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908-02-01-03)

作品数:15 被引量:166H指数:9
相关作者:徐兆礼蔡树群龙小敏沈盎绿王盛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4篇天文地球
  • 4篇农业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浮游
  • 5篇浮游动物
  • 3篇优势种
  • 2篇枝角类
  • 2篇生态类型
  • 2篇污染
  • 2篇近海
  • 1篇大亚湾海域
  • 1篇东沙隆起
  • 1篇动力机制
  • 1篇多氯联苯
  • 1篇多样性
  • 1篇盐岩
  • 1篇油藏
  • 1篇有机锡
  • 1篇有利区带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法
  • 1篇渔场
  • 1篇三维数值模拟

机构

  • 8篇中国水产科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8篇徐兆礼
  • 4篇蔡树群
  • 3篇龙小敏
  • 2篇张文静
  • 2篇袁骐
  • 2篇吴仁豪
  • 2篇王云龙
  • 2篇沈盎绿
  • 2篇王盛安
  • 1篇李庆欣
  • 1篇张偲
  • 1篇陈华
  • 1篇李适宇
  • 1篇陈荣裕
  • 1篇李新正
  • 1篇尹浩
  • 1篇蔡伟叙
  • 1篇蔡萌
  • 1篇陈佳杰
  • 1篇高倩

传媒

  • 5篇热带海洋学报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水产学报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年份

