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1CB409705)
- 作品数:4 被引量:123H指数:4
- 相关作者:许卫忆朱根海施青松张健朱德弟更多>>
-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河海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长江口赤潮高发区浮游植物与水动力环境因子的分布特征被引量:65
- 2003年
- 报道了 2 0 0 2年春季长江口海域 (30°5 0′~ 31°5 0′N ,12 1°5 0′~ 12 3°0 0′E)的 2 2个大面观察站和一个昼夜连续观察站的水样和网样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丰度分布与水动力环境因子、营养盐的关系 .结果表明 ,长江口区共有浮游植物 5门 4 5属 110种 .主要赤潮生物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 (Skeletonemacosta tum)和具齿原甲藻 (Prorocentrumdentatum)等 .浮游植物丰度的昼夜变化白天大于夜间 ,垂直分布不明显 .浮游植物主要生态类型可划分为 :沿岸河口低盐半咸水类群、沿岸偏低盐广布性类群、外海高盐暖水性类群等 .长江口区浮游植物丰度在 1.6× 10 3 ~ 75 .2× 10 3 个·dm-3 .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丰度分布与长江冲淡水密切相关 .在该区域存在三股不同性质的水 ,即长江河口水、长江冲淡水及外海水 (台湾暖流 )影响着浮游植物的分布 .
- 朱根海许卫忆朱德第施青松张健
- 关键词:浮游植物赤潮丰度水动力长江口
- 崎岖列岛附近海域浮游植物与水环境状况研究被引量:10
- 2009年
- 于2001年冬(2月)、春(4月)、夏(7月)、秋(10月)首次对崎岖列岛附近海域的浮游植物和赤潮生物与枯水期(2月)、丰水期(7月)的水质进行了调查研究。采用浮游植物细胞丰度法和环境质量单项评价标准指数法,对该海域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崎岖列岛附近海域共有浮游植物6门45属90种,其中赤潮生物有33种,浮游植物平均细胞丰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夏季(4.25×10^4个/dm^3),秋季(3.85×10^4个/dm^3),春季(2.66×10^4个/dm^3),冬季(5.20×10^3个/dm^3)。底泥中发现的藻类有80种,其中赤潮生物有31种,并发现一些甲藻孢囊及休眠孢子。底泥藻类丰度为12-612个/g,平均值为68个/g。主要有害赤潮生物为具齿原甲藻Prorocentrumdentatum(=东海区的东海原甲藻P.donghaiense),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项圈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monilatum,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具尾鳍藻Dinophysis caudata,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裸藻Eutreptiella gymnastica等。主要赤潮生物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该海域化学需氧量、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则超标严重,水质已处于严重富营养化状态。
- 朱根海施青松张健许卫忆朱德弟陈全震
- 关键词:浮游植物赤潮生物孢囊环境质量评价
- 长江口外赤潮频发海区水文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23
- 2003年
- 对长江口外赤潮频发区的水文特征的分析表明 ,在这个海区 ,春、夏季由于长江入海径流量大 ,长江冲淡水在西南 东北向流的作用下发生转向 ;上升流一般发生在从第一个转向点到长江口外深槽顶端的西侧斜坡上 ;春季这个转向点偏北 ,夏季偏南 ,秋季因长江入海径流量小 ,似无转向点存在 .春、夏季余流的分布特点是羽状锋区附近是表、底层流辐合区 ;涌升区的表层余流呈现辐散的特征 ,底层余流具有顺槽进入长江口或向长江口辐合的特征 .
- 朱德弟潘玉球许卫忆陈巧云
- 关键词:长江口外赤潮上升流
- 东、黄海海表面温度季节内变化特征的EOF分析被引量:30
- 2006年
- 基于1998—2004年的TRMM/TMI卫星遥感海面温度(SST)数据,在初步分析东、黄海SST的季节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采用EOF方法分析了SST的季节内变化特征,进而对SST季节内变化的可能机制进行了探讨。EOF分析获得的前4个模态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7.07%,其结果基本反映了东、黄海SST变化的主要物理过程。其中,EOF的第一模态的方差贡献率占30.17%,其空间模态揭示了以东海北部为中心的、整个海域SST变化趋于一致的特征,这一模态的显著变化周期为6.3周;第二模态的方差贡献率占14.36%,其空间模态呈现东南海域与西北海域SST的反相变化趋势,显著变化周期为8.7周和10.6周;第三模态的方差贡献率占7.02%,其空间SST变率最大的区域位于黄海海域,显著变化周期为6.8,8.7,10.2周等;第四模态的方差贡献率占5.52%,其空间SST变率最大的区域位于东、黄海近海,显著变化周期为6.8周。东、黄海SST季节内变化与此海区大气中的季节内振荡是紧密相关的。
- 曾广恩练树民程旭华华祖林齐义泉
- 关键词:海表面温度季节内变化EOF分析