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71053)

作品数:25 被引量:290H指数:10
相关作者:林琳肖玲卢道典许学强于伟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社会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经济管理
  • 9篇建筑科学
  • 7篇社会学
  • 4篇历史地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城市
  • 2篇人口老龄化
  • 2篇骑楼
  • 2篇骑楼建筑
  • 2篇校区
  • 2篇老龄化
  • 2篇建筑
  • 1篇大学城
  • 1篇循环农业
  • 1篇养老
  • 1篇养老服务
  • 1篇意象
  • 1篇语义
  • 1篇语义差别
  • 1篇渊源
  • 1篇直管
  • 1篇人口
  • 1篇人口数
  • 1篇人口数量
  • 1篇弱势群体

机构

  • 22篇中山大学
  • 5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苏州科技学院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 17篇林琳
  • 5篇肖玲
  • 4篇卢道典
  • 3篇许学强
  • 2篇任炳勋
  • 2篇于伟
  • 1篇蔡喆
  • 1篇陈淳
  • 1篇罗欣
  • 1篇孙艳
  • 1篇陈泉
  • 1篇马飞
  • 1篇彭勇
  • 1篇叶荣贵
  • 1篇傅鸣
  • 1篇林敏慧
  • 1篇陈烈
  • 1篇佘丽敏
  • 1篇霍诗雅
  • 1篇杨艳芬

传媒

  • 4篇热带地理
  • 3篇建筑科学
  • 3篇经济地理
  • 2篇地理科学
  • 2篇中国名城
  • 2篇建筑与环境
  • 1篇规划师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人文地理
  • 1篇新建筑
  • 1篇城市问题
  • 1篇南方建筑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现代城市研究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年份

  • 2篇2015
  • 4篇2011
  • 1篇2009
  • 5篇2008
  • 8篇2007
  • 6篇2006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州花都古村落空间布局模式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以广州花都5个古村落为研究案例,发现该5个古村落结合地形地貌与周边池塘形成了自由式的"前塘后村"区域格局和"梳式"总体布局,锅耳山墙三间两廊式天井院落和人字山墙三间两廊式天井院落共同形成了古村落中数量最多的住宅。
林琳卢道典任炳勋
关键词:古村落
我国大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典型模式及改革建议
我国大城市的规划管理权限一直存在"集中"与"下放"的讨论,而相应的规划管理体制也就存在"垂直"和"分权"之分,本文对全国部分大城市规划管理体制进行了梳理,以市、区两级规划管理部门设置及其二者之间关系将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体制...
卢道典蔡喆
关键词:大城市垂直管理
文献传递
基于城市竞争力分析的城市定位——以青岛市为例被引量:26
2007年
城市定位离不开区域条件的分析,但是区域分析不能仅局限于城市所在腹地,应根据需要在不同层次的区域进行综合比较。文章以青岛市为例,借助城市竞争力分析的框架,探讨了城市定位的定量化分析。根据地理学区域的思想,结合研究对象的行政地位和区位特点,从全国、东南沿海、山东省三种层次的区域分析了青岛市的城市地位和竞争力,指出了目前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相对优势和不足,借此对青岛市进行了科学定位。
林琳于伟陈烈
关键词:城市竞争力主成分分析
欧洲工业化与老龄化相关性分析
2008年
以工业化起步较早的欧洲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入手,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在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工业化与老龄化的总体相关特征;揭示人口流动与迁移、人口总量、经济结构是欧洲工业化与人口老龄化相关性的主要原因。
林琳陈泉
关键词:工业化人口老龄化
“绿岛模式”研究——一个循环农业企业案例分析被引量:9
2006年
指出潮州市绿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通过先后实施“果林开发”战略、“种养结合”战略和“旅游带动”战略,经历了“绿岛名、优、稀水果产业基地”、“绿岛猪—沼—果生态农业生产基地”和“绿岛循环农业生产基地”三个阶段的发展,形成了“绿岛模式”。认为“绿岛模式”是基于循环经济理念构建的以旅游业为龙头的循环农业生产系统,在形态上表现为以生态农业旅游区为载体的循环农业生产基地,是一种资源节约型农业企业模式,属于先进的现代农业企业模式之一。
肖玲林琳
关键词:资源节约型社会可持续发展
城市生产方式转变、文化变迁与历史环境保护——对珠江三角洲历史环境保护的启示被引量:5
2007年
首先分析20世纪晚期西方社会经济文化转变,带来折射人类社会文化特征的建成环境风格的转变,从而导致作为建成环境一部分的历史环境保护受到全面重视,保护内容和手段不断拓展。继而揭示了珠三角地区历史环境种类丰富、分区明显、涵盖面广的特点,及保护与经济发展不同步、保护体系单一的问题。并分析21世纪珠三角主要城市也出现后工业化趋势,而文化大省战略将进一步带来对多元文化和地方特色的重现,促使区域重新审视和重视历史环境保护问题。最后借鉴西方的经验,提出通过保护的跨学科、多部门融合,保护内容的多样性和保护主体的多元化,实现多元文化背景下珠三角历史环境保护。
袁媛许学强佘丽敏王磊
关键词:文化变迁历史环境保护珠江三角洲
城市“走鬼”现象的特征与评析——以广州新港西路为例被引量:15
2006年
通过对广州市新港西路“走鬼”现象的调查,揭示了“走鬼”的群体特征与活动规律及其作为弱势群体的内在本质,并对“走鬼”现象与经济发展、正规市场、准入制度、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建议从完善再次分配制度、发挥第三部门的作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再就业制度等方面来改变和消除“走鬼”现象。
林琳马飞周子廉姚苑平罗诗媚温莉方晓宜
关键词:弱势群体
中山大学南校区校前区空间特征分析及建议
2008年
本文以中山大学南校区的4个校前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语义差别法(SD法)和直接观察法等对各个校前区空间的现状特点和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分析位于校园不同功能区的校前区使用者及其行为差异,以及不同的行为特征对空间的需求差异,对不同主导功能的校前区空间提出设计建议。
林琳林敏慧
广东方形围合族落的时空演化及类型划分
2015年
以广东省86个方形围合族落为例,应用文献梳理、实地观察、建筑实测、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其时空演变过程,并对其类型进行划分,研究表明:广东省方形围合族落演化经历了草创期、次密集期、密集创建期和停滞期4个阶段;族落形态由早期的大型与小型相混合,中期大小型均衡稳定,后期向小规模演变;族落的形成机制主要受地理条件、民系迁徙、地域优势和政治因素的综合影响;以角楼、中轴祠堂、围数三因子作为分类的判定标识,运用数学排列组合与八卦分类方法,将族落划分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8种类型,其类型分布总体上呈现南、北、东、西四大聚集区,而且聚集区之间存在散布着以巽型为主的客家民系,并存在西南和西北2个空白区。
任炳勋
基于语义细分法的校园声景评价因子提取——以中山大学南校区为例被引量:14
2015年
目前,声景研究的区域大多为城市公园、园林等公共开敞空间,对于封闭空间或半封闭空间的声景研究较为欠缺,对于校园声景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研究以中山大学南校区为例,运用语义细分法,选取涵盖声景物理属性、社会属性和个人属性的17对语义指标对校园声景进行五级尺度评价,发现影响校园声景评价的3个主要因子为生活、交流与空间感,这三个因子对总变量的覆盖率仅为60%左右,但其对于校园声景的分析与评价是普遍适用的,因此也显示出校园声景的复杂特点。
李竹颖林琳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