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GPMR0737)

作品数:2 被引量:52H指数:2
相关作者:刘俊王建平柳振江刘家军付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震局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裂变径迹
  • 1篇找矿
  • 1篇找矿潜力
  • 1篇玲珑花岗岩
  • 1篇隆升
  • 1篇隆升剥蚀
  • 1篇矿床
  • 1篇花岗岩
  • 1篇胶东西北部
  • 1篇剥蚀
  • 1篇剥蚀程度
  • 1篇北部
  • 1篇成矿
  • 1篇成矿深度
  • 1篇成矿系统

机构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2篇刘家军
  • 2篇柳振江
  • 2篇王建平
  • 2篇刘俊
  • 1篇翟裕生
  • 1篇付超

传媒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岩石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矿床变化与保存研究的裂变径迹新途径被引量:21
2008年
矿床形成后的变化与保存是矿床学研究与找矿勘探中一项极其重要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的基础性工作。影响矿床变化与保存的众多因素中,区域隆升与剥蚀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裂变径迹法是研究区域隆升与剥蚀的一种有效手段,它能为我们提供剥蚀速率以及剥蚀量的定量数据。一些产于花岗质岩体内与岩体有成因联系的矿床,其成矿深度可以通过详细的流体包裹体研究来获得。通过成矿深度与岩体剥蚀深度对比分析,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矿床形成后变化保存条件。裂变径迹法与流体包裹体研究相结合是矿床形成后变化与保存研究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王建平翟裕生刘家军柳振江刘俊
关键词:成矿系统裂变径迹成矿深度
胶东西北部金矿剥蚀程度及找矿潜力和方向--来自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的证据被引量:37
2010年
矿床形成后会经历不同形式的变化,区域隆升与剥蚀是影响矿床变化保存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构造-热年代学是目前广泛运用于研究区域隆升剥蚀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以我国最大金矿集中区———胶东西北部金矿及赋矿围岩玲珑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尝试将构造-热年代学引用到矿床成矿后变化与保存研究。通过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测试获得玲珑花岗岩距今110Ma以来的隆升演化历史,结果显示岩体剥蚀速率很小,平均0.0303±0.0044mm.a-1,自金矿形成后区域热-构造运动趋于平静,这对矿床的保存非常有利。胶东金矿成矿深度范围集中于4~10km,根据剥蚀速度计算玲珑花岗岩剥蚀量仅为2.0~4.2km,远未达到金矿最大成矿深度。当前本区金矿勘探和开采深度普遍小于2km,深部金矿找矿潜力良好。
柳振江王建平郑德文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刘家军刘俊付超
关键词:玲珑花岗岩裂变径迹隆升剥蚀找矿潜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