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10Z429)
- 作品数:7 被引量:32H指数:4
- 相关作者:陈万权刘太国李文强王源超郑小波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宁夏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采用Pot2-rep-PCR指纹识别技术对宁夏稻瘟病菌的群体结构进行分析。根据每个菌株的指纹型将2002至2005年在9个地区采集的406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鉴定为65个单元型,其中,单元型NXH7包含176个菌株,占总菌株数的43.3%,在所有年份、地区和大多数水稻品种上出现,是宁夏稻瘟病菌中最广泛适应的单元型。对稻瘟病菌群体的时空变化分析发现,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的稻瘟病菌亚群体间遗传分化不明显(地区间Gst=0.0832,年份间Gst=0.0509),遗传结构相似;不同水稻品种上的亚群体遗传分化明显(Gst=0.2823)。提示寄主的选择作用是宁夏稻瘟病菌群体演化的主要力量。宁夏稻瘟病菌菌株间有较高的相似性,总体相似性大于62%,DNA指纹没有任何清晰的系谱结构,没有任何聚类组被大于60%的bootstrap值支持。提示宁夏稻瘟病菌群体可能是单一的无性系谱占绝对优势。总体而言,宁夏稻瘟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H=0.0963,I=0.1806)。
- 李文强王源超郑小波
- 关键词:稻瘟病菌REP-PCRDNA指纹
- 小麦锈病诊断检测技术简介
- 小麦锈病包括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具有发生区域广、暴发性强、流行频率高、为害损失重等特点,严重威胁着我国小麦的生产安全。本文介绍了3种病害诊断识别的主要方法,涉及田间症状学特征、孢子形态学鉴定、PCR技术以及单克隆抗体...
- 高利陈万权刘太国
- 关键词:小麦锈病分子检测ELISA
- 文献传递
- 宁夏稻瘟病菌的交配型与育性被引量:9
- 2007年
- 用4个高育性标准菌株对2002-2005年在宁夏9个种植水稻的市县采集的460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的交配型和育性进行了测定。在460个菌株中有363个(78.9%)能与4个标准菌株之一杂交产生子囊壳,其余97个(21.1%)菌株不能与4个标准菌株中的任何一个杂交产生子囊壳,是不育菌株。所有363个可育菌株都是交配型MAT1-1的雄性菌株,没有发现交配型是MAT1-2的菌株,也没有发现雌性可育菌株和两性可育菌株。在363个可育菌株中,有79个(21.8%)产生子囊壳、子囊和子囊孢子,其余菌株产生的子囊壳中没有子囊孢子。地理位置、年份和水稻品种对宁夏稻瘟病菌群体的交配型分布和育性没有影响。用PCR技术对宁夏的稻瘟病菌的交配型进行了快速检测,所有460个菌株都属于交配型MAT1-1。这一结果与标准菌株检测的结果一致。只存在一种交配型和缺乏雌性可育菌株表明宁夏稻瘟病菌群体没有有性生殖发生。
- 李文强王源超郑小波
- 关键词:稻瘟病菌有性态育性交配型水稻
- 小麦条锈菌MFLP分子标记体系的建立与优化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建立并优化小麦条锈菌的MFLP技术体系。【方法】以小麦条锈菌混合菌种为材料,通过对DNA提取、限制性内切酶2次酶切、PCR双重扩增等试验因素的选择优化,建立适用于小麦条锈菌的MFLP分析体系。【结果】改良的CTAB/SDS法有较好的破壁效果,所提取的DNA品质良好,完全符合MFLP的操作要求。优化确定的最佳MseⅠ酶切反应时间为4h,预扩增最适退火温度为55℃,选择性扩增使用的模板为预扩增产物的100倍稀释物,其最适退火温度为58℃。【结论】建立的MFLP技术体系可提供清晰、稳定的MFLP指纹图谱,为小麦条锈菌等专性寄生菌的群体遗传学与流行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 曹丽华孟颢光宗现昭刘太国陈万权
-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分子标记
- 分子标记技术在小麦叶锈菌DNA多态性研究中的应用
- 锈菌生理小种毒性的改变是导致抗锈小麦品种"丧失"抗性的主要原因,小种的划分主要是依据病菌对寄主苗期致病性的差异,是对基因的间接反映,不能真实地反应其亲缘关系。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在分子和基因水平认识真菌群体的遗传结...
- 王佳昳刘太国何月秋陈万权
- 关键词:小麦叶锈菌分子标记
- 文献传递
- 小麦条锈菌和叶锈菌的复合PCR检测被引量:2
- 2010年
- 利用真菌β-微管蛋白基因的保守序列和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叶锈菌(Puccinia tri-ticina)的SCAR标记引物,对锈菌孢子与感病小麦叶片总DNA进行复合PCR检测,扩增获得了小麦条锈菌171bp和叶锈菌226 bp的特异性DNA片段,其检测灵敏度可达到50μg.L-1模板DNA浓度水平.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制备小麦锈菌不同种的分子诊断、检测试剂盒.
