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201010LX506)

作品数:3 被引量:0H指数:0
相关作者:廖志恩言红兰更多>>
相关机构:百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2篇壮族嘹歌
  • 2篇民歌
  • 1篇人际
  • 1篇人际关系
  • 1篇文化对话
  • 1篇文化间性
  • 1篇跨文化对话

机构

  • 3篇百色学院

作者

  • 2篇廖志恩
  • 1篇言红兰

传媒

  • 2篇百色学院学报
  • 1篇文教资料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壮族嘹歌与苏格兰民歌中思维原型对比研究——以壮族嘹歌之《三月歌》和苏格兰民歌之(The Twa Corbies)为例
2012年
壮族嘹歌和苏格兰民歌分别由壮族劳动人民和苏格兰劳动人民创作,充分体现了两种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壮族嘹歌是中国民间文学的瑰宝,《平果壮族嘹歌》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苏格兰民歌是英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传。通过壮族嘹歌与苏格兰民歌中思维原型的比较,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壮人和苏格兰人的民族性格、思维方式,为壮族及壮族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一些借鉴。
廖志恩
关键词:壮族嘹歌
壮族嘹歌与苏格兰民歌中思维原型对比研究——以壮族嘹歌之《三月歌》和苏格兰民歌之(The Twa Corbies)为例
2012年
壮族嘹歌和苏格兰民歌分别由壮族劳动人民和苏格兰劳动人民创作,充分体现了两个民族不同的社会生活。壮族嘹歌是中国民间文学的瑰宝,《平果壮族嘹歌》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苏格兰民歌是英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通过壮族嘹歌与苏格兰民歌中思维原型的比较,可以更清楚了解壮人和苏格兰人的民族性格、思维方式.为壮族及壮族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一些借鉴。
廖志恩
关键词:壮族嘹歌
文化间性视角下的跨文化对话——以壮英人际关系价值取向为例
2014年
文化间性是国际各民族不同文化的可交流性即文化的开放性。文化间的开放性并不表示对话是平等的,壮族文化作为少数民族本土文化,寻求文化共性是其对外传播并融入国际主流文化的关键。文化间性主义对弱势传播的壮族本土文化进入强势文化领域,进而张扬本土文化的个性,与国际主流文化平等对话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言红兰
关键词:文化间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