  • 3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6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海浮游枝角类和涟虫类生态适应性被引量:18
2007年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00′N、118°30′-128°00′E海域4个季节海洋综合调查资料,以及2002-2003年长江口外海29°00′-32°00′N、122°00′-123°30′E海域4个季节资料,对浮游枝角类、涟虫类丰度和同步的表层温、盐度数据进行曲线拟合,构造数学模型,计算各物种分布的最适温度和盐度,分析其地理分布和生态特征,确定物种的生态类型。结果表明:鸟喙尖头溞(Penilia avirostris)、肥胖三角溞(Evadne tergestina)是亚热带近海种,具有广温广盐的生态特征;诺氏三角溞(Evadne nordmanni)、萨氏异涟虫(Heterocumasarst)和细长涟虫(Iphinoe tenera)是亚热带外海种,其中诺氏三角溞具有暖温种的特征,后两种涟虫(Bodotria ovalis)是典型的亚热带外海种;卵圆涟虫仅仅在长江口近海出现,是亚热带近海种。东海浮游枝角类大多数物种最适盐度偏低,尤其是鸟喙尖头溞和肥胖三角溞,它们的高丰度分布区是沿岸水团的标志。
徐兆礼高倩陈华陈佳杰蔡萌
关键词:浮游动物枝角类生态类型
东海浮游糠虾类生态类型划分及其对水团的指示作用被引量:15
2007年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对浮游糠虾类丰度和同步的表层温、盐度数据进行曲线拟合,构造数学模型,计算糠虾类分布的最适温度和盐度,分析其地理分布和季节分布特征,确定物种的生态类型.结果表明:宽尾刺糠虾(Acanthomysis latiscauda)、漂浮囊糠虾(Gastrosaccus pelagicus)、中华节糠虾(Siriel-la sinensis)和美丽拟节糠虾(Hemisiriella pulchra)是亚热带近海种,同时具有暖温种的特征;极小假近糠虾(Pseudanchialina pusilla)、东方原糠虾(Promysis orientalis)、小红糠虾(Erythropsminuta)和双眼准异糠虾(Anisomysis bipartoculata)虽是亚热带外海种,但具有热带大洋种特征.东海浮游糠虾类大多数物种的最适温、盐度偏低,冬春季在东海近海有更多的分布,因而具有暖温近海类型的生物学特征,这是该类浮游动物区别于其它浮游动物类群的重要特征.宽尾刺糠虾、中华节糠虾和美丽拟节糠虾的较高丰度区,也正是长江冲淡水与暖流水团交汇、沿岸水团与外海高盐水团交汇的位置.小红糠虾和双眼准异糠虾可作为暖流指示种.四刺端糠虾(Doxomysis quadrispinosa)和东方原糠虾是台湾暖流指示种.其它种均不是良好的水团指示种.
徐兆礼沈盎绿
关键词:浮游动物生态类型
一个三维水质预测模式在茂名近海的应用被引量:1
2006年
通过建立一个三维陆架海数值模式来预报近海潮流、COD和油类浓度的对流扩散,并应用于沿岸海区—茂名近海海域的工程前期数值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海区潮流的涨落与实测结果吻合;污染物在近海对流、扩散情形基本合理。这表明该模式可适合应用于河口、近岸等涉海海洋工程海域的流场及水质的三维数值预测,为相关的水动力环境要素和水质影响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蔡树群蔡伟叙龙小敏
关键词:水质污染扩散近海
琼州海峡的一个三维泥沙扩散模式
2006年
通过建立一个三维陆架海数值模式来预报近海潮流和泥沙浓度的对流扩散,并应用于琼州海峡跨海工程的前期数值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海区潮流的涨落、岸线形状、海底地形及源强位置与泥沙在近海的输运扩散关系密切,模拟情形基本合理,表明该模式适合应用于河口、近岸等涉海海洋工程海域的流场及泥沙扩散的三维数值预测,为相关的水动力环境要素和水质影响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蔡树群龙小敏吴仁豪张文静
关键词:泥沙近海
东海浮游糠虾类优势种的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用生态特征指标分析和聚集强度测度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东海浮游糠虾类优势种的数量变化和生态适应.结果表明,春、夏和冬三季糠虾类占优势的有漂浮囊糠虾(Gastrosaccus pelagicus)、中华节糠虾(Siriella sinensis)和美丽拟节糠虾(Hemisiriella pulchra)等3种,属暖温种.秋季优势种有四刺端糠虾(Doxomysis quadrispinosa)、宽尾刺糠虾(Acanthomysis latiscauda)和极小假近糠虾(Pseudanchialina pusilla)等3种,属暖水种.东海浮游糠虾类暖温种丰度低,出现率和聚集强度较低;暖水种相反,往往具有较高的丰度、聚集强度和出现率.[中国水产科学,2006,13(3):432-439]
徐兆礼袁骐王云龙
关键词:浮游动物优势种
海产品有毒物质污染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07年
海产品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近年来随着海洋环境污染的加剧,海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日趋严重。目前,贝毒、多氯联苯、有机锡等是影响我国海洋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毒害物质。深入了解这些物质的检测方法、在生物体内的累积、生物降解的方式对控制海产品的质量安全有重要意义。对这些方面近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为今后相关的科学研究和有关部门对海产品质量安全决策提供参考。
张偲尹浩李庆欣
关键词:海产品多氯联苯有机锡
大亚湾海域潮流和余流的三维数值模拟被引量:22
2007年
用三维陆架海模式(HAMSOM)对大亚湾海域的潮汐、潮流和余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给出了潮流性质、主要分潮的潮流椭圆和余流。计算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域的潮流性质以不正规半日潮为主,水平潮流具有明显的往复流性质,主要呈南-北方向,落潮流速比涨潮流速大,其中表层M2分潮最大流速为25.3cm.s-1。流速受地形的影响,在大辣甲和黄毛山岛之间以及两岛与岸之间的区域流速较大,尤其在湾的东北角狭长地形处流最急,流速最大;靠近岸边流速较小,水平速度的垂向变化不大。夏季湾内余流较小,海域自净能力较弱。冬季湾内水体的自净能力随流场强度加强而加强。
吴仁豪蔡树群王盛安张文静
关键词:数值模拟潮汐
东海浮游枝角类生态学研究被引量:11
2006年
根据1997~2000年在东海23°30′~33°00′N、118°30′~128°00′E海域4个季节的海洋调查资料,探讨了东海浮游枝角类生态特征、数量变化和相应的动力学。结果表明,枝角类丰度夏季最高(17.16 ind.(100 m3)-1),秋季(14.68 ind.(100 m3)-1)次之,春季(0.63 ind.(100 m3)-1)较低,冬季该类未出现。春、夏、秋季的肥胖三角氵蚤(Evadne tergestina)和夏季的鸟喙尖头氵蚤(Penilia avirostris)是影响枝角类数量分布的主要种;春、夏、秋季枝角类总丰度与盐度呈负线性相关关系,与水温相关关系不显著。枝角类较高丰度区常位于沿岸淡水水团与其他水团交汇处偏沿岸水一侧。其数量变化动力主要来自沿岸冲淡水势力,特别是长江冲淡水势力的消长。枝角类在东海出现率较低,有一定的集群性,较高丰度的分布基本上局限在冲淡水势力影响范围内,其高丰度的水域是沿岸水团的一个重要标志。
徐兆礼王云龙袁骐
关键词:浮游动物枝角类生态特征
南海春季南沙海区上层暖水及其动力机制的数值研究
2006年
通过对南海春季(2002年2-5月)南沙海区月平均海面温度的卫星遥感资料及2002年5月的现场实测的CTD资料分析表明,该海域春季位于巴拉望岛西部的上层水体存在着一强度相对较弱的暖水舌,该暖水明显不同于巴拉巴克海峡东南部的冷水,且其相对温差从冬季到春季逐渐减弱.根据现场实测资料,利用P矢量方法对流场进行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暖水区所在的流场位于一个反气旋性弯曲的范围内.通过一个单层/两层耦合模式,利用与观测同一时期的风应力卫星遥感资料,来探讨该暖水所对应的反气旋性弯曲流场形成的动力机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反气旋性弯曲很可能是冬季遗留下来的残留反气旋涡,而不太可能是由苏禄海通过巴拉巴克海峡的进入南海的入流所形成.
蔡树群龙小敏王盛安陈荣裕
关键词:水交换季风
瓯江口海域夏、秋季口足目和十足目虾类分布特征被引量:27
2009年
采用2007年6月和9月瓯江口海域2个航次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瓯江口海域甲壳动物口足目(Hoplocarida)和十足目(Decapoda)中虾类的资源密度、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等分布,探讨优势种、地形地貌、水团、温度和盐度等因素变化对这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次拖网调查中,共鉴定口足目2种和虾类17种。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和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是6月的关键种,口虾蛄是9月的关键种。6月和9月2类优势甲壳动物平均质量密度分别为41.14kg/km2和32.36kg/km2,尾数密度为18.41×103ind/km2和10.66×103ind/km2。质量密度与尾数密度分布趋势一致,即调查水域东部高于西部,南部高于北部。6月,种间分布较均匀,物种数多,多样性指数值(H′)较高;9月,在群岛外侧,由于口虾蛄在质量密度上形成单一优势种,导致质量多样性指数下降;但在尾数密度上,种间分布较均匀,尾数多样性指数值明显高于质量多样性指数值。无论是在6月还是9月,高密度区均出现在瓯江口洞头群岛外侧,特别是东南部受台湾暖流影响的海域。瓯江北口外的冲淡水水团是形成瓯江口北侧口足目和十足目虾类密度、种数和多样性低的重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瓯江冲淡水势力的季节变化是影响瓯江口海域口足目和虾类种类和多样性分布的主要水文因素。
徐兆礼沈盎绿李新正
关键词:口足目虾类渔场优势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