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J22B04)
- 作品数:20 被引量:481H指数:12
- 相关作者:冯长春王利伟许顺才刘保奎彭震伟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城镇化进程中传统农区村民城镇迁居意愿分析——基于河南周口问卷调查数据被引量:15
- 2014年
- 城乡人口流动理论是国内外城镇化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视角日趋多元化。以往研究多集中在人口区域流动和外来务工人员城市融入等问题,侧重以城市为切入点,鲜有从农村居民视角出发研究其城镇化迁居意愿和感知的相关研究。从农村居民视角出发,选择传统农区河南省周口市为案例地,选取来自17个村庄的514个样本问卷调查数据,运用Logit计量经济模型,以农村居民属性特征和城镇综合环境评价为切入点,分析农村居民城镇迁居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40岁以下、高中/中专/技校的教育程度、年收入3万元以上的高收入的农村居民群体城镇迁居意愿强烈,农村居民对城镇的教育质量、消费服务和就业机会的满意度评价显著影响其城镇迁移意愿,而对城镇的医疗水平、市容市貌等满意度评价对其城镇迁居意愿影响并不显著。
- 王利伟冯长春许顺才
- 关键词:LOGIT模型
-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村社区化改革探索解析被引量:4
- 2014年
- 诸城市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开创性地推动了农村地区的社区化改革进程,从组织层面上取消了行政村,代之以5~6个临近的行政村组成一个农村社区,并在社区层面强化了政府的财政支持、基本公共服务配置等若干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出现了社区化改造受到历史和制度因素制约、社区化建设高度依赖财力支撑、社区化改造制约了包括人口等发展资源向城镇地区流动,以及导致亦农亦城现象等问题。
- 栾峰臧珊陈洁王雯赟
- 关键词:城乡统筹农村社区
- 传统农区外出劳动力回流意愿与规划响应——基于河南周口市问卷调查数据被引量:48
- 2014年
- 以产业转移和劳动力回流为主要特征的"双转移"是当前中国经济进入中速增长背景下一个新的发展趋势,是市场机制下产业和劳动力的理性选择。在此背景下,以河南周口市为案例地,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访谈,分析了传统农区外出劳动力空间流向和回流意愿,重点对外出劳动力的回流动力、行为选择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从政府和制度层面提出回流地的规划响应。结果表明:①周口市外出劳动力回流意愿强烈,且有近期返乡的打算;②外出劳动力的回流动力呈现多元化,县城是除本村外回流劳动力居住和生活的重要空间选择;③就业机会、教育和医疗水平是外出劳动力回流最为关注的城镇吸引要素。最后,从地方政府和制度层面提出放权强县、促进"双转移"良性循环互动、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配置和推进土地户籍制度改革的规划响应措施。
- 王利伟冯长春许顺才
- 关键词:传统农区外出劳动力
- 我国养老地产发展探讨被引量:10
- 2014年
- 随着老年人口越来越多,我国正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成为社会、政府、家庭都极其关心的社会问题。老年人适宜的居所是养老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养老地产在中国发展较晚,目前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众多企业进入养老地产行业,方兴未艾,但存在的问题也较多。养老地产在美国、西欧及日本发展得极为成熟,已经形成体系化的发展,中国可借鉴其先进的理念和经验。
- 陈佳冯长春
- 关键词:养老地产
- 高速铁路对中国省际可达性的影响被引量:146
- 2013年
- 中国高速铁路网"四纵四横"客运专线规划至2015年建成,将覆盖所有省会及90%的50万以上人口城市,高速铁路可达性因此成为近年可达性研究的热点。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研究高铁时代中国省际可达性及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①采用传统客运最短旅行时间(含中转及停留)数据得到的省际可达性呈中心—外围模式,以郑州—武汉为中心,其他省份按"距离衰减规律"成为圈层式阶梯状空间格局;②高速铁路建设带来省际联系时间缩短、可达性最优区域大幅增加等"高铁效应",空间结构仍以武汉—郑州为中心呈现中心—外围模式;③高铁运营使省际可达性均衡化,可达性变化幅度在空间上呈中间凹四周高的"碗形"特点,位于客运铁路网络中心附近的省份变化幅度较小,外围地区如云南、福建等省可达性变化幅度较大。
- 冯长春丰学兵刘思君
- 关键词:可达性高速铁路
- 人口回流与新型发展要素嵌入--对传统欠发达中部乡村地区新发展现象的思索被引量:10
- 2016年