- 孟颢光曹丽华宗宪昭徐世昌陈万权
- 关键词:PCR检测小麦条锈菌小麦叶锈菌小麦叶片保守序列
- 小麦锈菌夏孢子经盐酸处理后的形态观察被引量:3
- 2008年
- 为了快速区分小麦条锈菌、叶锈菌和秆锈菌,用不同浓度的盐酸处理3种小麦锈菌的新鲜夏孢子和在4℃冰箱内保存4个月以上的锈菌夏孢子,在显微镜下观察夏孢子形态以及原生质体变化。结果表明,24.5%、28.5%、32.5%、36.5%4种浓度的盐酸处理条锈菌夏孢子后其原生质体均浓缩成多个分散的小团。而同样方法处理叶锈菌和秆锈菌新鲜菌种时其原生质体浓缩成一个大团或多个小团,浓缩成一个大团的比例随盐酸浓度的增大而提高;用不同浓度盐酸处理保存4个月以上的2种小麦锈菌时,95%以上的夏孢子原生质体浓缩成多个分散的小团,少数(不超过5%)的夏孢子原生质体浓缩成一个大团。研究还发现叶锈菌和秆锈菌夏孢子活力、盐酸浓度等对夏孢子原生质体浓缩状况有很大影响,且与病菌生理小种有一定的关系。因此,锈菌夏孢子经36.5%浓盐酸处理后的原生质体浓缩状况只能作为小麦锈病田间快速诊断检测的辅助手段,不能作为锈病种类鉴别的唯一标准,必须结合病害症状特征、孢子形态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等进行综合判别。
- 陈万权刘太国余秀梅
- 关键词:病害诊断原生质体盐酸
- 四川省阿坝州小麦条锈菌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5
- 2009年
- 对阿坝及其周边地区条锈病菌生理小种和AFLP多态性进行了研究。49个参试菌株条锈病菌生理小种分为2种类型:水源11致病类群类型和Hybrid46致病类群,分别占44.9%和55.1%,其中水.14和CY32为优势小种。CY31仅在黑水县检测到,云南盐津菌株CY32比例显著高于其他采样点。利用E2M3、FAM3、E7M3、E2M4、E6M4、E4M6、E6M7等7个引物组合,对各菌株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出,共扩增出168条可统计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32条,多态率为19.05%。49个样品AFLP的Dice相似系数范围为:0.4063~1.0,其中阿坝州菌株聚类分析后被分作A、B两组,后者在相似系数0.7814水平上又分为两个亚组。松潘县的菌株中,4个菌株属于A组,9个菌株属于B组第一亚组。6个菌株属于第二亚组。来自黑水县和九寨沟县的菌株均属B组的第二亚组。第二亚组遍及阿坝州各采样点。来自凉山州普格县的菌株与阿坝州的菌株的遗传相似性很低,在相似系数0.73水平时归入C组。但在阿坝和凉山分别个测出1个菌株,与区内其它菌株均不相似,但彼此间相似系数为0.7813;可见四川条锈病菌阿坝群体独立于梁山州群体,但又有一定的联系。来自云南盐津的条锈病菌根据AFLP多态性被划成B组的第三亚组,与普格县菌株相差较大而与阿坝州菌株更相似,其来源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在同一块田中。条锈病菌的组成可以相差很大,遗传相似系数为1.0的菌株一块田内发现两株。松潘青云乡至川主寺沿公路晒场、院坝子上自生麦苗上菌株在不同采样点间病菌也有差别。未发现生理小种和AFLP性之间的关联性。以CY32为例,其AFLP多态性十分明显,菌株分属A、B1、B2、B3等不同类型。表明病菌毒性突变可以在不同遗传背景的菌株中发生,新小种的发生可能不是由1个突变克隆不断繁殖扩大而来。
- 张妍章振羽沈丽姬红丽陈德西康晓惠彭云良
-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
- 中国小麦条锈菌4个主要流行小种的寄生适合度被引量:4
- 2008年
- 以12个全国大面积种植的小麦生产品种和1个高感品种为试材,利用抗性组分法研究了中国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Pst)4个主要流行小种条中32号、条中31号、水源11-14和水源11-4的寄生适合度。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病害量是度量条锈菌生理小种寄生适合度最重要的参数,其次是夏孢子生活力、产孢能力、产孢面积、产孢期,由此提出寄生适合度=(产孢量×侵染概率×夏孢子堆密度×夏孢子萌发率)/潜育期。研究还发现,条中32号的寄生适合度最高,致病性最强,与目前该小种为优势小种的事实相符;水源11-14的寄生适合度较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在抗病育种中应予以高度重视。
- 田慧敏刘太国高利陈万权
-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寄生适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