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现代甘薯产业化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11-B-09)
- 作品数:22 被引量:111H指数:8
- 相关作者:孙厚俊谢逸萍赵永强徐振张成玲更多>>
- 相关机构: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甘薯产业化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甘薯病毒复合体(SPVD)嫁接对不同品种甘薯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
- 2012年
- 为明确SPVD造成甘薯减产的机理与薯苗内叶绿素含量间的关系,本试验采用病毒嫁接方法对6种甘薯品种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嫁接SPVD病毒后各参试甘薯品种叶绿素含量及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徐紫3的试验结果显示,在生长前期和后期叶绿素降低对甘薯产量造成的影响较大。甘薯品种徐050801处理组与对照组间产量无显著差异,表明其对SPVD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
- 徐振赵永强孙厚俊谢逸萍
- 关键词:甘薯病毒病叶绿素含量
- 甘薯紫纹羽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筛选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对甘薯紫纹羽病(Helicobasidium mompa Tanaka)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适宜该病原菌生长的碳源为淀粉,氮源为硝酸钾,pH为10,菌落直径分别为9.50,8.04,7.52 cm,菌丝在光照、黑暗、光暗交替下均能生长,其中在黑暗条件下生长最好,菌落直径为7.54 cm,菌丝致死温度为50℃、10 min。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了5种杀菌剂对甘薯紫纹羽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5种杀菌剂对甘薯紫纹羽病菌菌丝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97.6%甲基立枯磷和97%氟酰胺效果最佳,EC50值分别为0.28和0.45;87.6%拌种灵的抑制作用其次,EC50值为5.50;96.3%苯醚甲环唑和97%甲基托布津抑制作用相对较差,EC50值分别为17.32和19.12。
- 杨冬静孙厚俊赵永强徐振谢逸萍
-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毒力测定
- 甘薯茎线虫主要侵入途径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明确甘薯茎线虫造成甘薯严重减产的机制。[方法]通过室内及田间试验分析了茎线虫侵入甘薯的主要途径。[结果]苗期茎线虫主要从薯苗基部伤口侵入。在地下部无伤口条件下,薯苗1 g组织内茎线虫数量仅为9.2头,显著低于对照处理的165.2头。薯块表皮对抵御茎线虫侵入具有重要作用,且不同品种薯块表皮对茎线虫的侵入抗性水平不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压茎处理组薯拐及薯块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埋茎处理组。与传统的埋茎处理组相比,通过压茎法种植的薯苗由于地下部没有伤口存在,平均10株薯苗产量增加56.1%,结薯数增加115.8%。[结论]封闭薯苗基部伤口是防治茎线虫病的关键。
- 徐振孙厚俊杨冬静张成玲赵永强谢逸萍
- 关键词:甘薯茎线虫
- 甘薯黑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室内药剂筛选被引量:9
- 2013年
- 本试验对甘薯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 Ellis et Halsted)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适宜该病原菌生长的碳源为乳糖,氮源为酵母膏,pH 9,菌落直径分别为4.28,3.96,5.10 cm。菌丝在光照、黑暗、光暗交替下均能生长,其中在黑暗条件下生长最好,菌落直径为5.01 cm,菌丝致死温度为55℃、10 min或58℃、5 min。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了4种杀菌剂对甘薯黑斑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4种杀菌剂对甘薯黑斑病菌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中96.3%苯醚甲环唑抑制作用最佳,EC50值为2.52;其次为97%甲基托布津,EC50值为7.21;97.6%甲基立枯磷和97%氟酰胺抑制作用相对较差,EC50值分别为454.08和425.99。
- 杨冬静孙厚俊赵永强徐振张成玲谢逸萍
-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毒力测定
- 甘薯病毒病复合体(SPVD)对甘薯产量的影响
- 甘薯病毒病复合体(SPVD)是由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potyvirus,SPFMV)和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weet potato ehlorotic stunt e...
