游三源流的水量增加。总计从博斯腾湖和干流调水25.06×10~8 m^3,自大西海子水库泄洪闸向塔里木河最下游河道输水量达20.40×10~8 m^3。2005年水头连续五次到达台特玛湖,不仅使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生态条件得到了改善,而且也使干流两侧胡杨林生态林草得到较快的恢复,并使塔里木河干流全程流水的受损河流生态系统得到了修复。塔里木河干流区域林草面积142.1×10~4 hm^2,其中上游段46.8×10~4 hm^2,约占干流林草总面积的33.0%,位居第二,中游段81.1×10~4 hm^2,占总面积的57.1%,位居第一,而下游段14.1×10~4 hm^2,占总面积的9.9%,位居第三。结果显示,塔里木河干流上游、中游的植被面积与水量消耗极不协调。2001-2005年上游消耗水量均超过了塔里木河干流初始水权比例下的分配额度。为了保障塔里木河干流实现永久输水和维护其区域生态功能,建议急需对上游河段采取河道整治和疏浚等工程措施,进一步调整干流上、中、下游区水量泄放比例,才能使得塔里木河的综合治理实现生态河流目标。
毛炜峄高前兆秦莉达伟沈永平张建岗王进王顺德
关键词:塔里木河干流
和田河夏季流量对区域0℃层高度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5
2008年
利用和田市气象站的0℃层高度,和田河上游乌鲁瓦提和同古孜洛克水文站的实测流量资料,以及NCEP/NCAR500hPa月平均温度资料,分析了和田河夏季流量的变化、同期流域内0℃层高度情况以及500hPa温度的特征。结果显示:1961—2004年,和田河夏季流量、和田站0℃层高度均呈不显著的线性下降趋势,在1979年分别出现了由丰到枯、由高到低的突变。和田河夏季流量典型偏丰、偏枯年同期500hPa温度距平场有显著差异。在年代际和年际尺度上,和田河夏季流量对流域内0℃层高度变化都有明显的响应。
王永莉玉苏甫·阿布都拉马宏武毛炜峄
塔里木河流域水文特性分析被引量:18
2007年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历史上是九大水系144条河流的总称.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目前形成了"四源一干"的格局.根据水文气象监测资料,从50 a来流域内的降水、蒸发、径流、洪水、泥沙、水质等方面对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成因进行分析.
艾尔肯.吐拉克艾斯卡尔.买买提吐尔逊.肉苏力王晓风沈永平毛炜峄王顺德
关键词:塔里木河河川径流生态环境
1999年夏季中昆仑山北坡诸河冰雪大洪水及其成因分析被引量:13
2007年
1999年盛夏中昆仑山北坡大多数河流出现了有正式水文记录以来的最大洪峰,各河流最大洪峰出现时间存在不一致性,洪峰变化复杂.应用主要河流出山口水文站的逐日流量和降水量,和田气象站的逐日0℃层高度,500 hPa气温以及NCEP/NCAR 500 hPa高度场资料,分析了1999年夏季中昆仑山北坡诸河出现的历史特大洪水特性及其气象成因.这次特大洪水是高空持续高温引起的冰雪融水与产流区出现的暴雨共同作用下的混合型洪水.洪水前期春季到初夏该区域山区降水偏多,高空气温和0℃层高度持续偏低,对高山区的积雪积累极为有利;7月底至8月初和田高空气温和0℃层高度迅速上升并维持数日,使冰雪快速消融,同时山区出现大降水是引发洪水的直接气象成因.在青藏高原东部柴达木盆地上空存在有500 hPa稳定高压,使中亚副热带大槽东移中昆仑山北坡是这次特大洪水发生的环流系统特点.
毛炜峄玉素甫.阿布都拉程鹏董克鹏
塔里木河流域2005年四源流对干流供水径流情势分析被引量:19
2007年
2004年塔里木河流域四条源流出山口天然径流量272.1×108m3,属丰水年,比多年平均值224.9×108m3多47.20×108m3,增加21.0%;比20世纪90年代平均241.9×108m3多30.20×108m3,增加12.8%,在1957-2005年49 a水文系列中排名第5位.其中,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3条源流与多年均值比较,增幅达22%~25%,开都-孔雀河为平略偏丰.四条源流入塔里木河总水量为56.88×108m3,占四条源流出山口天然径流总量的20.9%.根据现今塔里木河综合治理,仍需要制定长远的全面流域规划,以生态系统建设为根本,从工程上、宏观水量控制管理上、经济上和科技手段上,保障实现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谢富明毛炜峄张建岗高前兆沈永平王进王顺德
关键词:塔里木河流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