- 安徽省是我国的人口和农业大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跨省流出比重较高。近年来随着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对流动人口吸纳能力的减弱,以及中西部快速发展和国家对乡村发展的重视与扶持,乡村地区人口流失的情况有所缓和,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回流现象,给地方发展带来了新的影响。安徽巢湖市中李村位于滨湖地区,过去曾因交通不便、经济水平低下等原因呈现较为明显的衰退现象,近年随着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而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多元产业的导入带来了村庄的经济发展和村民收入提高,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也在政策扶持和政府资金投入下明显提升,村庄面貌也为之改善。新型发展要素和人口回流,对地方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带来了诸如生态环境改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准城镇化,以及风貌景观变化等方面的冲击,新型发展要素影响下的乡村变迁将对新型城镇化的策略产生重要影响。
- 臧珊栾峰
- 山地区域土地生态红线划定方法与实证研究——以重庆市涪陵区义和镇为例被引量:60
- 2016年
- 无序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引发生态问题的重要因素。合理划定土地生态红线,可协调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山地区域地势起伏较大,水系密布,土地利用破碎化,作为重要的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区域,是进行生态恢复和重建的关键地区。本文以山地区域村镇为例,运用GIS平台,基于生态敏感性和生态服务价值,对土地生态进行综合评价,据此划定刚性和弹性的土地生态红线。生态敏感性评价的指标包括坡度、植被覆盖度、水体、土壤类型和降水侵蚀力等5个指标;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的指标包括食物生产、原料生产、气体调节、气候调节、水文调节、土壤保持、维持养分循环、生物多样性和美学景观9个指标。义和镇的刚性生态红线内所包含的刚性生态保护区面积为43.90 km2,占义和镇总面积的44.34%。弹性生态红线包含的弹性生态保护区面积为29.18 km2,占义和镇总面积的29.47%。义和镇的生态红线范围主要包含东北部山地区域和南部水系丰富地区,该区域的生态敏感性较高,同时也有较高的生态服务价值,因此生态红线的划定对于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具有指引作用,为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并可为构建生态文明安全格局提供科学支持。
- 丁雨賝冯长春王利伟
- 关键词:生态敏感性生态服务价值
- 常州市城市边缘区建设用地配置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结合常州市主城区发展实际,选取了常州市主城边缘区3个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2010年代期间经历了快速城镇化进程的典型区块作为案例,分析常州市主城边缘区快速发展期间建设用地规模、结构、空间布局演变的特征,总结得出3种不同的建设用地配置模式并讨论利弊。作为结论,提出3点建议:转变发展方式,减少经济发展对土地的依赖;完善市场配置为主体、行政干预为补充的土地配置机制;快速城镇化地区城乡规划工作的重点应是适度超前的引导发展。
- 彭震伟马玉荃
- 关键词:快速城镇化城市边缘区
- 中国城镇化演进的系统逻辑——基于人地关系视角被引量:29
- 2014年
- 城镇化是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多要素巨系统的复杂变迁过程,本文基于人地关系视角,提出了城镇化"人—地系统"模型,根据模型框架分析回顾了中国城镇化的演进逻辑机理。从城镇化"人—地系统"出发,指出新时期我国城镇化系统面临土地城镇化路径依赖、人口不完全城镇化困境以及人口、产业、环境与土地非均衡城镇化的人地矛盾,最后明确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导向:由增量城镇化向存量城镇化转变、由土地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转变、由刚性城镇化向弹性城镇化转变、由要素城镇化向功能城镇化转变。
- 王利伟赵明
-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 中心城市对非中心城镇规模影响的定量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定量分析城镇体系内中心城市和两地间距离对非中心城镇规模的影响是现代城市空间研究的前沿课题。本研究借助城市自身发展指数模型和中心城市对外影响扩散模型,分别构建了单中心体系的中心城市对非中心城镇规模影响模型和空间距离对非中心城镇规模影响模型,将简化后的模型用于重庆市区(县)城镇规模数值计算与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非中心城镇的规模取决于自身内在的发展和来自中心城市的影响。重庆中心城市对非中心城镇规模的影响约占非中心城镇规模的1/3,两地间距离对非中心城镇规模的影响约占非中心城镇规模的1/4。
- 单正英
- 关键词:非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