- 赵永强孙厚俊徐振陈晓宇谢逸萍
- 关键词:甘薯病毒病
- 文献传递
- 三株不同镰刀菌对甘薯致病性及7种杀菌剂敏感性测定被引量:1
- 2013年
- 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病害防治和育种工作,利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己唑醇等7种杀菌剂对3株镰刀菌的抑菌毒力。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对3株镰刀菌的抑菌活性最强,EC50最大为0.002 3μg/mL;世苗和己唑醇对12Z-1和12Z-2 2种病菌具有较好的菌丝生长抑制活性,EC50为0.002 5~0.86μg/mL,EC90为11.01~46.48μg/mL,但对12Z-3的抑制活性较低,EC50分别为1.54,12.36μg/mL,EC90分别为1 893.29,1 101.14μg/mL;利用针刺法接种不同甘薯品种,结果表明,烟薯25对12Z-1和12Z-2具有较好的抗耐性,其次分别为栗子香和徐薯18;胜利百号对12Z-3抗耐性好于其他3个品种,其次为烟薯25。
- 张成玲赵永强徐振杨冬静孙厚俊谢逸萍
- 关键词:镰刀菌甘薯药剂
- 镰刀菌胁迫对不同甘薯品种抗氧化酶及MDA含量的影响被引量:8
- 2017年
- 为明确不同甘薯品种与病菌互作中抗氧化酶活性变化与甘薯抗性的关系,选用抗病甘薯品种郑红22、胜利百号和感病品种烟薯25、龙薯9号、徐薯33,利用愈创木酚方法,研究了甘薯与镰刀菌互作过程中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所有甘薯品种在病原菌侵染后3种抗氧化酶活性均分别高于对照,但不同甘薯品种的不同酶上升到高峰的时间和幅度不同。大部分酶活性增加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接种后24 h达到最高。郑红22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胜利百号的CAT活性在接种后6 h达到最高,并且比其他品种增加率都高,随时间延长酶活性增加率逐渐下降。所有甘薯品种在病原菌侵染后MDA含量均分别高于对照,但增加率不同,徐薯33和烟薯25接种后6 h增加率最高,而后逐渐下降,郑红22和胜利百号增加率最低。说明抗氧化酶活性增加率高低与甘薯品种的抗性呈正相关。
- 张成玲杨冬静赵永强徐振谢逸萍孙厚俊
- 关键词:镰刀菌甘薯抗氧化酶丙二醛
- 甘薯病毒病复合体(SPVD)对甘薯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2年
- 为了明确甘薯病毒病复合体(Sweet potato virus disease,SPVD)对我国不同甘薯品种产量的影响,选择徐薯18、徐薯22、徐薯25和徐薯27等4个甘薯品种,分别在同一发病苗床剪取有症苗和无症苗栽种,对其产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栽种后35 d,4个甘薯品种苗床无症苗的SPVD田间病情指数分别为18.06%、0.22%、5.81%和54.56%,苗床有症苗的田间病情指数分别为82.27%、88.14%、78.09%和81.42%;参试的4个甘薯品种收获期产量理论损失率分别为77.84%、80.14%、68.16%和31.06%。
- 赵永强张成玲孙厚俊徐振陈晓宇谢逸萍
- 关键词:甘薯病毒病
- 拔苗和剪苗对甘薯黑痣病发生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拔苗和剪苗对甘薯黑痣病发生的影响。[方法]利用甘薯黑痣病带病种薯育苗,比较拔苗和剪苗对甘薯黑痣病发生的影响。[结果]拔苗栽插会将黑痣病菌携带至大田引起发病,而剪苗则可以有效地阻隔黑痣病菌,防止黑痣病的传播蔓延。[结论]试验结果为控制黑痣病传播和推广剪苗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 赵永强杨冬静孙厚俊徐振张成玲谢逸萍
- 甘薯卷叶病毒复制相关蛋白部分基因克隆及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为明确甘薯卷叶病毒基因的分子特性及其变异,从江苏省徐州市表现卷叶、黄化等症状的甘薯上获得5个分离物(SPLCV1-1、SPLCV2-2、SPLCV3-1、SPLCV3-2、SPLCV4-1),利用PCR方法扩增克隆了这5个分离物的AC1部分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扩增到的5个分离物基因序列均为452个碱基,核苷酸序列一致率较高,为91.8%~99.8%,氨基酸序列一致率为94.0%~100.0%,且氨基酸序列的变异集中在143~166位点。在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上,SPLCV分离物分为2个组,其中组Ⅰ包括日本、韩国、印度、巴西、美国及中国的部分分离物,本研究所得到的4个分离物也位于该组中,其中SPLCV2-2、SPLCV3-1和本研究室2012年得到的江苏省邳州港上分离物SPLCV5-1聚为一簇;组Ⅱ分离物均为中国分离物,且本研究得到的分离物SPLCV3-2也位于该组中。
- 张成玲赵永强孙厚俊杨冬静徐振谢逸萍
- 关键词: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